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编按】旅日作家黄亚南的新书《你所不知道的日本:从畅销书看日本社会走向》最近由东方出版社出版。作者写书的初衷是:希望客观、全面地反映日本社会的真实面貌。作者认为: 畅销书是时代的镜子,也是现实社会需求的集体反映。所以这套书的基本思路是以时间为线索(1991-2015年),逐年介绍并分析日本的畅销书,以此来看日本社会、日本人的价值观的变化。本文摘自《你所不知道的日本:从畅销书看日本社会走向》。
《你所不知道的日本:从畅销书看日本社会走向》
点击图书封面可在三大网店购买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作者:黄亚南
出版时间:2017年04月
错觉
日本的报纸在每天清晨都会投递到每个订阅的家庭。在吃早饭的时候,男主人通常可以一边吃早饭,一边阅读当天的报纸。1991年10月13日,星期天的早上,《读卖新闻》的读者大概都会因为一个广告而瞠目结舌。那是当红偶像巨星宫泽理惠全裸写真集的整版广告。第二天,《朝日新闻》刊登的同样广告也震惊了全日本。
在此以前,日本全裸照片基本上都是AV演员的天下。人气正旺,处在事业顶峰的偶像巨星也出这样的全裸写真集出乎大家的意料之外。一时间刊登广告的报社接到了无数抗议的电话,同时出版写真集的出版社接到了超过30万件电话预订。
在大家的震惊、抗议和期待中,11月13日,宫泽理惠的写真集《Santa Fe》公开发售了。这本写真集立刻成了抢手货,名列当年畅销书排行榜第一位。不仅如此,这本写真集的累积销量超过了170万册,成为演员写真集的一座难以逾越的丰碑。
《Santa Fe》虽然是一本全裸的写真集,但是在所有的照片中看不到一点猥琐的内容,全部充满青春朝气的气息,到处洋溢着青春的芳香。仿佛是欢宴中最后一道美妙无比的大菜。有一位女性读者在亚马逊网站上写下了这样的留言:“除了美丽一词之外,找不到其他可以表述的语言了。这是宫泽理惠最美丽的一面,就是女性也看不出一点不舒服的地方。”宫泽理惠这一年刚好十八岁。《Santa Fe》的出版象征了她达到了事业的最高潮。紧接着在第二年,宫泽理惠和当时最受欢迎的相扑力士贵花田的婚约又象征了她达到了人生的最高潮。在日本全国的羡慕和祝福中,谁都认为宫泽理惠是一个幸福的化身。
可是,这竟然是一种错觉。等沉浸在对宫泽理惠羡慕和祝福的人再次睁开眼睛看时,作为赞美对象、幸福化身的宫泽理惠已经从人生从最高潮跌进了万丈深渊,就像九十年代初的日本泡沫经济的崩溃那样来的突然。随着与贵花田婚约的解除,充满朝气,活泼烂漫的宫泽理惠从此一下子从打紫大红的舞台上消失了。厌食症使她急剧消瘦,风言风语使她自寻绝路。日本人眼睁睁地看着这棵曾经绽放出最美丽花朵的偶像迅速地枯萎下去。宫泽理惠最后不得不远渡美国,在那里静静地度过了几年。日本人一直要等“消失的十年”过后才能重新看到宫泽理惠在银幕上的复活。当然,她早已已经不是当年的形象了。
除了宫泽理惠波澜万丈的人生,恐怕再也找不到从时间到内容都能象征日本泡沫经济崩溃的事例了。
九十年代初,日本泡沫经济已经崩溃。尽管分析泡沫经济的论著《复合不况》(宫崎义一 1992)风行一时,由于战后日本也经历过多次经济萎缩,所以大家对这次的危机留下的影响的深刻性没有足够的认识,或者是不愿意去认识。而当时的历史条件也使人们无法真正地认识到这一点。充满青春朝气的写真集《Santa Fe》的畅销,助长了人们对经济仍在继续繁荣的一种错觉。这种错觉的影响范围很大,日本经济企画厅长官越智通雄在1992年9月还在宣布“日本经济依然在持续增长”。
认识的时间差
正是在《Santa Fe》刚出版的时候,泡沫经济这一说法开始在日本流行。《日本经济新闻》以及关联的三份报纸可以证明这一点。“泡沫”一词在1989年只出现过11次,1990年也只有194次,而到了1991年,一下子出现了2,546次,到了1992年更是出现过3,475次①。
