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海峡书局:深耕自然生态出版,助力生态文明建设

2023年05月22日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百道编按】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2023年时值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生效30周年,今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的主题为“从协议到协力:复元生物多样性”(From Agreement to Action: Build Back Biodiversity)。毫无疑问,生态建设和保护正日益成为一个全球性高度关注的话题。

2013年,海峡书局推出了国内首部完全采用生态图片、对接国际分类标准、收齐中国全部野生鸟类的《中国鸟类图鉴》。该书出版后获得广泛好评,2015年获得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其便携版也获得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这部作品也同时开启了出版社生态出版的新篇章。同年,在时任海峡出版发行集团领导兼海峡书局总经理(社长)、总编辑林彬的擘画下,海峡书局成立生态事业部,全力打造生态出版品牌。海峡书局把自己的愿景概括为:“建设中国自然生态百科数据库群,为中国野生生物摸家底、建档案、数字化;开展中国生态文明教育知识服务,为中国生态文明打基础、供知识、优氛围。”

自此以来,海峡书局依托地理优势,坚持长期创新,打造生态出版精品,开发数字出版产品,努力发出中国在生态出版领域的声音。2023年,海峡书局的生态出版之路进入了第二个十年。新时代背景下,生态出版和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一样,都进入了全新的阶段。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2023年,对海峡书局来说,如何继续深耕生态出版、持续助力生态文明建设、打好生态出版品牌这张牌,显得格外重要。百道网专访海峡书局副总经理(副社长)、副总编辑李长青,请他介绍海峡书局在生态出版领域的精品打造经验、数字化产品的推进、以及如何平衡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等。

海峡书局副总经理(副社长)、副总编辑李长青

聚焦生态出版,坚持创新、坚持精品、长期主义

百道网:生态出版是海峡书局的特色产品线之一,当时是如何确定生态出版这一产品线的?海峡书局做生态出版的优势是什么?

李长青:福建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实践地。2000年,时任福建省长习近平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生态省的战略构想。其后,福建先后成为全国首批生态省试点省份、全国首个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全国首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同时,福建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具有独特的优势。福建森林覆盖率长期位居大陆首位,武夷山被誉为“蛇的王国”“鸟的天堂”“昆虫世界”“世界生物模式标本产地”等。2012年,习近平看望参加全国两会的福建代表团时嘱咐:“生态资源是福建最宝贵的资源,生态优势是福建最具竞争力的优势,生态文明建设应当是福建最花力气的建设”。因此,福建没有理由不在生态出版先行一步。

早在2008年,生态产品线的开拓者在关注福建历史人文的过程中关注到了自然生态,于是就提出了要出版《中国鸟类图鉴》的设想。党的十八大吹响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号角,也加速了该书的出版进程。经过5年的时间,2013年《中国鸟类图鉴》正式出版。这是国内首部完全采用生态图片、对接国际分类标准、收齐中国全部野生鸟类的图书,2015年获得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其便携版也被科技部评为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它的成功就为后续的生态出版打下了基础。

《中国鸟类图鉴(全3册)》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海峡书局
作者:曲利明等
出版时间:2013年01月

2015年,时任集团领导兼海峡书局总经理(社长)、总编辑林彬关注到,十八大以后,各方面对生态文明思想有了更高的关注,于是启动了生态出版的相关调研。海峡书局的前身是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其团队在图文处理上有自己的独特的优势和经验,且借着《中国鸟类图鉴》的出版和国内外的一大批生态摄影师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因此,集团最终决定将生态出版项目放在了海峡书局。

生态保护目前更多关注空气优良率、水质合格率、森林覆盖率等环境指标,并将它们形象地概括为“绿水青山蓝天净地”“山水林田湖草冰沙”。虽然说的都是保护生物栖息地,但最终目的却是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从而保证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讲话,就隐含了“生态文明建设重点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终目的是保证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道理。未来生态文明的指标,不仅要有绿水青山、蓝天净地,还要有原生物种、生物多样、生态平衡。

