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编按】7月4日上午,在2025中国—东盟图书文化周期间,由中国—东盟图书文化周组委会、广西出版传媒集团与百道网共同主办的2025中国—东盟图书影响力报告发布会在南宁举办。会上发布了《2025中国—东盟图书影响力报告》,举行了“致敬中国—东盟影响力图书和出版机构”特别活动,并举办了主题演讲。以下为大象出版社总编辑张彩红所做的主题演讲内容。
大象出版社总编辑 张彩红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好!非常感谢组委会的邀请,让我有机会向大家介绍大象出版社近年来的出版工作,尤其是在版权贸易方面的一些做法。今天聆听了各位专家和领导的讲话,见证了《2025中国—东盟图书影响力报告》发布,学习了6家出版集团和出版单位版贸合作的宝贵经验,为我们下一步开展版贸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启发。接下来我向各位汇报我社开展版贸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大象出版社立足于尧舜“舞象”之地的豫州,扎根在炎黄文化发祥地的河南。1983年成立以来,先后有近500种图书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荣获了全国优秀出版社、全国版权示范单位等荣誉称号。“十四五”期间,《诗书里的成长》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全宋笔记》荣获中华优秀出版物奖,《诗书里的成长》《秘境回声》入选年度“中国好书”。
作为“全国版权示范单位”,“十四五”期间,大象社有40余种图书在10余个国家和地区出版发行,50余种图书进入海外图书馆馆藏系统,连年入选“海外馆藏影响力出版100强”。截至2025年,大象社累计入选丝路书香、经典中国等国家“走出去”项目26项,11种图书获得输出版引进版优秀图书奖,3个项目入选“一带一路”出版合作典型案例。我社授权由施普林格·自然集团出版的《中国三十大发明》英文版付费下载量超2.6万次。在对东盟输出领域,我社共签订28个输出项目协议,其中《梅兰芳与京剧在海外》(印尼文)等“丝路书香”项目图书均已出版。
大象出版社主要通过四个方面深耕版贸工作。
第一,充分用好国际书展交流平台。
一是一点多元,优先推介主题图书“走出去”。近年来,我社以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为最重要的版权交流平台。在每年的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均举办2—3场活动,近年来相继举办的“我的国家公园丛书”、《诗书里的成长》、《中国计量史》多个语种的签约仪式,优先推介主题图书,扩大品牌影响力。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为大象社图书走出去起到了夯稳固基的重要作用,而其他书展则为版权输出形成有效支撑,实现了图书走出去一点多元的有效融合。在近年来的东盟版权输出上,我们积极参加印尼雅加达国际书展、泰国曼谷国际书展、马来西亚吉隆坡国际书展等东盟国家书展活动,加强优质内容产品推介,“我的国家公园丛书”在东盟多国书展成功实现包括泰语、马来语、印尼语等在内的多个语种的版权签约。
二是突出重点,做好重点项目、获奖图书版权输出。将重点项目图书、获奖图书作为输出版权的重点。例如近年来入选中宣部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的“我的国家公园丛书”、《将军和他的树》、“我的美丽乡村丛书”等,这些图书有2种荣获出版大奖,先后9种入选“中国好书”月榜。项目书、获奖书为图书“走出去”打下坚实基础。《秘境回声》《河源清澈》的泰文版即将面世。
三是立足专业,持续做好学术出版版权签订。大象出版社注重打造大型学术精品图书,先后有29个项目入选国家出版基金。坚持与优秀出版机构进行合作出版,力求向世界更好展现中国学术成就。例如我社与施普林格·自然出版集团合作出版了多种图书;与皇家柯林斯出版集团长期合作,出版的图书多次被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纽约大学、芝加哥大学等著名大学的图书馆收藏;与英国麦考瑞出版社、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大学出版社合作的《中外交流史事考述》英文版、俄文版,因其高水准、高质量的翻译出版而获得输出版优秀图书奖。