泡沫经济最早是指1637年荷兰郁金香泡沫经济。当时,从奥斯曼土耳其进口的郁金香球根聚集了异常的人气,价格不断飞涨,一个郁金香的球根的价格超过1,000荷兰盾,而荷兰人普通家庭年收入只有250荷兰盾。由于投机者越来越多,以至球根价格以aas(=0.05克)的重量单位来计价。并且还有期货交易。但是到1637年2月3日,突然价格暴跌,郁金香找不到买家。因而有大约3,000多人无法还债,荷兰各个城市陷入麻痹状态。人们把这样的情况称为泡沫经济。日本的泡沫经济与荷兰的郁金香泡沫有异曲同工之妙,只是这一次的主角是股票和土地。从1986年开始,日本的股票和土地价格飞速上涨吸引了大量的投机资本,而大量的投机资本的涌入又加速了股票和土地价格的上涨,这使资产价格的上升脱离了实体经济发展的速度。随之而来的必将是繁荣神话的破灭,投机后不为续导致资产价格的急剧下降,泡沫经济以崩溃而告终。
日本国民对日本泡沫经济的崩溃并没有马上清醒的认识到。这也是因为泡沫经济的崩溃并不是一瞬间完成的。数据上确认泡沫经济的崩溃和实际感觉中的确认也有时间差,这种时间差也有超过几年的部分。从数据上说,泡沫经济的崩溃是从1990年10月开始的,但是这并不是谁都能注意到的事。所以人们依旧有时间,有精力去欣赏宫泽理惠的全裸写真集,继续享受着欢宴的余韵。直到1993年,泡沫经济的崩溃不再是经济学上的现象,同时也成了深刻的社会问题之后,大家才开始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从理论上说,各种指标到达最高值时就是泡沫经济崩溃的开始。但是那只不过是序章而已。泡沫经济的崩溃需要几年时间的过渡。现在对泡沫经济何时结束比较通行的说法是1991年。根据是日本经济企划厅在1993年公布的一种说法:即从1986年12月开始的景气到1991年4月结束了。不过,泡沫经济的指标之一的日经平均股价在1989年12月底到达最高值的38,915日元之后,从1990年第一个营业日开始一路狂跌,到这一年10月,股价跌回了2万日元。日后也有很多人把股价跌回到2万日元当作泡沫经济崩溃的一个标志。不过,这个时候,泡沫经济的另一个象征土地价格还没有下跌。土地价格在1991年攀到了最高点,在1992年土地价格才开始下跌。所以,泡沫经济的崩溃并不是一瞬间形成的,而是有一个过程,只是对这样的过程,当时真正认识到的人并不多。
而且,东京和其他地方还存在着时间差,当东京的地价开始急速下滑的时候,大阪等地方的地价还在高涨。而北海道、东北、四国、九州等边远地区有的到了1993年地价还在高涨。
另外,从数据上确认泡沫经济的崩溃和实际感觉中的确认也有时间差,这种时间差也有超过几年的部分。从数据上说,泡沫经济的崩溃是从1990年10月开始的,但大家都没有注意到。直到1993年大家才开始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尽管泡沫经济早已开始崩溃,但是大家对此的认识并不清晰,还抱着非常乐观的态度看待这一次经济的萎缩。很多人都认为只有忍耐一下,经济就会重新回到恢复的局部的。
错觉的根源
认识的时间差是造成错觉的一个原因,但是更深层的原因是日本社会进入人类历史上“最完善的”工业社会之后的不适应性。
1985年,广场协议之后,日本克服了日元升值的困难,经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好发展局面。到1988年,日本的人均GNP产值(当时还不通行使用GDP)已经与瑞士并列,达到了世界的最高峰。泡沫经济给日本超乎想象的荣耀。只是东京都二十三个区的土地价格竟然就等于当时美国全国的土地价格。1989年,三菱地所不费吹灰之力,掏出近2,000亿日元的购买了象征美国财富的大楼洛克菲勒中心。
日本有一位中学教师在1989年2月学期最后一堂日本历史的课上,用这样的话来结束一学期的历史课的。“受惠于出口的扩大,日本已经成为世界上拥有资产最多的国家。战后一直是以美国为首的世界,到了21世纪恐怕会成为以日本为首的世界的。”②
日本著名评论家界堺屋太一在他的著作《日本的盛衰》中,曾经把日本泡沫经济时代描述成人类历史上最完善的工业社会。这样,有史以来一直学习和追赶先进文明的日本社会终于走到了前人未踏的高峰。从这个高峰上突然被无情地甩下来的日本人不愿意也不可能正确认识到他们所面临的问题也就情有可原了。
无为的价值取向
日本在战后经历了近十次的经济萎缩,但是,在日本人的忍耐和坚持下,这些经济萎缩很快就过去,新的经济增长局面又重新开始。日本政府公布的1992年度《经济白皮书》这样分析,泡沫经济的崩溃并不是没有给实体经济带来坏影响,但是也没有必要过度的恐慌。所以,对待泡沫经济的崩溃,很多日本人都不持悲观的态度,当时的日本首相宫泽喜一更是持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
