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编按】朱永新先生主编的《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共和国70年教育70人文选》(上下册)由山西教育出版社出版。文集收录了75位在教育各方面取得卓著成就的教育家代表,反映了建国70年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40年以来教育突出的成就(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本篇读后感由作者授权百道网发布。
《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共和国70年教育70人文选(上、下册)》
点击图书封面可在三大网店购买
出版社:山西教育出版社
作者:朱永新 主编
出版时间:2019年10月
捧读老师朱永新先生新近主编的煌辉之著《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共和国70年教育70人文选》(上下册),深感分量很重。这部收录了75位在教育各方面取得卓著成就的教育家代表作的文集,以点带面,反映了建国70年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40年以来教育突出的成就(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让人钦慕和动容。
释卷长思,心潮难静,从这部大著所受的教益,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
首先,这部著作因其体大、思精、识深,异彩纷呈,充分展示了教育作为系统工程的很多面,有助于增强我们对于现实教育的复杂性认识。
比如关于教育(体制)与社会的宏观认识,如果对于人力资源的国家战略,教育、劳动制度和人力资源的开发,全民教育和整体国民素质的提升,终身化学习和教育现代化,教育公平和效率,关于教育预算、支出,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与深层次改革等缺乏足够的认识与思考;再如,假如不研究教育信息化与教育现代化,世界教育发展趋势和我国教育体制改革,新科技革命对教育现代化的要求和影响等,那么便对现实、生产和教育现代化之间的关联漠然无知,在行动中必然会产生短视和盲目,那么必然会对学生全面培养缺乏远见与前瞻,自然也不会对诸如大学在国家创新中的基础引领作用等有什么思考和探索。如果从社会角度考虑教育,必然要考虑高等教育办学理念如何转变,民办高等教育与教育大众化,职业教育发展以需求为动力以及协调就业需求与技术目标之间的关系等。为了透析当下教育,还要论及中国教育近代化的问题,中国传统教育的特征与现代价值。此外,如何减轻课业负担,还要深研社会、政府、家长、学校和学生如何作为。
这些常常为人所忽视或漠视的涉及教育实现的环境与条件,却有助于我们对于教育综合而理性的认知。纵观70年不平凡的历程,在我国已构建起基本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体系,基本实现从人口大国到人力资源大国的历史性转变里,正是这些教育的宏观,才使得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获得了坚实的支撑,也从而推动教育改革开放向着更前方进发。
其次,这部彰显共和国70年教育实力的文集,充分展示了教育繁难细密的改进过程。而这,也让人充分感受到教育的发展过程是一次次文化的学习、吸纳、更新与自主创新的过程。尤其是改革开放后的40年间,教育所解决问题复杂繁难的程度超过了以往任何时候。
关于学科教育,比如高等教育学的学科设置,生命科学及生物教学改革,数学教学改革与激发学生学习力,语文教学问题等,都针对现实与问题的需要而作出更为合理的布局与设置。不少教育成果已经由向外学习转化为学术自主性发展,特别是教学论,关于哲学认识论、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环节与过程、教学实验与教学模式、关于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认识和探索,都获得了突破性的发展。
而关于教学论的形态与发展的研究,更是取得了全局性功效。以研究学生个性发展与良好人格形成为主题,以人的发展为旨归,有关多元价值取向、社会性、文化性,以及批判、自省、统整,生命性、基础性、实践性、文化性、主体能动性。教学过程认识从人的生命展示与发展、社会实践交往等过程,到建构性与生成的文化性。这些关于认识、合作与实践,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实践论。而中国课程改革中,摆脱凯洛夫模式纠缠,关注学生健康成长,思维方式变革,基础理论从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到建构主义,课堂教学从行为主义、信息处理到建构主义范式,如今也已在全社会形成相当的共识。
没有吸纳便没有融合与创新的基础,没有实践便无从创造性转换和本地化生长。以开放的姿态,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充分展示了中国教育知识分子的文化自觉、文化勇气和文化自信。这套文选侧重于改革开放40年以来的发展情实,以浓彩重抹的篇幅展示了冲破思想束缚的中国当代知识分子的活力与创造力。这些重要的文献,很像是针对一个个营垒的攻坚战,层层进逼,步步为营,有高度,有措施,很见成效。这一个个营垒,就是教育所面对的难题或是长期淤积下来的症结所在。
