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陈昕:文学是一种活法

作者:陈昕   2017年09月11日   来源:百道网·陈昕专栏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百道网·陈昕专栏】文学是一种“活法”,时代的阴晴、高下、清浊,生命的取向、品位、境界,生活的趣味、格局、张力,都通过文学的创作、阅读、批评凸显出来。记得上次的新闻发布会上,修新羽说写作的意义在于探索自我,三三是希望自己的文字能让人活得开心,吴清缘则表示愿意在文字里尽情挥洒个性。


今年的上海书展新设立了“上海文学新锐单元”活动,发布“90后·零姿态”文学丛书的出版消息。这是我今年书展参加的第一场活动。我还记得去年6月,第一季的“90后·零姿态”出版,我也曾参加了当时的新闻发布会。那时只有五位作者的中短篇作品结集出版,最大的作者正好是1990年出生的,叫张晓晗。而现在,这套“90后·零姿态”丛书已由我们集团的世纪文睿公司分三季,出版了13本,最年轻的作者是1994年的贾彬彬,今年刚好20岁。这些年轻的文学新锐来自天南海北,区域分布有上海、北京、广州、青岛、大连、安徽、陕西甚至大洋彼岸的西雅图、波士顿,他们的学业、爱好、经历各不相同,体现了当代人精神生活的跨界与穿越,他们中有学戏剧的、学中文的、学法学的、学信息管理的,也有学金融的、学能源化工的,甚至还有像陈观良这样上的是“社会大学”,高中毕业后当过鞋匠、搬运工、配货员、厨师等十多个工作,在各个行业、各色人等中游走往来,锤炼故事,描绘了一个个边缘人物,让人读后被深深吸引,让人感受到一颗颗鲜活的灵魂在颠簸,在开阖,在激荡。
这些“90后”作者的作品,文境、文风各不相同、题材喜好也各有千秋,但是他们对于文学的热爱,对于世界关注,对未来的探索和担当都跃然纸上。特别是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视角的开阔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的确是有活力与创造力的一群人。

文学是一种“活法”,时代的阴晴、高下、清浊,生命的取向、品位、境界,生活的趣味、格局、张力,都通过文学的创作、阅读、批评凸显出来。记得上次的新闻发布会上,修新羽说写作的意义在于探索自我,三三是希望自己的文字能让人活得开心,吴清缘则表示愿意在文字里尽情挥洒个性。而当时著名作家陈村点评说,希望他们能保持对文字的本能和真情。这也是我的希望。

扶持青年、发掘作者,这是世纪出版集团一以贯之的传统,也是我们“努力成为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文化脊梁”的使命所在。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新中国成立后,最早成名的一批文学新人,他们的第一本小说都是在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如刘知侠的《铁道游击队》、雪克的《战斗的青春》、孔厥与袁静的《新儿女英雄传》、朱道南与于炳坤的《在大革命的洪流中》、茹志鹃的《高高的白杨树》等等;20世纪七八十年代涌现出来的一大批新时期青年作家,如莫言、王安忆、张抗抗、叶辛、方方、陈炜、高晓声、鲁彦周、叶文玲、陈世旭等也都曾在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过他们的成名作,他们中的很多人至今不忘当年住在出版社建国路的作家楼和打浦桥的招待所修改作品的感人故事。可以说,扶持并发掘有潜力的年轻作者,为他们提供起飞前的“牛顿第一推动力”,是我们集团始终能和国内各个领域的优秀作者保持长期深厚合作关系的秘诀。这一次,出版“90后·零姿态”文学丛书,也是这样。

作为出版人,我们极乐意为文学新人提供一个社会化交往与公众化传播的平台,愿意成为他们在文学创作之路上奔跑的助推器,也愿意帮助他们淋漓畅快地展现属于“90后”精神气象的世界图景,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不仅是一个年龄群体的文学表情,也为公众打开一扇洞悉新生代精神驰骋的窗口,充分感受他们的德性、灵感、热情和创造力。我们期待通过这套丛书吸引、挖掘、激发更多的“90后”青年,为文学魅力的感召而重新思考、书写自己的活法,为国内文坛带来更多的清新之风。

本文为2011年8月13日作者在2011上海书展“上海文学新锐单元”活动上的演讲,后刊登于《新民晚报》2011年9月1日。


作者:陈昕

来源:百道网·陈昕专栏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学习

随时随地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