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编按】近年来,海燕出版社坚守文化责任,强化内容建设,精准对接青少年阅读需求,帮助广大青少年更好地获取知识、提升素质。今年,海燕社倾力推出了“定制童年文学书系”,力图为每一位儿童“量身定制”专属文学作品,通过文学之美、之趣、之奇感染儿童,引导儿童健康、快乐、全面发展。
“定制童年文学书系”由著名作家、民俗学家、河南省儿童文学学会会长孟宪明担任主编,初次推出了五本图书,包括原草的《十一岁那年》、姬盼的《去年的苹果》、曹森的《崔小源和神奇机器人》、墨丽的《飞向蓝天的葫芦》,以及安尚的《小声的辩解》。
以往的文学作品基于对儿童潜力的关注形成了“面向未来”的创作模式,孩子们是驻足者、观看者、过客,孟宪明告诉我们,“定制童年书系”关注的是儿童的当下以及当下的儿童,将作品聚焦于孩子们“实在的”童年。“以文学的形式为孩子‘定制’一部儿童作品”,帮助孩子了解自己,帮助家长理解孩子,这是孟宪明的策划初衷。
该套书系五本书分别选取了五位孩子的童年,作为观察对象和写作内容,以文学的语言和想象,聚事情为“事件”,描写心理,创作故事;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和父母、老师对话,或引导,或鼓励,或表扬,或启发,或辩解……语言优美,善意正面。
有小学生看过书后激动地说:“这套书太贴近我的生活了,好像学校的同学来到了书里,又更像是平时我的样子:幼稚,可爱,有着一颗努力的拼搏的心。”日前,百道专访了书系主编孟宪明,请他分享“定制童年”的创意缘起和深意,以及书系的文学性、教育性和社会影响。
百道网:能否谈一谈和海燕社合作策划出版“定制童年文学书系”的初衷和缘起。
孟宪明:我跟海燕出版社有很深的渊源。我大学毕业后的第一部书《少林武僧的故事》就是在这里出版的。那时候河南的出版社都在郑州西里路上,几个社一个楼。我从三楼下到二楼,冒昧敲响了走廊北边一间办公室的屋门,屋内正是彼时的社长胡大文。我把稿子递给他,他翻阅后就让编辑冯成奇选两篇发表在当期的《故事世界》上。沟通中又得知我俩都是河南大学中文系的毕业生。
这之后,《故事世界》不仅连发了我两篇故事,辗转曲折,又出版了《少林武僧的故事》。胡社长还坚持了三年要调我到出版社工作,只是种种原因,最后错过了这段缘分。我一直感觉和海燕社亲。胡大文社长去世的时候我在外地,回来后,我专门去家里吊唁,对着衣柜上的先生遗像鞠了三个躬。胡大文先生是我的贵人!再后来,我在这里出版了好几种书,《念书的孩子》《青石臼》《花儿也歌声》《三十六声枪响》,个个光鲜明亮。
当我完成“定制童年文学书系”的选题策划后,第一个想起来的就是海燕出版社。跟我合作了多年的优秀编辑郑颖老师听我说完后,立即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赞赏。她敏锐的专业素养与笃诚的敬业精神,让我感到非常开心与放心。
百道网:“定制童年文学书系”的策划出版颇具亮点,请问“定制童年”的创意从何而来?在策划出版过程中又是怎样实现“定制”的?
孟宪明:社会上有很多“定制”产品。这些定制大多是物质的,很少有精神方面的。但这种定制都是从生产者的角度策划与生产。多年前我突发奇想,能不能以文学的形式为我们的孩子“定制”一部儿童作品?这里的定制要从真实的孩子的角度出发,要从孩子的视角去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素材的选择必须是孩子们生活、学习中可见、可想的,作者须更像一名“现场”的观察者和记录者,这样才可能用最文学的语言去表达最接地气的故事和情感。
2020年春天,在和悦如水儿童教育研究院汤远启先生的一次聊天中再次提及此事,立即引起了他的共鸣与响应。他是一个很有情怀的人,多年前辞职“下海”,专门为学校做图书馆。他对学校教育有很深的理解与感悟,曾投资我拍摄的儿童电影《悦悦的丹麦》。我们当时商定:由悦如水负责选定定制对象,我负责选定作家,并于当年的6月1日举行了隆重的启动仪式。
百道网:这套书完全以孩子的童年作为观察对象和写作内容,不仅是“儿童立场”,更体现了“儿童在场”。您认为这套丛书出版的价值是什么?您期待这套丛书对少年儿童产生怎样的影响?
孟宪明:“定制童年文学书系”是文学作品,它和其他儿童文学作品是一样的。不同的只是,它写的是一个确实存在的孩子。我们要求,是写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小说”,而不是一部报告文学。报告文学写的是确曾发生的事情,不能有太多的虚构。小说写的是可能发生的和未曾发生的。写“做什么”,更要写“想什么”。儿童,因其生命历程刚刚起航,他们更多的是“想”,而不是做。
小说《念书的孩子》中有这样一段祖孙对话,很能说明问题:
开开说:“爷,等我长大了,我要挣很多很多的钱,买一辆像火车一样长的汽车,你想坐哪一节就坐哪一节。”
爷爷说:“那为啥不直接买一辆火车呢?”
