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我的中国心,更要读懂《我的“中国芯”》

作者:陈洁   2023年10月09日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百道编按】2019年5月,华为被美国政府列入了“实体清单”,遭到了严厉的制裁和限制,不能随意从美国购买或使用技术和产品,由此拉开了一场持久的“芯片战争”。

2023年8月,华为mate60 Pro手机的突然发售以及麒麟芯片9000王者归来,让全世界都感叹中国高科技领域的大突破,也让长期看不起中国科技的外国人瞬间打脸。

在这两个时间节点上,大量以芯片为主题的图书也不断涌现出来。

2022年5月,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以下简称“安少社”)出版了科普丛书《我的“中国芯”》的第一辑,分别是《会说话的芯片》和《会指路的北斗》两本。得到市场和读者很好的反馈之后,又于2023年5月一股作气出版了第二辑,包括《会思考的机器》《会飞的5G》《会互联的万物》和《会分身术的量子》一共四本。

近日,百道网专访了丛书的两位策划编辑邵雅芸、丁倩以及作者刘征宇,请他们谈谈这套科普丛书的特色、意义和创作背后的故事。

 

《我的“中国芯”(6册)》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
作者:刘征宇 著;葛大芃 绘
出版时间:2023年05月

从选题到出版:想法由来已久,诞生恰逢其时

近来年,随着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不断增强,特别是在集成电路、空天科技、人工智能等领域产生了夺目的成就,加上国家对国民科学素质,尤其是对青少年科学素质的重视和培养不断加强,让身为出版人和科普工作者的邵雅芸感觉到,科普作品应该跟科技创新齐头并进。

“2019年华为被美国列为实体制裁名单这件事登上热搜的时候,我就已经把目光聚焦在芯片上了。”邵雅芸说,“但那个时候的想法仅限于做一本跟芯片有关的图书。”

安少社所在的安徽省合肥市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集聚地,这里不仅聚集了京东方、科大讯飞一系列群英荟萃的高科技企业,未来还将打造出一个以量子产业为领先标志的世界量子中心。在深耕前沿的大环境下,邵雅芸的想法也有了改变,从最初只想做一本芯片图书变成了要面向青少年做一套立足中国科技创新现实的丛书。

邵雅芸

安少社科普编辑部门有自己的发展规划和产品结构,早期做的是引进科普,例如跟《美国国家地理》这样的大品牌合作。后来国家不断鼓励出版高质量原创科普作品,编辑部就迅速调整发展规划和战略定位,在打造原创科普图书方面双管齐下,“软科普”和“硬科技”齐发力。通过与硬核作者和权威科研机构合作,不断壮大“硬科技”图书板块,如联合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和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策划手风琴拉页科普图画书《漫游地球圈》,与中国古动物馆合作《每天认识一只中国恐龙》选题,牵手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郑永春,打造《火星叔叔太空课堂》等。外界的影响以及社内的发展,让邵雅芸觉得时机到了,便开始着手将想法落地,打造一套与芯片有关的原创科普图书,这期间也挖掘到了一个非常有潜力的宝藏作者——刘征宇老师。

在选题得到社委的高度重视后,她们组成了以科普编辑部门为核心,跨部门合作的编辑团队。作为策划编辑,邵雅芸和丁倩主要负责外联,还有“编、印、发”全流程的协调工作,但实际上,在把稿件交到案头编辑的手中之前,她们已经和作者就框架和故事内容沟通很多遍了。前沿科技类的选题比较特殊,难度也比其他的选题大,策划编辑需要做好稿件的前期审核。

做面向青少年的前沿科技类图书意味着要对科学知识进行再塑造。编辑必须要考虑作者所呈现的内容与受众的阅读力和理解力是否匹配,以及要发挥好编辑连接作者和读者的桥梁作用。所以,《我的“中国芯”》的每一本初稿在到达案头编辑的手中之前,邵雅芸都会先和作者打磨很久,包括故事怎么讲,知识点如何串联,怎么增加趣味性,降低理解难度等问题,秉持着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理念,还有死磕到底的精神,一遍遍地思考,一遍遍地完善,直到满意为止。

