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梁晓声首部回忆少年时代自传体小说,在苦难中发现人世间的美与好

作者:王冉   2022年04月19日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百道编按】央视开年大戏《人世间》一经播出,就成为热议与好评层见叠出的聚焦对象,迪士尼公司已经购买了该剧的海外版权。这部蜚声中外的良心好剧改编自著名作家梁晓声创作的同名作品,以平民周家的生活为线索,展现了中国社会近五十年的发展变迁。该书荣获第十届茅盾文学奖。

《我那些成长的烦恼》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山东教育出版社
作者:梁晓声 著
出版时间:2021年07月

由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我那些成长的烦恼》,是梁晓声首度回忆自己的少年时代写就的长篇自传体小说。在这部堪称青少年版《人世间》的作品中,梁晓声以亲切朴实的文字娓娓道来这样一个道理:成长是一个不断自我纠错的过程,也是一个逐渐明白责任的过程,而这一过程,离不开亲情、友情等种种爱的支撑。近日,百道网专访本书责编周易之,听她讲述这部作品如何带领小读者重回旧时光,在经历种种生活磨难中发现人世间的美与好。

以关怀之心开启童书创作,在少年往事中洞见成长轨迹

梁晓声在当代文坛的分量不言而喻。他在一如既往关注“人世间”的同时,也将创作范围延展到了儿童文学领域,并致力于少年儿童的阅读推广。事实上,《我那些成长的烦恼》并非山东教育出版社与梁晓声的首次合作,这段强强联手的渊源还要追溯到2018年。

著名作家 梁晓声

周易之介绍到,那时,梁晓声作为“山东全民阅读形象大使”来参加在山东书城举办的“新时代•新悦读——2018齐鲁阅读季”。在会上,梁晓声表示,自己特别关注少年儿童的阅读,也密切关注市场上童书的出版情况,发现许多童书描写的都是当下儿童的现实情况,缺乏指导和教育作用,决定结合自己少年时期的阅读经验以及自己多年的创作经历,投身儿童文学创作。山东教育出版社始终以服务教育为根本任务,这一点与梁晓声的创作理念高度契合,双方遂即展开合作。

2019年7月,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了梁晓声的首部童书作品“梁晓声童话”。五册图书中不仅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更是将对孩子的品格塑造、思辨能力提升融入其中,深藏了梁晓声对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深切关怀。

《梁晓声童话·第一、二辑(共10册)》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山东教育出版社
作者:梁晓声
出版时间:2020年01月

周易之表示,在“梁晓声童话”的策划与出版过程中,编辑们阅读了大量梁晓声的作品,并与其多次交流。“越与梁老师接触,对他的认识也就越深,越能感受到他的少年时代是一个非常值得书写、非常值得被人知晓的。”因此,山东教育出版社提议梁晓声创作一部以童年为背景、以自己为主角的长篇少年成长小说,《我那些成长的烦恼》由此诞生。梁晓声也在书中戏称:“这本书是出版社给我的任务。”

作为该书的首批读者,三位责编在拿到稿件的第一天晚上,一口气读完已是凌晨,却难掩兴奋,迫不及待地交流彼此的阅读感受。周易之透露到,之所以这部作品能够令人如此着迷,是因为每个人都可以在其中看到自己的成长经历,这种极具感染力的文字使人动情,溺于共情。

《我那些成长的烦恼》以自传体的形式,从一个少年的视角,以成长为轴,接续出一个又一个平凡而动人的故事,而这些故事,又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故事,更给人以曾经亲历的代入感。成长是每一个人所必定经历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成长故事。这本书如同老友久别,话谈当年,亲切、真实,酣畅淋漓而又余味无穷。

有苦有甜传递人世温暖,旧时经历呈现别样阅读体验

梁晓声的“成长的烦恼”是什么呢?从搬离旧屋到修补新家,从亲子团圆的温馨到考学路上的跌宕,不停的日子如同孩子的衣角,琐碎不清,拉扯不断;或者拉地瓜、或者捡煤渣,窘迫是生命给予的考验,未来在破晓之后会发光,总有希望……平凡的是日子,不平凡的是成长中的那些烦恼。

正如梁晓声在自序中的这段话所言:不论贫穷还是病患,不论缺煤还是少粮,不论家在这里还是那里,只要一家人相亲相爱,困难总是会被克服的。而只要我们对别人的帮助深怀感激,就会有更多热心的人愿意帮助我们。

苦难是成长的财富,但是写给青少年儿童的书又不适合书写太多苦难。所以,这本书如何把握“苦”的程度呢?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汤素兰这样评价本书:梁晓声老师用平实而节制的语言与回顾式的叙事方式讲述这个充满苦难的故事。他不煽情,不渲染,不夸张,也不放任自己的情感。作者叙述的语调平缓,犹如人生的溪流已入深潭,深潭下面是那些难以忘怀的童年旧事,但深潭上面已然波澜不惊。作者虽然把我们带回那个时代,和主人公一起经历种种生活的磨难,却绝不展示苦难,不以苦难为书写目的,而是通过苦难发现人世间的美与好。所以,作品为我们展开了成长环境的逼仄与困苦,更写了邻里之间的相互扶助,写了老师对自己的爱护、宽容,写了当年素不相识的林予老师对他们母子三人的理解,写了走最长的路去看望的那个乡村医生,人家主治颠痫,而“我”的母亲误以为他会治精神病,但老医生不仅给了药,还嘱咐护士不要收钱。