生物多样性包括生态系统、物种和基因三个层次,分别对应着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三个组成部分。由于物种包含了基因,而生态系统又由物种组成,离开了物种,生态系统也就不复存在,在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中,遗传多样性是重要组成,物种多样性是核心环节。故此,保护生态,首先必须保护生物多样性,必须从保护物种做起。也是在这样的时代和市场背景下,海峡书局本着“展现中国生物之多之全,服务科学研究、生态保护之需;展现中国生物之美之萌,唤起社会关注、民众保护之心”的原则,确定了以物种图鉴为重点,科普读物为拓展的生态出版规划。 

百道网:目前为止,海峡书局已经在生态出版领域走过了试水阶段和奠基阶段,海峡书局走过这些阶段,积攒了哪些生态出版经验,对迈入下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有所帮助?

李长青:我们将生态出版经验概括为三点:坚持创新、坚持精品和长期主义。

首先是坚持创新。“无创新,不出版”。

以《中国鸟类图鉴》来说,它收录了当时中国科学界认定的最全鸟种。当时国内这种读物的主流是手绘图片,其特点是准确,但缺乏真实性。而我们则全部采用生态图片,并且这些图片都是在中国境内拍摄的。

《中国蝴蝶图鉴》在分类体系上采用最新的国际标准,生态图和标本图对照。所有标本图全部采用原大排版,就是蝴蝶有多大,排版在页面上所呈现的就是多大的排版,让读者对蝴蝶的大小有一个直观感受,这在国内也属首次。

《中国蝴蝶图鉴(全4册)》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海峡书局
作者:武春生、徐堉峰
出版时间:2017年01月

《中国蛇类图鉴》首次根据DNA测序的结果,建构了“中国蛇类生命树”,并据之排序。而此前中国蛇类在属内的排序是按其拉丁学名种加名的字母排列,无法反映蛇与蛇之间的亲缘关系,这是学术上的创新。另外,在呈现形式上,我们提出了“一蛇九图”,1种蛇至少是9张图,从9个不同的角度把蛇类的特征呈现出来。 

《中国蛇类图鉴》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海峡书局
作者:主编 黄松
出版时间:2021年09月

《中国甲虫图鉴》除了系统地整理甲虫物种之外,我们首次系统地为原先没有中文名只有拉丁名的甲虫物种定义了中文名。此外,我们特别重视把模式标本放进来,平均有40%的物种上的是模式标本的图片,这具有非常高的科学价值。

《中国甲虫图鉴(隐翅虫科)》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海峡书局
作者:李利珍 主编
出版时间:2020年01月

至于在科普读物上,我们提倡手绘和相片结合,如果故事性的内容首选手绘,如果是呈现生物特征的,就用手绘与生态图片相结合,如果是物种图鉴,就用生态图片,从而形成了我们自己的出版风格。

总之,我们不管做什么书,都会努力尝试创新,致力于适合读者,服务功能需求。我们每一本书策划过程中,都会有意识思考我们的创新点在哪里。

其次是坚持精品。“非精品,不出版”。

在颜值即正义的时代,我们对图片的选择、印刷的工艺、纸张的选用都很用心。比如甲虫每个虫体都是非常小的,只有1~2毫米,我们用专门的微距+叠加合成的摄影技术来呈现,并做一些裁切和对称调整。

再如,鸟类图片。鸟类在空中飞翔,天空背景比较广阔,我们通过裁切将鸟体更加清楚地呈现出来。每一张图片,在我们的书上看都是立体的、鲜艳的,这中间有太多读者看不到的工作和付出。

另外,我们的纸张用纸也会根据整个内容的不同而变化,需要考虑成本、效果等各方面的因素等。一本书,我们不会用一种纸全书做到底,可能会用3~4种纸,因为要根据图文的构成比、图文呈现的要求,以及整个布局方面来确定纸张种类。

此外,在印刷工艺上,我们也特别重视最终的视觉效果。前年出版的《螳螂的自然史》,印刷工艺没到位,我们要求工厂将首印几千册全部返工。也曾有人跟我们谈项目,因为我们的图书价位较高,他们想走特殊渠道,要求我们换纸张、换工艺,我们宁可不赚这个钱,也不干这事。