2023年5月,《我的“中国芯”》出版第二辑。2023年8月,华为mate60 Pro手机的突然发售以及麒麟芯片9000王者归来,让全世界都感叹中国高科技领域的大突破。二者再次巧合地踏在了同一个频道和节奏上。“芯片”选题的想法由来已久,先后两辑出版之时却都恰逢其时赶上了热点话题,冥冥之中有一种“双向奔赴”的天意。其中《会说话的芯片》和《会指路的北斗》还荣获了年度桂冠图书奖,两位编辑也感到非常开心。

从作者到绘者:编辑架起沟通的桥梁,三位一体齐发力

丛书作者刘征宇从事电子信息技术教学与科研四十余年,他深刻地体会到将前沿科技对孩子进行科普教育的重要性。在这套丛书中,他希望以芯片为核心,集合北斗、人工智能、5G、物联网、量子等最新的技术,为孩子们构建起一座系统全面的信息技术大厦。

这套科普丛书始于芯片,又不止于芯片。刘征宇基于现实创造出一个拟人化的中国智能芯片——“小芯”,“小芯”不仅是带领小读者学习科学知识的导师,还是串联整套书的关键线索。虽然每一册的主题都能够独立成册,但是每一册内容都息息相关,就像现实中相伴相生的科学技术一样。“希望小读者在读完整套书之后,在脑海中能够形成一个以芯片为核心的知识闭环,会对我国乃至世界上的信息技术发展有一个宏观的认识。” 邵雅芸说。

人物介绍

在寻找绘者的过程中邵雅芸费了不少功夫,找了很多画手进行试画,但都不是特别满意。后来,她在网上看到了葛大芃为华为、英特尔画的一些商稿,那些画面很有活力和想象力,邵雅芸一下子就相中了她。不负所望,葛大芃对书中的角色理解得非常到位,塑造出来的人设生动形象,将作者用文字创造出来的“小芯”和“铁三角”等人的活力都生动地呈现出来。“她的主观能动性很强,在创作的过程中会主动代入读者的身份来考虑如何表达才能使孩子们接受,会把枯燥的知识点以小朋友乐于接受的形式画出来,思路清晰,一目了然。”邵雅芸说,“例如介绍沙子是如何变成晶圆片实现草根到贵族的华丽转身,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物联网在军事中的应用,量子科学的研究历程等,这些原本比较枯燥艰深的知识,被大芃用连环画、流程图等形式描绘出来,不仅不觉得难懂,读起来反而津津有味。”

葛大芃在绘画的过程中,会自由设定不同的画布尺寸。正常的画布就是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但是她有不同的想法,她希望小读者看到这种科技类图书的插图不都是方方正正的图片,而是有圆的、有扁的、有长的等类型丰富的画面,这样在看书的时候才会对每一页都有所期待。

沙子变晶图片

这套丛书中既有文字故事,又有精彩的手绘卡通插图,作者和绘者在创作过程中偶尔也会有意见不同的情况,需要编辑不断地从中沟通和磨合。例如在量子的叠加和坍缩这个知识点上,作者刘征宇认为量子坍缩的形象要依据学术原则写实,但是绘者葛大芃站在美观的角度,希望做一定的艺术加工。大家从各自的专业领域出发和编辑经过了多番讨论,最终,编辑还是决定要以知识的科学性为主,让图画服务于准确严谨的知识内容。

这是邵雅芸第一次担当原创科普图书的策划编辑。“项目的落实远没有想象中的轻松。”邵雅芸说,“作为《我的“中国芯”》的第一个读者,不仅需要掌握书里提到的知识,还要有一定的科技知识储备,才能向作者提出意见,向画手提供帮助。”从“芯片的制造经历了几道工序”到“卫星导航系统有多少颗卫星”这些知识点,她用了很长的时间一点一点地啃下来。丛书出版之后,邵雅芸对这些知识点也达到了如数家珍的熟练度。做书的过程可谓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但当《我的“中国芯”》正式出版之后,她却又有一种“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感觉。

“我觉得很幸运,因为我坚持下来了,作者坚持下来了,画手也坚持下来了。我们没有因为觉得困难就降低标准,也没有因为内容复杂就投机取巧,而是秉持着为孩子做优秀科普的初心来完成这套书。”邵雅芸说。“我国正在着力构建新时代的大科普发展格局,我们面对全国需要能展现中国力量的3亿多名青少年儿童,需要有蕴含着中国精神的原创科普作品来培育大量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这套书也是向青少年介绍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的及时雨,是向青少年传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科学家精神薪火相传的重要载体。希望小朋友们读了这套书之后,能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像工程师一样动手。”

