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学术出版产业的整合还在继续,但这次被整合的对象换了

作者:约瑟夫·埃斯波西托;韩玉 编译   2018年09月05日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百道编按】学术出版是行业整合程度较深的一个板块,所谓“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而现在行业内可供吃掉的“小鱼”和“虾米”都已经不多了,但生存和业绩增长的压力步步紧逼,大型出版商们因此把眼光转向了另一种对象……

图片来源:Thinkstock

企业会在战略和机遇等条件都具备时考虑收购其他公司。要成其为机遇,首要条件是要有自愿的卖方(恶意收购非常罕见,不太可能出现在学术出版领域);第二是需要有完成收购的资本,这种情况下天平就会向营利性企业倾斜,后者在接近资本市场方面有更大的灵活性。至于战略,重要的是要认识到,企业不会做无谓的并购:要为什么两家企业合并比各自独立更有价值的合理解释和理论支撑。现在,对大型学术和研究出版商来说,收购大学教材出版商的战略和机遇都已经有了,这将导致出版商数量的减少,带来更大的行业整合。支撑这类投资的是教材“普惠获取”的商业模式,以及图书馆在促进这一模式的发展上可能发挥的作用。

那么,可能涉入收并购各方玩家可能有谁呢?从收购方来看,有我们一直都很关注的爱思唯尔、施普林格·自然等大型实体企业。被收购方则是教材出版界的“五大”:培生、麦格劳-希尔教育、威立、圣智、麦克米兰等。

这个列表还可以再拉长,把研究型出版商加进来,比如熟于企业兼并购的威科集团,但这类企业少做收并购并不没有战略支持。你甚至可以把牛津大学出版社和美国化学学会列入名单,这样非营利机构也囊括进来了。但是,作为一家价值10亿美元的公司,牛津社的结构并不适合做大规模并购,而美国化学学会的财力即使要吞并最小的教育出版玩家(麦克米兰)也会吃力。在教材出版商里面可以加进来的名字不多了,前面提到的“五大”在美国市场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其新书销售额在整体市场中占比约85%。值得注意的是,只有威立同时出现在收购与被收购名单里。

这种投资源起于普惠获取以及大型研究型出版商横向战略的兴起。普惠获取机构担负为学生提供教材的部分责任,而管理这类事务越来越多地依赖于图书馆。对于主要服务图书馆的出版商来说,教材成了除期刊、专著和数据库之外一个新的产品类别。只有最大型的出版商才有能力实施横向战略,其目的是增加图书馆市场份额,挤压众多规模较小的出版商,后者也在争夺图书馆的注意力,但收效甚微。如果爱思唯尔收购圣智或麦格劳-希尔,理由很简单,这将进一步增加爱思唯尔对图书馆的影响力。而反过来又会导致小型的大学出版社——就像之前的小型期刊出版商一样——投向大出版商的怀抱,以寻求生存空间。

如果目的是为了在学术图书馆市场中占有主导份额,为什么大型STM出版商不收购更多的商业期刊出版商呢?如果可以,他们会的。事实是没有多少可买的出版商了,大多数已经被吞并。大型出版商也想收购学术团体的出版项目,但由于诸多原因,学术团体不愿意直接出售他们的出版物,而是选择在一定时期内授权给合作伙伴(通常5-7年)。

这是过去几年中收并购对象从出版商转向工作流和工具提供商的部分原因,因为这一领域有商业实体可待收购(例如,BEPress、Mendeley、colwiz、SSRN)。另外一个原因是,这类收购通常会开辟一条不受图书馆采购预算影响的新的收入流,不用进一步紧盯图书馆的预算就可以实现学术部门的增长。有了大学教材普惠获取,研究型出版商增加了营收,这类收入不从图书馆预算中出(通常是学生选课后自费购买教材)但又由图书馆管理:实施并购、获得市场主导地位,最终悄然涨价的完美条件都具备了。

如果有一宗这类收购完满达成,可能会出现多米诺骨牌效应。如果威立率先行动,爱思唯尔和施普林格·自然会感到压力(如果不是来自他们自己的战略前景,就是来自华尔街),继而也向这个方向发展。这种收购是否会带来回报还不得而知,但在成熟市场中实现业绩增长的压力让管理团队甘冒其险。当然,没有什么可以阻止大型大学出版商扮演收购者的角色,尽管促使他们这样做的战略原因还没有出现。

当然,在学术出版市场耕耘的人们看来,如泰勒弗朗西斯和圣智之间的交易规模就算打了,但如果有其他产业的新买家介入,交易的上限可能会发生剧烈变化。如果微软决定在周一收购泰勒弗朗西斯、周二收购威立、周三收购施普林格来创建自己的微软学术出版部门怎么办?这只不过是微软的午餐钱。又或,如果IBM Watson对第一手研究产生兴趣了怎么办?拥有海量科研论文的爱思唯尔可能成为其目标了。我们应该意识到,学术出版市场不会永远都是今天这个样子。

(本文编辑 晨瑾)

作者:约瑟夫·埃斯波西托;韩玉 编译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学习

随时随地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