《螳螂的自然史》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海峡书局
作者:吴超 编著
出版时间:2021年08月

第三是长期主义。

除以上两个坚持外,在产品线立项之初就制定的“以高端纸质出版为基础,汇集优质内容资源(一个基础),进而对内容资源进行深度开发,通过普及读物、数字产品、体验中心(三个目标) 多形式、多渠道投送,实现产业转型、媒体融合、出版+(三位一体)的发展目标”的总体规划。这10年来,虽然具体细节有所调整,但总的方向是不变的。

优化产品结构,立足专业,兼顾科普,形成特色

百道网:海峡书局推出的生态出版产品中,主要是精品,而精品中又以图鉴居多,在图片和内容的整合上,海峡出版集团是如何统筹的?

李长青:以图为主、图文结合是我们的特色。保护生物,首先要明确对象。虽然学术界有一个我们国家的总物种名录,但资料陈旧,图片和影像极为欠缺;而生态摄影圈内,随着摄影设备的普及,大量图片散在各个摄影师手上,但未经鉴定。我们出版图鉴,就是在解决上述两个问题,实质上就是在建立中国自己的生物本底资料,建立中国自己的生物影像库。

我们的每本书图片来源都非常广泛,一般情况下都有近百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图鉴》则创下最新纪录——全书2180幅图,供稿图片作者达400余人,平均每人5张图。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图鉴(共3册)》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海峡书局
作者: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主编
出版时间:2023年03月

编图鉴的最大挑战是图片的征集。原因一是生物有其分布区域和活动规律,拍摄难度较高;二是摄影师散在全国各地,缺乏联系,且普遍对供图的响应度不高,对出版社信任度不足。最初我们做鸟类图鉴,光征集图片就用了3年时间。通过鸟类图鉴的成功,我们在生态圈闯出一条路,摄影师开始对我们产生信任,认为我们靠谱。之后蝴蝶图鉴做了3年,蛇类做了2年,越来越快。目前,我们已经有上千名的生态摄影师储备,我们每回做的不同类型物种图鉴,基本可以在比较核心的300人里面就完成大部分图片征集。

海峡书局还有自己的摄影师团队,在每一个选题立项之初,我们都会摸底自己的图片库,一般有相当多物种,特别是常见物种,我们都已经有自有内容了。再结合征集图片和针对性创作,我们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的工作流程。

在文字方面,我们邀请国内行业一流学术专家担任主编,负责物种鉴定和学术框架的组织以及相应内容的撰写,以保证内容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百道网:海峡书局深耕生态出版多年,首先考虑的也是社会效益,但实际上对于出版社来说,它的经济效益也不能忽视,在您看来,海峡书局在生态出版领域是如何平衡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

李长青:其实,整个出版业是一个微利行业,是一个讲究“小产业、大事业、真功夫”的特殊行业。虽然出版业在国民经济里所占比例很小,但出版的价值在于它为行业提供知识支持,为民众提供文化滋养,因此首先要考虑是社会效益,在社会效益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效益。

海峡书局生态出版这一块的平衡,首先是集团和各级部门的支持。在生态事业部成立之初,集团拨付专项资金予以支持,实行特殊的考核政策,解除了书局发展的后顾之忧,让海峡书局能够心无旁骛地致力于精品打造。在我们已出版的50多个品种中,有4个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6个国家出版基金项目,10余个省局、集团重点项目,还有3项省文化产业资金,4项国有资本金经营预算项目。

其次是海峡书局销售体系的支撑。由于海峡书局的多数产品是市场上唯一的,产品垂直性很强,目标读者比较小众,但购买力相对较高,忠诚度高,同时对品质要求较高,价格敏感性相对低。因此,海峡书局坚决摒弃低质低价的路子,选择高质优价的道路,坚持严格折扣控制,以自营渠道为主,开展社群营销,终端售价比较理想,多次复购者占比较高。当然,由于产品定位偏高、市场发育不完全,这块业务的经济效益还没有得到完全的开发,未来在结构优化、渠道建设和营销推广中还需要做更多的创新和拓展。