芯片制作流程

“这套书我们从筹备到出版一共经历了5年。但不管过了多少年,我都不会忘记这段经历,也很庆幸在第一次担当策划编辑的过程中,就遇到了这么好的主题,让我在历练中快速完成蜕变,对以后的工作有了更大的勇气跟信心。” 

“我们安少社有一个传统叫做‘传帮带’,编辑之间会互相帮忙。《我的“中国芯”》也是我第一次协助别人完成的一套书。这么难的书我们都啃下来了,以后再遇到别的选题都不会害怕了。”丁倩说。

丁倩

《我的“中国芯”》的第一辑出版之后,安少社通过参与各类媒体榜单,发挥“书单经济”,与校园阅读推荐的定制客户合作打造定制版图书。今年,在第二辑出版之后,除了持续发挥“书单经济”,为贯彻落实“十四五”时期实施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行动,激发青少年好奇心和想象力,安少社还会联合图书城等机构定期举办“科技周”“读书会”等活动,也为图书的宣发提供了平台,还将利用出版集团的大阅读渠道,将图书开发成合适的课后阅读服务,如整本书阅读课等,向学校老师推荐,编辑进校园进行讲学领读;还会利用学校、图书馆等渠道,邀请作家开展名家荐读活动,让科普作品走进校园和图书馆。

从科研教学工作者到科普作家:以想象说故事,以生活述知识

百道网:据了解,您是一名高级实验师,从事电子信息技术教学与科研四十余年。是什么机缘,激发您创作了这套科普丛书?

刘征宇:首先,近年来中国的高科技面临着许多“卡脖子”,作为一个科技工作者,深感把科技的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的重要性,科技必须自强自立,科技创新,一靠投入,二靠人才。人才从哪里来?习近平总书记说:好奇心是人的天性,对科学兴趣的引导和培养要从娃娃抓起。所以,少儿科普是最好的选择。

其次,我作为一个从小看着《动脑筋爷爷》和《十万个为什么》等科普丛书长大的科技工作者,从事电子信息技术四十多年,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多次获得全国一等奖,还经常与青少年打交道,在与他们的交往中,能深切感受到他们对前沿科学知识的渴望。退休后,我也有更多时间思考,结合时代需求和自身经历,意识到优秀的科普图书对人,尤其是青少年能产生深远的影响,深感有责任、有义务为少年儿童的科普工作做一点事,后来接触到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遇到了这套图书的策划编辑,由此开启了创作之路。

刘征宇

百道网:一名科研教学人员,去完成一套针对孩子的科普丛书,您认为最大的挑战是什么?是否有遇到困难?是怎么解决的?

刘征宇:我认为最大的挑战就是,这套书所涉及的都是当前高科技领域的前沿知识,这些知识在大学里要进入专业学习阶段才能接触到,也就是说大一大二阶段有些知识还不会讲,等有了专业基础后才会在专业课上讲授这些专业知识;而科普丛书的对象是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要把这些专业知识讲授给孩子们,不仅要让孩子们读得懂,还要让孩子们有兴趣读,这是最大的挑战和难点。

这其中的困难,可以说是一路“困难重重”、一路“跋山涉水”,但值得庆幸的是,每次解决问题之后都是“柳暗花明”“更上一层楼”。我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决的:

第一,编故事、编场景。例如,为了让孩子们理解难懂的量子及其规律,把小主人公们缩小、缩小、再缩小,成为“量子人”,参加“量子人”世界的足球赛,在“量子人”足球赛的过程中讲解量子的“分身术”;为了让孩子们对北斗导航系统有个整体了解,就让小主人公们上太空与北斗卫星一起翱翔,与北斗卫星面对面“谈话”。

第二,通过讲述孩子们熟知的事例来比喻解释复杂的专业知识。例如,用孩子们的复习考试过程,来形象地讲解复杂的AI机器学习过程。

第三,通过漫画来解决文字无法表达的内容,这方面编辑做了大量的工作。行业不同,作者和绘者之间存在许多需要沟通的地方,编辑在其中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使得书中漫画准确地反映出科学知识。

“量子人”的足球赛

百道网:这套丛书一共有六本,以“小芯”为主角贯穿全套书讲述了许多生动有趣的科学故事。请问您塑造故事的标准是什么?