日本著名评论家立花隆在《已故原首相宫泽喜一的功罪》一文中指出,当时的首相宫泽喜一为了使日本经济尽快回到健康发展的道路上而想尽了一切办法,结果却选择了什么也不做的方针。因为到1992年一路下滑的股价开始反弹,这使得包括宫泽首相在内的政府官员都确信不动产价格和股价一旦重新上升,那么危机就会过去。
结果,什么都不做的政策使日本走进了“消失的十年”的时代。
日本人坚信危机很快就好过去。与政治家选择的无为而治不同,老百姓选择了及时行乐的生活,其中的代表就是一个利用海滨仓库改造的叫做JULIANA'S TOKYO的迪斯科舞场。1991年5月开张的这家迪斯科舞场实际上成了泡沫经济崩溃后日本娱乐产业的一个象征。总面积有1,200平方米的舞场可以容纳1,000人同时跳迪斯科。开张之后立刻赢得了东京青年男女的青睐,到了夏天的7、8月份,加上从日本各地闻风而来的,一个月入场人数竟然达到了3万人以上。
不过,一群群穿着紧身短裙的女性,从离JULIANA'S TOKYO最近的车站成群结队地徒步走向迪斯科舞场的风景,已经不再是那种挥金如土的泡沫经济时代的景象了。但是这些年轻的女性依然认为狂蹦乱跳的迪斯科是泡沫经济还在持续的表现,已经平民化的JULIANA'S TOKYO是她们实现追求时代最时髦梦想的绝好舞台。JULIANA'S TOKYO就成了一种文化现象,很多人把这里当泡沫经济余韵的代表性场所,旅游公司甚至把JULIANA'S TOKYO当成一个景点纳入东京一日游的旅游项目。所以,可以说JULIANA'S TOKYO是日本社会对社会发展认识中产生错觉的一个象征,蜂拥而来的人们依旧想过延续泡沫经济时代的生活,而对泡沫经济的崩溃无动于衷。
但是毕竟泡沫经济已经崩溃,当人们开始认识到这点的时候,这个迪斯科舞场也就完成了历史使命,在1994年夏天,JULIANA'S TOKYO落下了帷幕,悄悄地关闭了。
历史巨变中日本人的阅读取向
经济的长期低迷逸出了日本人的经验范围,按照以往的经验,他们认为只要忍耐就能对付经济的衰退,但是这一次的经验衰退却越演越厉害,给日本社会带来了历史性巨变,也给日本国民的生活带来深刻的影响。
泡沫经济崩溃后,政府的财政状况日益恶化,国民个人收入开始减少。从1997年到2006年,日本工薪阶层的平均工资减少了将近一成。所以到2008年,根据日本内阁府的调查统计,认为生活状况正在恶化的日本人达到34%,而认为生活状况正在改善的只有4%。相反对生活不安的担忧却越来越大。所以日本国民对生活的设计也开始越来越正视现实。根据野村综合研究所从1997年以来发布的一万人生活调查来看,以收入减少为前提设计生活的人的比率正在逐步提高。1997年,以收入增加为前提设计生活的人占24.4%,到2006年降低到20.6%,以收入减少为前提设计生活的人从1997年的16.2%上升到2006年的22.1%。经济的变化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这样的变化在阅读方面也可看到。日本人常说畅销书是时代的镜子,从每年的畅销书的类型可以明显地看到日本人阅读取向的变化。泡沫经济崩溃后无感应期过后,愤懑失落的阅读已经不能减轻人们对历史巨变带来的痛苦,所以他们开始选择现实的烦恼对逃避,沉湎于宗教的宣教或者流连于对神秘灵异的崇拜。然而日本人很快发现这样的逃避并不能解决问题,他们认识到变化才是唯一不变的真理,所以为了适应变化,适应在个体社会中继续生存下去,日本人开始寻找适应这一历史巨变的继续生存能力,贪婪的学习,努力提高自我修养。
1995年日本安全神话的破灭是日本社会发生历史性巨变的标志。日本社会开始从群体社会走向个体社会。在这样的历史巨变中,日本人的阅读取向可以明显地分为神话破灭时期(1991-1997)、价值观改造时期(1998-2001)、个性创造时期(2002-2007)以及社会忧郁时期(2008-现在)这四个时期。
一、神话破灭时期(1991-1997)
1991年,日本泡沫经济崩溃,日本经济陷入“失去的二十年”中。不过,日本人还在幻想这次危机很快就会过去,新的增长就会重新。所以他们对之没有明确的反应,采取了无为的价值取向。在阅读方面,这一时期最追捧的书籍要么是演艺红星们出版的散文集和写真集,要么是认真钻研无用知识类的书。这些与实际生活没有什么直接的关联,但是,读者可以从中获得安慰,或者可以发泄,还可以消磨时光。
