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鲜活一手资料打底,福建教育社全面再现为数学而生的陈景润

作者:王冉   2022年05月19日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百道编按】陈景润是一位享誉世界的著名数学家,其生前所发表的论文《大偶数表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两个素数的乘积之和》(简称“1+2”)是“哥德巴赫猜想”研究史上的里程碑,迄今仍是这一领域的最好成果。陈景润的故事是一个时代的不朽传奇,“陈景润精神”也激励着一代代莘莘学子在科研路上大步向前。由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为数学而生:陈景润》,以真实的笔触和细微的视角,全面还原了著名数学家陈景润的传奇人生。读者可借由书中的细致讲述,领会陈景润醉心学术、刻苦钻研的精神,了解这位时代先锋朴实无华的另一面。近日,百道网专访本书责编林春森,听他讲述福建教育社与该书两位主编的结缘始末,作为一部纪实性传记,全书又是如何清晰、准确、生动地再现陈景润的故事及精神。


《为数学而生:陈景润》责编 林春森

《为数学而生:陈景润》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作者:陈钿官 曾国宁 主编
出版时间:2022年01月

一个责编称之为不可多得的选题

《为数学而生:陈景润》一书由陈钿官、曾国宁担任主编。林春森坦言,本书的选题策划得益于两位主编的精心构思和细心打磨。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曾国宁于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攻读研究生。由于同校同乡的缘故,那时,林春森就十分仰慕这位学长的数学才华,毕业工作后仍保持着长期联系。2020年3月的一天,现任福建省南方科技经济研究院研究员的曾国宁,会同《艺风》杂志社副社长陈钿官来到福建教育出版社,席间两位提及他们正在组织团队征集、收集、整理陈景润的资料。陈钿官曾通过《艺风》杂志专栏刊发了一系列的陈景润事迹,深受读者欢迎和赞誉,他希望能与一家出版社合作出版《为数学而生:陈景润》一书。


《为数学而生:陈景润》主编 陈钿官

《为数学而生:陈景润》主编 曾国宁

当林春森听到这个书名,心中油然而生一种喜出望外的感受,这样一个令他眼前一亮、心潮澎湃的选题实在不可多得。出于编辑的职业敏感,再加上一点“喜欢数学”的私心,林春森当即表示将第一时间向社里汇报,紧急补报选题。后来,这一选题成功列入2021年度编辑室重点出版项目计划。

在两位主编精益求精的编纂下,《为数学而生:陈景润》九个章节从多个方面再现陈景润生平的各个阶段,带领读者领略青年陈景润不畏艰难困苦,刻苦学习钻研,勇于追求真理,攀登科学高峰的数学研究生涯。同时也生动展现了陈景润善良、宽容、内向的个性和他独特甜蜜的爱情故事、晚年幸福的家庭生活以及令人难忘的师生情谊。

真实故事生动诠释“陈景润精神”

陈景润是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的人物之一,是时代先锋和青年楷模。厦门一中党委书记、校长,数学高级教师陈文强评价本书时说到:“我们这一代人是读着陈景润的故事长大的。《为数学而生:陈景润》超越同类传记的一点,就在于写出了陈景润独立的科学品质和精神品格,用朴实凝练的文笔,力图还原真实的陈景润,弥补史料不足,构成完整的史传文学。”在采访中,林春森结合书中具体内容讲述了本书是如何再现“陈景润精神”这一不朽的民族丰碑。

在厦大工作期间,夜里巡逻的学生,总能在“勤业斋”的教工宿舍楼里看见陈景润的房间透出不稳定的光线。原来是,陈景润在抓紧晚上的时间做研究,但又怕打扰到周围的老师,所以就想了个法子,找了个黑色的大灯罩,罩在了灯上,把光线过滤一下。灯罩很大,他自己又常常埋头,有时候头发被灯罩罩住了,遮住了部分光亮。在中科院数学所工作期间,四人间的集体宿舍,陈景润没办法静下心来做研究,晚上做演算开着灯,也会影响其他人。陈景润偶然发现一个大约3平方米的废弃厕所间,此处便成了他心向往之的寝室。厕所间虽小而简陋,但胜在单独私密,在里面做研究十分“合适”。陈景润当天就搬进了大约3平方米的厕所间里,一住就是两年。后来,陈景润又从厕所间搬进了一间锅炉房。这个6平方米,呈刀把形的锅炉房成了陈景润的新“陋室”。陈景润在这里化平凡为神奇。