《中国兽类图鉴(第3版)》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海峡书局
作者:刘少英、吴毅、李晟 编著
出版时间:2022年10月

围绕初心使命,展现中国生态之美、之多、之全

百道网:海峡书局在纸质图书出版的过程中,也在不断推进数字化产品,目前已建成“中国自然百科数据库(兽类、鸟类、金鱼、甲虫)”,与此同时,“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微信小程序也正式上线,与精品出版相比,海峡书局推出数字化产品的用意是什么?战略是什么?它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李长青:精品出版是我们的根源,数字出版是我们未来腾飞的翅膀。

在生态事业部成立的时候,集团领导兼海峡书局总经理(社长)、总编辑林彬就明确提出了“以内容为核心、全媒体布局、多元化驱动、复合式发展”的总体要求。

中国是世界上12个巨大生物多样性国家之一,也是生物多样性受威胁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中国的生态出版即使到目前还是相对薄弱的,在学术著作方面普遍存在的,各类生物的本底并不清楚,或者有名录,没有影像,而且比较陈旧。科普读物方面,很多出版社是选择直接引进国外图鉴存在的中国物种,收录的中国物种有限或者信息失真。所以尽快完善中国生物的影像数据库,建立属于我们的生物本底是非常迫切的。

在信息化时代,纸书是知识的主要来源,但又有它的局限性。做生态出版,目的就是更好地用出版助力生态文明建设。所以我们提出了“建设中国自然生态百科数据库群,为中国野生生物摸家底、建档案、数字化;开展中国生态文明教育知识服务,为中国生态文明打基础、供知识、优氛围”的愿景。

不管是纸书还是数据库,都是为知识服务提供支持,最终为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打基础。数字化产品是纸质产品的升级版本,也会有助于进一步扩大影响,更有效的服务生态文明建设,也是生态出版转型升级的需要。

然而,前景是美好的,道路是曲折的。正如集团领导兼海峡书局总经理(社长)林彬所说:“在数字服务领域,如果没有别人无法取代的资源优势,很难发展起来。数字产品做得好,并不等于产品就能实现很好的变现。”所以,我们仍在探索盈利模式,如何把数字内容变成数字服务,这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

百道网:此前,时任海峡出版发行集团领导兼海峡书局总经理(社长、总编辑)的林彬曾表示,随着生态文明意识的深入人心,生态出版资源的不断丰富,我们可以在世界生态出版的板块上发出中国声音。所以想请您谈一下,海峡书局生态出版产品在走出去方面有怎样的成绩和规划?

李长青:“发出中国声音”,既指“在中国发出的声音”,也指“中国人发出的声音”,还指“关于中国的声音”。向世界展现中国的生态之美、之多、之全,就是中国声音。中国人打造的生态品牌,就是中国声音。生物具有独特性,且中国的特有生物比例极高,因此,中国的标杆,就是世界的标杆。

当然,我们的规模还有待加强,我们目前主要聚焦内容生产。在走出去方面,我们目前还在探索阶段。

首先,我们注意和国际分类系统对接,为走出去打下基础。我国目前主流的动物分类系统以《中国动物志》为基础,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确立的,时间早,未吸收新世纪以来DNA测序技术的成果,观念旧,与当今国际主流分类系统差异较大,不利于交流。因此,我们注意对接国际的主流分类标准,同时选择性出版一些英文版本或中英文对照版本。

其次,我们和海外建立多种形式联系,推动图书服务输出。如《中国蝴蝶图鉴》《中国金鱼图鉴》《中国甲虫图鉴》等通过海外专业馆配商销售到了欧洲、日本、美国。2023年2月,在世界野生动植物保护日的启动仪式上,我们和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联合向国内外的野生动物保护组织赠送图鉴。此外,数字产品方面,我们的“识鸟家”用户涵盖全球300多个城市,其中约5%是海外用户。

向野生动物保护组织赠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图鉴》

《中国金鱼图鉴(精装)》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海峡书局
作者:叶其昌
出版时间:2016年11月

最后,我们积极参加各个版权贸易会,主动向外展示成果。比如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东南亚图书展览会、福建图书海外巡展等。

编辑:佟书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学习

随时随地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