但是,随着日本社会的安全神话破灭,维系群体社会基础的各种制度随之崩溃,日本不得不告别群体社会。本来,具有很高知识水平和教养水平的日本国民应该马上适应新的个体社会的到来,但是,他们不仅没有努力去确立作为个人的自我,反而埋没到更加否定自我的新兴的“邪教”资本主义中去。泡沫经济崩溃后的长期低迷,加上新自由主义改革所引进的全球性大竞争,日本大多数国民潜入了空前的不安之中。他们还没有做好任何心理准备,除了愤懑和失落,他们还需要心理的安慰和精神的寄托。越是心灵空虚越是希望有美好的现实,而现实越是丑恶,人们就越是需要编织美好的童话。连索尼这样的国际知名科技企业也非常认真地研发的超自然能力。日本政府主要部门的科学技术厅也组织了有国会议员参加的隔空打物研究会③。
这一时期的畅销书也很恰当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实际状况。在大家对社会发展一批迷茫,不满意社会的现状却又有点无可奈何。所以,冷嘲热讽成了他们的发泄感情的工具。滑稽艺人松本人志的随笔集《遗书》(1995)就成了一种大家共同的话题,然而这本个性化十足的书并没有成为日本走向个体社会的号角,在读者眼里个性化的典型恐怕还是阿甘这类人物。而销售发行超过500万册的《脑内革命》则是日本的经济发展再次陷入萧条的深渊后,日本国民追求灵性安慰的总体体现。
二、价值观改造时期(1998-2001)
1998年日本的金融大爆炸实际上是日本群体社会瓦解的宣言书。在新自由主义改革的潮流下,日本长期形成的价值观受到冲击而发生了巨大变化。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曾经在八十年代被认为是日本经济强大源泉的日本式经营模式被否定。日本代表性企业丰田汽车公司因为维持了终身雇用制度,就被信用评级企业穆迪公司降低了信用评级。而美国政府更是直接要求日本改变商业习惯,给美国企业收购日本企业等活动提供良好的环境④。这是因为日本式经营的商业习惯不利于外国企业收购日本企业,这在美国企业收购日本企业日益增多时就更为显现。这样在新自由主义改革的压力下,日本企业被迫接受企业属于股东的这一美国的企业理念,日本企业的雇佣、管理等各项制度不得不加以改造。日本企业的终身雇用和年功序列制度给公司职员以及他们的家属带来了对未来生活的安心感,这些制度被否定,也意味着他们的价值观被否定。这样,日本国民不得不改造他们的价值观。价值观的改造当然是非常痛苦的,他们或逃避、或申述,希望或许能够找到一条以不变应万变的道路。但结果到最后还是不得不接受这样的历史巨变,不得不改造他们的价值观。
从这段时间日本人阅读取消来看,也可以看到他们从沉湎于宗教的说教转变到寻找鼓励变化的书籍,可以看到日本人从眷恋群体社会的温馨到接受个体社会的冷酷,他们经历了痛苦的价值观的改造。对日本人来说,无论是否愿意,他们都将不得不被卷入日本社会在世纪之交时开展的这场改革,不得不适应这样的改革。2001年的畅销书第一名是风行全球的《谁动了我的奶酪》或许可以使他们最终认识到变化才是唯一不变的真理。
三、个性创造时期(2002-2007)
而2002年日本社会保险制度的改革以及国民个人号码的编成更象征着日本个体社会的开始。紧接其后的日本社会医疗制度等一系列的改革,都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急速进行着。虽然把所有的变化都当作积极的改革是很多日本人的认识误区,但对国家破产的警告和信任危机的发生已经说明从群体社会走向个体社会已经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了。经过对旧时代结束的愤懑和对变化的彷徨之后,日本人开始寻找适应这一历史巨变的继续生存能力,自我责任成了日本人新的处世原则。于是,学习成了这段时期的主流。在这段历史时期内,很多实用类书籍非常畅销。从外语学习到自身修养,从表达技巧到工作指引,此类书籍先后名列畅销榜首,可以看到,为了对应历史性巨变,打造自己的个性,日本人是多么贪婪地学习着。