1973年春节后,陈景润拿着自己的论文找到李尚杰说:“李书记,我证明出‘哥德巴赫猜想’了,请您帮我把它交给组织。”李尚杰明白这篇论文的重要性,他马上找来王元教授一起商量。王元教授曾是在“哥德巴赫猜想”问题上有过卓越贡献的数学家,在订正了陈景润的论文之后,他力主尽快发表。不久,陈景润的《大偶数表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两个素数的乘积之和》就发表了。

陈景润赴美国访学研究,每个月有2000美元的薪水。在美国生活的四个多月时间,除去付1500美元的水电、房租,伙食费,他个人仅仅花了700美元,攒下了7500美元。这7500美元,陈景润心中想的可不是自己,而是祖国。他回国之后,就找到了数学所的李尚杰书记,将自己攒下来的7500美元全部交给李书记,让他代为上交给国家。

陈景润无论处境如何,对他的恩师:陈金华、沈元、李文清、方德植、华罗庚、王亚南,总是心心念念,功成名就后,有机会总是第一时间赶到老师家拜望。

获取鲜活一手资料颇费心力

《为数学而生:陈景润》作为一部纪实性传记,为了获取大量陈景润生平的一手资料,两位主编和创作团队皆是颇费苦心。据林春森介绍,收集、整理资料是编撰本书过程中一项万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因此,两位主编和创作团队花费了大量精力。


两位主编和创作团队曾多次到福建省图书馆、福州市图书馆、福州市档案馆、三明市档案馆,收集到许多与陈景润生平有关的宝贵资料和图片。另外,两位主编和创作团队还亲临陈景润出生地福州市仓山区胪雷村和陈景润的母校三明市陈景润实验小学、福建师范大学附中、厦门大学,实地采访了陈景润胞妹陈景馨女士,三明市陈景润实验小学校长潘玲女士、原校长邓衍淼先生、校友邓友华先生,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原党委书记林寿烨先生、校长温青先生、林金昌老师和廖如江老师,原厦门大学党委书记吴宣恭先生。

这些大量鲜活的第一手资料,为《为数学而生:陈景润》的编撰和出版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由于陈景润的故事本身就非常感人,作者们依据陈景润的成长经历,选取了生活中重要而具体的片段和细节,在叙述语言上侧重体现人物性格,栩栩如生地描绘出陈景润作为科学家与普通人的饱满人物形象。

在保证内容准确权威上,福建教育出版社也是下了一番苦功。由两位拥有丰富经验的理科编辑审读书稿,对于主编和作者团队所提供的全部参考资料(共10余本)、档案馆陈列和保存的图片、手稿等核查史实,排除其他同类书中不能自洽的记述,纠正不规范、含混的哥德巴赫猜想描述,重点消除以往同类书存在的数学知识性差错。同时,由文学功底深厚的编校人员对书稿的文学性、故事性和可读性进行把关。

著名诗人徐迟在《人民文学》发表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给了无数科研人员极大的鼓舞,也拉近了科学家与普通百姓的距离。陈景润,成为一个时代的集体记忆,激励了一代又一代青年学子投身科学。

陈景润的论文《大偶数表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两个素数的乘积之和》发表多年后,英国和德国的两位数学家在校订《筛法》时,看到陈景润研究的关于哥德巴赫猜想(1,2)成果论文,十分惊诧,决定在书中加添一章:陈氏定理,并称赞这是“筛法的光辉顶点”。从此“陈氏定理”载入史册,中国在世界数学界发出了震耳欲聋的声音。

新形势下,推动高质量发展,维护国家安全,掌握核心技术是关键。而掌握核心技术,需要核心人才,更需要勇于艰苦奋斗的爱国科学家。陈景润就是这样的榜样。林春森表示,在尊重知识、崇尚科学、追求卓越的社会风尚影响下,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为数学而生:陈景润》旨在颂扬科学精神、理性之光,激发青年学子投身科学研究和报效祖国的热情。

作者:王冉

编辑:道之

终审:令嘉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学习

随时随地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