教育的发展,自外而言,取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对内而言,需要理顺诸多教育与社会的关系,理顺教育内诸要素之间的关系,澄清一个个认识上的误区,并探索一个个教育的未知。学理层与技术层的很多关节都需要疏通和搭建。所以在这里,需要激情的催发,需要理想的推助,也需要细心、耐心和理性与审慎的行事。是十年、廿年如一日,或卅年如一日的坚持、期待和完善。这些文选是教育家们一个个精彩时刻的再现,重温这一个个重要的节点,相信会在很多同时代人的内心唤起温热之情。70年来教育的发展和所取得的成就,必然会在每一个教育见证者和后辈教育人的内心唤起波澜壮阔的史诗感。
细心的读者可能注意到了,这部文选除了首篇发表在改革开放前,其余均在此以后。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照搬了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文化教育模式也是苏式,为此付出了近30年的代价,故而教育的成就并无多少。而在二十世纪后20余年,党和国家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开始了改革开放的全新局面。40年来持续稳定的高速发展,中国也由此一跃而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实体。而教育,教育教学也从苏联模式中挣脱出来,回到“人的发展”这个核心,在不断改革和实践探索中开出了万紫千红的艳丽之花,并不断助力经济社会的发展,而成为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而其自身,业已使我国教育迈向了中等发达国家的行列。
再次,这部涉及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等诸多方面的教育文选,最为鲜明的特色,就是行动、建设、求实、深入、创新和自信。诚如先生在《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新教育实验的核心理念有哪些?》一文里所指出:“中国教育有弊端,但怒目金刚式的斥责和鞭挞,虽痛快却无济于事。对于中国教育而言,最需要的是行动与建设,只有行动与建设,才是真正深刻而富有颠覆性的批判与重构。”一言以蔽之,这就是“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
关于幼儿教育,特殊教育,关于教育本原认识论,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德育及其过程的认识,关于情感在个体道德形成中的价值等,都有理论和实践上的新建树。
而关于全面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诸如情境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尝试教学法的理论实践、模式,成功教育模式,基础教育改革心理学研究30年探索,建构新的知识结构法以培养思维力,中学拔尖人才培养,高中生创新素养培养实践研究报告等,皆从学生出发,实施鼓励性教育,关注思维品质、学科能力的培养及智能发展模式,在实践中产生了巨大的教学力量。至于新基础教育实验,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则关于教学改革的深化,以及教学过程的生命性、教学目标的动态性生成等极为关键性的内容。
至于学校的教育改革,数学教育改革的青浦实验报告,南师大附中17年课程改革,史小和谐教育,则是改革与优化课程设置,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生兴趣与潜能,做出了个性和典型,成就了一所所校园,振兴了一方方水土。至于全国性教育实验,最为典型的,当数有近20年时间、影响深远的新教育实验,注重理想,倡导幸福,激发师生潜能,强调个性与特色,以及写作和读书。其两大鲜明的目的、五大基本观点和六大具体行动,极具行动和拓展性。这是40年特别是20年来,中国教育最为壮丽的景观之一。
最后,想说的是,这部宏著没有开列具体篇章详列共和国教育70年重大事件与相关数据,也没有通过典型的比对来显示宏大的成就与发展,而是以独特的视角,选录当事教育知识分子(含一部分参与高层决策的知识分子)的代表作,以点带面地反映一个个教育时间上重要的节点。从个人的心路历程、思想意识与实践探索来体现和汇集一个宏大的教育意识。这既体现了时代背景下的知识分子的即时动向,又深刻地展现了他们的理想情怀与责任担当。
近两百年来,中国经历了历史上未曾有过的大动荡、大变局,中国传统教育在伴随封建末世的衰颓而痼疾沉深之后,中国教育的近代化才在资本主义列强侵略紧逼的国际环境下缓慢起步。但近百年来,剧烈的社会动荡以及民族危亡所呈现的救急运动,都使得中国教育在停顿、徘徊与回退之间反复,无有根本意义上的进步与巨大的发展。所以近百年教育中所取得的一些成绩转瞬即逝。直至新中国成立之后,尤其是到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我国近代知识分子们所苦苦追求的中国教育梦、文化梦,才得以真正呈现了出来。
而处在不断不舍的接力棒今端的改革开放后勇于实践与理论探索的知识分子们,其人生追求,理想信念,价值实现,仍与历代前辈们一样的感人至深,正如先生在《序言》里所说,“他们是中国教育的真英雄”。
这两册巨著,敬捧于手,读了很长时间,也想了很多,深受启迪自是有说不完的话。也希望更多的教育人士,尤其是年轻的教育才俊们能够读到。相信必从此中获得更多的激励和启迪,获得更多的关于中国教育和世界教育的更深的认识和体会。相信书中一个个时间节点上的教育睿智、邃识和伟大实践所凝成的人格风范,必将有助于当下和将来。
(本文编辑:水英)
发表评论前,请先[点此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