如果让你选一部最能代表自己的人生的电影,你会选择哪一部?
电影就像银幕上的平行时空一样,放映着我们的故事,书写着我们的人生轨迹。那些似曾相识的画面,也许就是我们内心最真实的写照。
张沛超在推荐序中写道:“从一开始,电影和精神分析就有着耐人寻味的关系……公开的电影可以被视为一群人的梦……电影在某种程度上发挥着亚里士多德所称的宣泄或净化功能……电影可以服务于自我疗愈,也可以作为自我探索的工具,如同梦一样。”
也就是说,通过电影的一帧帧画面,我们的情绪得以宣泄、内心隐秘的角落得以照亮,我们的人生也得以重新书写。
《人生放映:看电影,读自己》这本书的作者是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医师,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她凭借自己对专业的把握、对电影中人物内心的观察和理解,将人生百态等以精神分析的视角呈现在读者面前。

在本书中,你不仅能重新梳理那些耳熟能详的电影,还能走进人类心灵的更深处,去看清生命的意义、成长的痛苦、爱情的本质及人性的复杂与多样。
本书不仅仅是对电影的解读,更是对人生的思考——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反思自我、理解他人的窗口,让我们得以更自在、慈悲、从容地走过人生。
这是一场心灵的对话、一次免费的心理疗愈、一次兼具理性与诗意的再创作、一个在光影交错中探索人生的冒险旅程。
在尘世中,每个人的心上都可这或深或浅的伤痕。也许,我们外在的人生经历有所不同,但我们内心的伤痛往往有着相通之处。看着荧幕上放映的他人的悲欢,我们也在经历着自己的悲观。而在观看、理解这些悲欢的过程中,我们也在梳理自己的生命,朝向那光亮的所在,坚实地走着属于我们自己的人生之路。
本书通过四幕、十部电影、十二篇文章讲述了关于人生的众多重要议题。第一幕讲述了与人生发展阶段相关的议题,包括存在、自我意识、性别、关系和爱;第二幕讲述了与心理成长相关的议题;第三幕讲述了心理治疗疗愈人心的过程;第四幕讲述了与人生中最沉重也最不可避开的话题——死亡。
本书不仅适合专业人士借鉴,更适合对心理学、电影感兴趣的普通大众阅读。



和风细雨斜阳归
风在吹、雨在滴,我的心,漂泊于苦海中,何时靠岸?这曾是我的追问,我想,这也是曾经的你抑或现在的你不安的追问。
往事如烟,大梦一场,依稀却又真切。影像的故事,书写着我们内在的真实,流淌着我们自己的血泪、欢笑与无奈。而每个人的故事,对自己而言,都是最好的电影、最好的戏剧。
本书的第一幕“渡劫”以人生成长的七个主要议题循序展开:我们能否在心理上真的感到自己存在于世?我们能否得到他人的肯定性镜映、获得融合体验以作为分离–个体化的基石,并立足于世?我们的意志能否得到实现以使我们率性而活,还是说我们要屈从于现实的压迫而苟活于世?我们能否依从自己的生命潜能,成长为男性或女性?青春期爱的懵懂火苗是否会被点亮?我们在婚姻中能否经营好亲密关系以获得人人渴望的真正的家?我们能否发展好自己,拥有生而为人可以具有的真正的爱和关怀的品质与能力?
本书的第二幕是“生活,就是修行的道场”。《江湖儿女》中的巧巧为所爱之人顶罪并入狱后却惨遭背叛和抛弃。绝望淬炼了她。她不再把自己的人生寄托于男人的爱,而是依靠自己的坚韧和情义,盎然地在男性世界中获得一席之地,从而获得漫天星空。《蓝白红三部曲之蓝》中的朱莉在一场车祸中丧失了自己深爱的丈夫和女儿,自己也生命垂危。黑色的忧郁夹杂着过去的伤痕笼罩着她,她又如何走出这可怕的由丧失带来的忧郁,进行哀悼并获得新生呢?
第三幕“咨询室里的共舞”以奥斯卡金像奖获奖作品《心灵捕手》和《国王的演讲》,呈现来访者在咨询室这个特殊的人生剧场里如何打开心防,让心伤流淌,从而开启人生新篇章的故事。在这个双人舞的场域下,推动这一过程的咨询师的心伤也被触动、面对并得以疗愈。
第四幕是“告别”。生如逆旅,死即小别。我们如何面对死亡这一人生剧场的落幕?愿你我,都能秉烛叩扉,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
这是一首在悲伤中欢笑着前行的歌,与君共享。
《人生放映:看电影,读自己》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作者:吴艳茹
出版时间:2025年09月
(本文原载于:人民邮电出版社公众号)
发表评论前,请先[点此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