四是注重中原文化的输出与当代中国故事的对外推介。大象社立足中原,承担着传播优秀中原文化的重任。在版权输出方面,输出了《中国汉画造型艺术图典》(吉尔吉斯文版)等图书,受到了吉尔吉斯斯坦总统府机关报《自由之山报》的整版报道;相继输出《图说洛阳丝绸之路》多个语种。此外,我们积极输出《治沙愚公》《我们这十年》《粮食,粮食》等展现当代中国面貌、介绍当代中国经验的优质作品。多个项目因其当代价值入选中国当代作品翻译工程。
第二,建设高水平版贸人才队伍。
一是聚集国内优秀翻译人才。我们坚持维护版权贸易合作“三类资源”,即国外知名出版机构、重要版权代理公司、高等院校,形成具备一定规模的版贸合作矩阵。我们与多个知名高校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在今年的BIBF上举办了《政通四海》新书分享会,北京语言大学特聘教授张西平等专家到场,为这部引进版力作进行了分享推介。
二是挖掘海外汉学家智力资源。大象社“国际汉学研究书系”产品线已持续20余年,作为开放型选题至今仍在持续出版。我社也因此积累了良好的海外汉学家资源。《伊朗细密画中的中国元素》由伊朗著名汉学家纳思霖用中文创作,是与国外来华专业人才合作出版的典型案例。纳思霖回国后,将这本书作为礼物赠送给了中国驻伊朗大使常华。
三是培养专业版贸人才。我社总编室挂牌版贸部,另有译文编辑部,负责输出版权、引进版权工作。近年来,专职版贸经理瞄准版权输出重要荣誉,在各类“走出去”工程和奖项上屡次突破。本次能够荣获“2025中国—东盟图书影响力出版社”也是他们不懈努力的结果。译文编辑部高质量完成译文书稿的出版,以《剑桥科学史》《中国通典》为代表的图书屡次入选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第三,编辑、出版、版贸一体高效协同。
一是注重外向型图书选题策划。立足自身特色,在申报选题阶段对具备“走出去”价值的图书进行单独分类,注明选题“具有版贸潜质”,作为重点品种进行策划。《中国古代火药火器史》《中国盐文化史》等学术图书在策划时就已被列为重点“版贸书”,出版之后入选多个“走出去”项目。
二是版贸与编辑协同推介。总编室通过有效整合社内版权资源,与图书编辑部的专业编辑协同推进优质版权输出。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中国计量史》,版贸经理在图书出版前联系沟通输出事宜,责任编辑按时完成编校及图书出版,版贸经理提前约请外方签约,编辑团队协同做好新书发布与签约活动。今年BIBF上,编辑与版贸经理密切配合,《中国计量史》新书发布暨英文、吉尔吉斯文版权签约仪式成功举办。
三是引进图书中英文同步出版。根据自身特色产品线,我社在社科细分领域寻求与海外图书同步出版的机会。作为科学史研究领域的重磅作品《剑桥科学史》,我社实现与剑桥大学出版社同步出版。为汇聚世界考古专家,我社紧盯汇聚了来自48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位考古学者的“世界考古论坛”,同步出版了《第四届世界考古论坛会志》中文版、英文版。
第四,加强数字版权输出。
虽然连续9年入选“海外馆藏影响力100强”,但在不断扩大中华文化全球影响力方面,大象社仍然有许多工作要做。着力做好重点数字出版工程和专业数据库,重视数字版权输出,提高学术图书数字版权的对外馆藏,积极推动融合产品“走出去”是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中华文化既是历史的也是当代的,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2025中国—东盟图书影响力报告发布会的举办显示,把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中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同时也把体现东盟文化特色的图书引进中国,这就是以书为媒,推动中国—东盟的人文交流和民心相通。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文明交流互鉴是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发展的重要动力。大象出版社将以荣获2025中国—东盟图书影响力出版社为契机,学习先进单位的出版经验,更加着力做好原创精品内容建设,更加注重融合产品开发探索,进一步加强与东盟各国的文化交流,通过版贸合作共建美美与共的出版百花园。
谢谢大家!
发表评论前,请先[点此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