刘征宇:我在创作过程中,花费了大量功夫来讲故事,就是希望孩子们能在贴近生活的故事中理解知识、学到知识,而不是单靠死记硬背。虽然书中每个章节都是一个独立的科学小故事,但章节之间又存在着紧密的逻辑关系,反映的是该前沿科技的各个方面。平均下来,每册书有十个章节,全书有大概六十个科学小故事。

我塑造故事的标准有以下三个:

首先是科学严谨性。必须准确表述该前沿科技,不能有半点夸张虚假。

第二是爱国情怀和中国精神。在每册书中都有专门的章节,介绍中国该项前沿科技的发展历史和现状,例如《会说话的芯片》第十章“熠熠生辉的名字”中,讲述了黄昆、谢希德、林兰英等老一辈科学家,上个世纪五十代初放弃国外优越的生活工作条件回国,白手起家打下了今天我们半导体集成电路的基础,鼓励孩子们学习老一辈科学家爱国情怀和艰苦奋斗精神。

第三是融合创新。我尽可能地融合各个前沿科技在工农业生产以及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特别是每册书中都有军事上应用,如《会说话的芯片》第四章“国之重器”中,以70周年国庆大阅兵为蓝本,介绍芯片在各种先进武器装备中的应用。这一方面考虑到孩子们特别是男孩子们的喜好,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的思想。

量子力学的发展历史

百道网:从科研工作者转型为科普作家,您觉得故事创作和您的科研教学工作比,有哪些相似的地方,又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您都做了哪些突破性的尝试?

刘征宇:相似的地方都是面对学生,原来面对的是大学生,科普写作面对的是小学生,面对学生就要有爱心,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把知识传授给他们,要想方设法让他们感兴趣,增长他们的科学知识,为将来进一步学习打基础。我做的突破性尝试就是以想象说故事,以生活述知识。

百道网:作品起名为《我的“中国芯”》,很自然地让人联想到近两年我国在芯片产业遭遇到的困难的创新突破。请问您创造的这套丛书在内容方面对孩子的早期科学教育有什么意义?或者说您在书中传达了什么样的科学理念?

刘征宇:首先,是让孩子们了解当今最新前沿科技,这个对他们将来选择专业发展会有帮助。

第二,让孩子们从中学习科学家们的严谨认真的科学精神。

第三,从中国科学家们的自力更生、坚忍不拔、赶超世界水平的奋斗精神中,体会爱国情怀和中国精神。

第四,启迪孩子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

百道网:您在书中采用拟人的写作手法,以趣味漫谈的形式,将科学知识深入浅出地传递给小读者。这套讲述前沿科学的丛书,您觉得适读年龄是多大?在创作中,您是否会考虑小读者对科学技术方面的知识不够熟悉而影响他的接受度?

刘征宇:适读年龄应该是小学高年级以上。在创作中,我十分在意小读者能否接受,所以我尽可能地从孩子们的角度以及用他们能够理解的方式来讲述科学技术方面的知识。当然,漫画配合也是很关键的一环。

百道网:在今年的少儿出版社社长年会上,中宣部出版局副局长曾表示,当前国内的表达成人化、大量使用学术术语,给科普读者带来了不小的阅读门槛。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在您的作品中,您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

刘征宇:确实如此。我在创作之前也翻阅了目前市面上许多挂着“科普”名义的少儿科普书籍,别说小读者看不懂,就是非本专业的在校大学生,也完全看不懂。

我在书中会尽量避免直接使用学术术语,而是站在孩子们的角度,用他们喜欢的方式,利用他们身边熟悉的事物来编故事、讲道理,逐渐将他们引入到学术领域。

百道网:这套丛书出版之后您有收到读者的反馈吗?其中让您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刘征宇:有收到读者的反馈。有的家长把自己“偷拍”孩子手捧丛书美滋滋地阅读的照片发给我,还有的家长在网络上买了丛书给自己孩子看,觉得好东西要大家分享,一口气买了几十套赠送给孩子的班级同学。

作者:陈洁

终审:李星星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学习

随时随地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