开开说:“火车得修铁轨,再说,咱家里也没地方停啊!”
爷爷说:“汽车是不用修铁轨了,可像火车一样长的汽车,咱家里也没有地方停啊!”
祖孙俩哈哈地大笑起来。
所以,我要求作家深入了解学生,紧盯孩子们的心理世界。每个孩子都是一部书。每个孩子都可以写一部书,来帮助孩子了解自己,帮助家长理解孩子。畅通家长、老师和孩子之间相互沟通的渠道。更多的是暗示。我们要用文学作品的暗示功能暗示孩子,朝着健康、美好的方向前进。
百道网:在序言中,您提到“文学对于孩子,远较成人的意义为大”,如何理解这句话?
孟宪明:文学对于孩子,远较成人的意义为大。成人知道文学是假的,只把文学当作生活的镜鉴与参考。儿童因其年龄小,见识少,往往把书上所写的东西或者故事中听来的事情当成真实的事情,分不清现实与幻想。
如果说文学对于成人只是潜移默化地影响,是暗示。那么,对于孩子来说,文学不仅是暗示,更是明示。儿童文学和儿童教育常常交织在一起。之前,如果谁把儿童文学和儿童教育连在一起讲,我常会潜意识地摇头。但是,经过多年的创作体会与阅读反馈,我深深感觉到二者的紧密性。正是站在这样的角度,我才有了这样的体会。
百道网:在这套丛书中如何体现文学性和教育性?
孟宪明:文学性体现在故事的创作和语言的选择上。故事,情节,细节;心理,年龄,性别;独特的感受,准确的表达……这都是文学性。
教育性则体现在故事描写和价值展示的过程中。“他们知道了,但是我没说。”
百道网:您是作家、编剧,也主编过很多图书,在这套丛书的编撰中您主要承担了哪些工作?
孟宪明:我是这套丛书的主编。我要对每一部作品负责。可以负责任地说,出版的这五部作品,每一部我都审看、甚至修改了五遍之多。
几十年来,我主编过十套丛书。教训和经验都告诉我:如果你策划了某套丛书自己却不参与进去进行管理,那就只会证明你的策划是糟糕的。
百道网:这套丛书既有我们熟悉的作家,也有相对陌生的名字。请问为何最终确定这5本儿童文学?丛书依据什么标准选作者?
孟宪明:小说主人公的选择可能带有随机性,并没有做太多的限制。按照约定,这是由汤远启先生的“悦如水”公司提供的。五位作家的选定是严格认真的。因为我知道,如果用人不当,我就得承担责任。
我选作家的标准有两个:一是写过儿童文学作品,而且我看到过,基本可以胜任。二是虽然没有写过太多的儿童文学作品,但从其对文学的理解和表达上可以胜任。作家的选择还有一个大的前提——必须是河南省儿童文学学会的会员。为什么要这样界定?因为我是河南省儿童文学学会的会长,培养年轻作家是学会的重要任务。
百道网:在编撰的过程当中,您印象最深的是哪本书,或者是哪一个故事?
孟宪明:应该说,五个故事我都很喜欢。五位作家的写作也都各具特点,各有看点。如果非要我说印象的深刻,应该是《小声的辩解》。
小说选取的全是小事,甚至不是事。“纠结的数学”一节,作者从幼儿园开始写,老师问他一加一等于几,他竟然不愿意去幼儿园了,因为他发现这个老师笨,这么简单的问题都要问他。这样的孩子怎么上了小学就不喜欢数学的呢?想必还是老师的问题吧!
还有写孩子对妈妈催作业时的小心思、小敏锐。
妈妈说:“你能不能快点儿?都快22点了!”这时候的妈妈绝不会说10点,22点比10点多了12,一听就让你感觉紧张。
小说说小,小说从小处说。这篇小说深得其意。
百道网:“定制童年文学书系”推出已近半年,孩子们的反映如何?有没有令您印象深刻的事情?
孟宪明:小说出版后,我们邀请作者和小主人公以及读者一起开了个小小的座谈会。一个家长说,他对这套丛书的出版很感激,因为他的小外孙真的像长大了许多,学习更加主动、更加努力了,也更加关注中国的航天事业了。因为他的理想是做一个航天员。
有一个小读者的家长找到我,问是不是也给他家的孩子写一本,有什么条件和要求。一所小学的校长主动邀请我们去她们的学校做一个分享活动。
百道网:近年来中国原创儿童文学空前繁荣,对此您有什么新的观察和思考?
孟宪明:儿童文学是现代化的产物。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日益辽阔和深远,儿童文学的原创作品自然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好,对世界文学和世界文明的贡献也会越来越大。
百道网:可以透露下您未来的创作计划吗?
孟宪明:我正在创作《爸爸的火车》,这是一部书写当下的儿童小说。明年会再写一至两部作品。
发表评论前,请先[点此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