英语学习是日本人学习热潮的一种体现。类似《大肥猫的世界最简单英语书》这样的英语指导书籍都非常畅销。这种英语的学习热也说明了在国际化时代,日本的国民除了掌握好日语之外,还应该有很好的英语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个体社会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2003年日本社会学家竹内洋出版了一本《教养主义的没落》,指出:教养主义就是通过阅读实现人格完成的人生态度。是从上个世纪初到七十年代大学生的规范。支撑这种教养主义的不是都市的风气,而是农民的刻苦精神。由于经济的发展,日本的都市文化和农村文化的差别日益缩小,教养主义也就日渐式微。八十年代以后,日本的大众(主要指公司职员)文化逐步成为适应的文化,丧失了教养所包含的适应、超越和反省这三个作用中两个作用。虽然作者希望日本人能够从轻型文化中也能够感悟到教养的真谛,但他也担心今后日本将越来越不会再对教养予以足够的重视。
恰恰从这一年开始,日本有关教养方面的书籍开始登上畅销书排行傍。竹内的担心恐怕要落空。从上这一年养老孟司的《傻瓜的围墙》开始,到2007年共有11册教养新书出现在畅销书榜上。2007年《女性的品格》更以畅销240万本高踞本年度排行榜榜首。教养新书是日本独特的一种丛书。通常是邀请一些第一流学者用通俗的语言写的有关各个学科的知识普及读物。教养新书的畅销意味着人们对知识教养的渴求。
四、社会忧郁时期(2008-现在)
日本在泡沫经济崩溃后经济陷入长期的低迷,国家、企业都无力再全面地保障大家的生活。数百年来的传统的群体社会开始解体,随着新世纪的到来,日本也逐步走向个体社会。为了适应个体社会,日本国民纷纷开始寻找自我,为自己的现在和未来重新定义。到2008年,这样的自我寻找达到了一个高潮。相关的书籍也十分畅销,一套血型分析的小册子突如其来,竟然占据了畅销书排行榜的半壁江山。
但是,个体社会的到来是日本国民非常不适应的大事件。谁也没有做好准备,谁也无从准备。混乱带来了焦虑,在日本社会里弥漫了寻找假想敌的空气。他们需要找到一个目标进行攻击,从而为自己的不安找到相应理由。一开始,大家把执行了20多年的宽松式教育当作的靶子进行了攻击,因为日本首相读错汉字而造成了有关汉字的书籍大为畅销。后来又找到日本的官僚制度当作万恶之源加以批判,希望在这里找到正解而一劳永逸。但要找到一个大家公认的假想敌也并不容易,实际上更会误解。当日本的右翼利用领土问题做文章时,终于促成在二战之后被美国压抑的日本人的爱国心找到了宣泄的出口。
不过,尽管有一些日本人认为美国就像十九世纪殖民帝国压榨殖民地一样榨取了日本的财富,但是,美国的强大却是日本无法抵抗的,日本舆论界新星的池田信夫甚至说,日本最好还是呆着美国的羽翼之下,不过这还要看美国同意不同意。尽管美国不再愿意做世界警察,但是依然能够骑在日本的头上,而且日本还为美军驻扎在日本承担成本。现在,日本现实地认识到,他们根本没有选择的权利。这让日本很忧郁,甚至有点错乱。而从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宝座上跌落下来的事实,也使他们倍感焦虑。他们需要整理,甚至需要重新学一下管理学。
在焦虑和忧郁中,新的英雄崇拜开始兴起了。与以前很长时期直接歌颂当权的历史人物不同的是,最近的流行都是在歌颂一些反抗的英雄,畅销书中的人物如公司职员半泽直树、石油大王国冈铁造、海贼景姑娘都是这样的英雄。复仇成了最响亮的口号。这样的英雄崇拜也意味着日本读者自身需要那样的反抗,他们往往会认为自己的不幸都是他人缘故,所以,指责他人成了新的主流思想。
从《B型的自我说明书》到《家庭这样的病》,俯瞰最近日本的畅销书,可以看出日本社会思想的整体移轴的睨端,可以从一个方面把握日本社会变化的脉搏。
①野口悠紀夫 1992年『バブルの経済学』日本経済新聞社
②miraikoro.3.pro.tok2.com/study/mekarauroko/bubbleecnomy1.htm
③参见斉藤貴男1997年『カルト資本主義』文藝春秋
④関岡英之2004年『拒否できない日本 アメリカの日本改造が進んでいる』文藝春秋
(本文编辑:水英)
发表评论前,请先[点此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