书中借由一个面对众多苦难的孩子的倔强成长,向小读者传递着“这个世界依然充满希望与信任”的核心立意。苦难不只是接踵而至的生活难题,而是在战胜苦难中,培养出乐观的生活态度,磨砺出从容应对的心智。

在这本书中,梁晓声不仅呈现了人世间的温暖,也为小读者提供了更为别样丰富的阅读体验,这是一段与当今孩子的生活相去甚远的经历。那么,这本书是如何实现让孩子读懂并有所共情的呢?

周易之解释到,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生活,梁晓声的童年与当下小读者的童年,在直接经历上虽千差万别,但毋庸讳言的是,人世间共同的真实与美好是亘古不变的。例如,书中写到“我”和同学刘树起推着平板车去拉地瓜。一路上虽然又冷又累,车坏了,手套也丢了,天气寒冷光着手抓住车把手就会被冻在车把上,但最后“我们”还是高兴地唱着歌拉回了地瓜。“板车拉地瓜”“凭票领取地瓜”的情景在当下已难得一见,可它背后的付出(拉板车)、坚忍(受寒风)、喜悦(得赞许)等等,却使得每一代人读来倍感亲切。此外,协作(刷墙、卖豆腐)、担当(护送兄长、求医)等品质也随着书中故事的徐徐展开而潜移默化地使小读者有所感悟。

细腻插图深化故事情感,接续合作助力儿童成长教育

“梁晓声先生真实质朴的文风,和他在遣词造句上的雕琢,为读者朋友们重启了一扇明窗。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梁晓声先生是在为当下的少年儿童打造一个书中的‘真实世界’。”正如周易之所说,《我那些成长的烦恼》中的人物与故事看似一笔带过般自然,实则有血有肉,小读者会不由得关心他们的命运,并在其中寻找到自己的成长印记。

《我那些成长的烦恼》是青少年版《人世间》,书中很多人物就是《人世间》的原型。例如,在第68页中就有这样的描写:“四十几年后,我创作《人世间》,陈大娘的样子一次次浮现在眼前,于是《人世间》中有了一个人物是郑娟她妈。”梁晓声也曾提及,书中的很多人物都使用了真实姓名,以示感激。

与书中质朴无华的故事相辅相成的则是由新锐插画师个桂圆所创作的精美插画。周易之介绍到,在细致研究文本和多次讨论的基础上,山东教育出版社决议由个桂圆担任图书插图绘者,一方面由于个桂圆善于表现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另一方面是她的绘画风格与当下小读者的喜好较为贴切。个桂圆读完稿件后说到,这本书令她产生了极大的共鸣,哭了很多天,仿佛终于为她的少年时代画上句号。

起初,这本书的插图选定以水彩上色,但是经过多次商量后,个桂圆与责编们一致认为,只有厚重的颜料才能凸显书中描绘的这些困难,所以最后决定采用丙烯、水粉和综合材料拼贴等多种方式混合的上色方式。比如,在绘制家中的场景时,由于文中有大量关于家中墙体斑驳的描写,为了突出这种斑驳的质感,个桂圆在丙烯颜料里混入了一些石英砂,较粗的颗粒实现了预期的效果。

另外,插画除了表现出文中的苦难,山东教育出版社更希望能传达出作品中的爱与希望。与个桂圆商量后,挑选了几张图,在图片中加入“光”的元素,例如夜晚透过玻璃照到床头的月光、路灯的光、远处人家的灯火等,寓意总有希望的光穿透黑暗照亮成长之路。

山东教育出版社与梁晓声的强强联手仍在继续。对于《我那些成长的烦恼》,小读者还可以通过观看视频了解到梁晓声创作本书的心路历程。更为值得期待的是,4月,山东教育出版社将推出梁晓声新作“梁晓声亲子半小时美绘本”,包括《花花和它的花儿》《一天上午的声音》《小海燕历险》《草上飞的故事》《葵花王子》。这是梁晓声专为3-6岁学龄前儿童创作的美育图画书。在书中,他借助小猫咪、小兔子、小海燕、小青蛙和小乌龟等小动物,告诉孩子们做事情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要勇于迈出第一步,方能成为更好的自己;乐于助人也能得到他人帮助……每一本都是一个独立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能让孩子看到自己的影子。梁晓声也借此传达自己寓教于乐的理念,传递有关成长的教育意义,从而在孩子们的心底铸造善性的本能,为儿童的人生刷上灿烂的底色。

作者:王冉

编辑:道之

终审:令嘉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学习

随时随地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