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编按】中国作协会员、乐山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林雪儿的长篇小说《北京到马边有多远》图书分享会于11月29日在四川成都天府书展举行。诗人、散文家、中国作协散文委员会委员、成都市作协常务副主席蒋蓝,作家、四川省作协创作研究室主任马平在分享会上围绕“以文学的方式致敬时代”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活动现场
11月29日下午,中国作协会员、乐山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林雪儿的长篇小说《北京到马边有多远》图书分享会在天府书展举行。四川新华发行集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朱丹枫,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大利,四川人民出版社社长黄立新出席活动。诗人、散文家、中国作协散文委员会委员、成都市作协常务副主席蒋蓝,作家、四川省作协创作研究室主任马平参加了此次活动,围绕“以文学的方式致敬时代”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北京到马边有多远》是以中央、省、市三级纪委在马边扶贫为题材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塑造了一个生长在北京,在中纪委工作的年轻大学生林修,来到山高风寒的四川马边雪鹤村当“第一书记”。强烈的使命感迫使林修放下自己的小梦,以赤子之热忱,与省、市纪委的扶贫干部一起,把自己融为乡村一员,身体力行,让中国扶贫壮举在乡村完美实施。在这期间,林修也成长为一名眉间有星空、胸中有家国的热血青年。嘉宾合影
小说出版后,被四川省委宣传部列入四川省2017—2021年文艺精品创作生产规划项目,同时被四川省作家协会纳入“文学扶贫万千百十活动”重点选题。中国作协副主席吉狄马加评论该小说:“丰富、开阔、激情、温暖,给我们打开了一个令人神往的世界。”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林梅认为:“林雪儿始终以深情的目光,女性细腻的温暖,见证时代,书写生机,描述祖先庇佑的村庄,以及通往山外的蓬勃。”四川省作协主席、鲁迅文学奖获得者、茅盾文学奖获得者阿来则对该书如此评价:“对自然和人性温暖的向往。”
《北京到马边有多远》
点击图书封面可在三大网店购买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作者:林雪儿
出版时间:2019年06月
分享会上,蒋蓝谈到,四川不仅有《高腔》还有《北京到马边有多远》这样的优秀作品。明年是脱贫攻坚 年,这个意义非常重大。有人认为这是命题作文,我认为它的意义不仅在此。四川最重要的文学是乡土文学,马边是四川非常贫困的地区,在这部小说中,我们看到我们的三级政府如何用他们的力量和热情改变这里贫困,林雪儿用这部作品回答了这个问题,这部作品是四川乡土文学中的亮点。林雪儿的小说是虚构,但是虚构是建立在非虚构上的。这是戴着镣铐在跳舞,不能天马行空乱说。马边这样一个贫困县,要脱贫的话必须符合当地的生态理念。这部小说就不仅有脱贫描写,还有很多生态描写。这是值得关注的地方。另外,这部作品,对话占了很多篇幅,对话太多是个冒险的方式,这是给作者的一个善意的提醒。
现场嘉宾
嘉宾马平表示,脱贫攻坚有两个热词,精准,绣花,这对写作也是用的上的。特别是写脱贫攻坚题材的小说。主人翁林修带着两年改造马边村庄的使命而来,在这两年中,他本身也有了变化,如没有变化,就完成不了使命。如何塑造这个人物的成长和崛起,是一个难题。林雪儿让林修这个人物一步步从北京走入乡村,思想一步步从低到高升华,没有精准的表达,没有绣花的精神,没有写好题材的雄心是写不好这部小说的。这是作者以文学的方式致敬时代,我也要像作者致敬。
林雪儿谈起自己起先从未想到过创作这样一部小说。后来为了一部报告文学下乡采访,见到各种贫困现象,尤其是看到当地中纪委的扶贫工作,深受触动,觉得应该用更广阔的长篇小说书写时代的巨变。林雪儿说,扶贫工作从国家来说,史无前例;从世界来说,唯一的;从人性来说,是关注人内心的。在林雪儿看来,中国近20万的驻村“第一书记”,以及参与扶贫的庞大人群,是今日中国实现繁荣富强不可或缺的力量。“小说是历史的细节,作家有责任写出这个时代的变化,写出蓬勃的生活。”林雪儿如此感慨。
活动最后,林雪儿和嘉宾蒋蓝、马平,与读者进行了愉快的互动。
林雪儿:中国作协会员、鲁迅文学院第十八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巴金文学院签约作家、四川省作协全委委员、乐山市作协副主席。有小说散文发表在核心文学期刊,入选年度选本。著有散文集《雪落拉萨》,中短篇小说集《黑天使》,长篇小说《北京到马边有多远》《妇科医生》《亲爱的宝贝》,曾获郭沫若文艺奖、巴金文学院文学奖。
(本文编辑:杨子欣)
发表评论前,请先[点此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