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出版社是否需要CIO(首席信息官)?

作者:王林军   2016年12月06日   来源:韬奋出版人才论坛征文参评办公室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百道编按】本文是今年“第五届韬奋出版人才高端论坛”征文的三等奖获奖作品。作者王林军在本文中提出信息型人才作为文化产业的数据分析师,将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掌握数据,分析数据,应成为传统出版人在大数据时代的必备技能。

王林军  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总编办主任

 CIO(Chief Information Officer),即首席信息官或信息主管。自从CXO职务制度引进以来,大多数CXO(CEO、COO、CFO、CTO……)都找到了在国内企业的对应职务,唯独CIO例外。一是因为首席信息官相对而言为一个比较新的职位,目前在一些全球500强的大企业和互联网公司才有所设立,如可口可乐、谷歌等。二来国内企业似乎从来就没有类似的职位,尤其是出版社,通常以社长、总编辑、副社长、副总编等组成的社委会对出版社进行领导管理,转企改制后兼以总经理、副总经理等公司化职务并用。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不断发展,企业信息化逐步推进,很多企业开始设置CIO或者类似的职务。工信部〔2013〕317 号文件中提出在大中型企业全面普及首席信息官制度,2013年12月15日,中国首席信息官联盟在工信部指导下,中国电子学会、电子工业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共同发起成立。

首席信息官,狭义理解是负责一个企业信息技术和系统相关领域的技术型高管。该联盟由信息技术专业类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发起,似乎是顺理成章。其实,CIO除了负责技术,理应还有更为宽广的信息管理职责。企业的运营过程,是信息不断产生、传递、分析到删除或存储的过程。对信息(人力、产品、销售、成本、财务等)进行很好的管理,也就是对企业的运营进行管理。古语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CIO应通过管理信息,建立企业的竞争优势,以促使业务成功。

本文拟结合大数据与人力资源管理,描述大数据时代的社会趋势,分析传统出版人如何与时俱进刷新意识,供同行交流、指正。

一、大数据时代:最好与最坏的时代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用英国作家狄更斯代表作《双城记》的开篇语来形容当前我们所处的互联网时代,一点不为过。一方面,海量的(Volume)、快速的(Velocity)互联网数据,提供给我们充沛的信息源,另一方面,因其类型繁多(Variety)、价值密度(Veracity) 低,又容易让即使是算术能力超强的国人也陷入迷惘。出版印刷业从“铅与火”发展到“光与电”再到当前的数字化浪潮,正面临以下社会生态和产业发展趋势:

1、开放数据(open data):智慧城市的兴建与全球数据的共享

当前,全球兴起了一股智慧城市建设热潮,所谓智慧城市,是城市信息化的高级阶段,涉及到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以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和大数据等新兴热点技术为核心。智慧城市能够充分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重要数据,从而对于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创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

英国的开放数据发展在全球处于领先水平,设有开放数据研究中心,并在全球设有五个开放数据接点。英国对开放数据的应用也先行一步,如基于城市公共交通信息的App应用、基于大量房屋信息的烟雾报警器软件等。电影《谍影重重4》片中,美国中情局切换林业部、交通部不同的图像数据库搜索失联特工一幕让人印象深刻。国内开放数据的发展也方兴未艾,开放数据中心2014峰会于8月29日在国家会议中心召开,会上正式成立了开放数据中心委员会,正式成员包括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工信部电信研究院,英特尔担任技术顾问。

2、新经济:Web2.0与移动互联

美国《商业周刊》1996年12月30日组文提及“新经济”一语,指的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信息技术(IT)革命以及由信息技术革命带动的、以高新科技产业为龙头的经济。新经济是信息化带来的经济文化成果。新经济的特性主要有三点:首先,企业越来越注重将价值从有形资产转移到无形资产上。其次,价值从提供产品的企业,转移到不仅提供产品同时提供低价且高度个性化产品的企业,或者能够提供问题解决方案的企业。其三,企业可以方便地通过数据管理来降低成本。

国内互联网三巨头A(阿里巴巴)B(百度)T(腾讯)已经成为新经济的代表。2014年9月19日,阿里巴巴在纽交所正式进行IPO,开盘价报92.7美元,公司市值达到2285亿美元,超越脸书(Facebook)成为仅次于谷歌的第二大互联网公司。阿里巴巴在美国上市成为当月经济热词,马云为广大小微企业搭建商贸平台以创造财富,形成国内最大的电子商务平台,让员工和用户代表敲钟的仪式,都充分印证了当前Web2.0时代的互联网特征:去中心化,用户分享,信息聚合,以兴趣为中心的社群,开放的平台,活跃的用户……

3、媒介与出版

“媒介即内容”,加拿大学者麦克卢汉高度概括了传播媒介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媒介影响了我们接受讯息的习惯、理解和思考的习惯以及消费习惯。近十多年,互联网媒介从BBS论坛发展到即时线聊,从博客到微博,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已全面进入微信时代。

作为出版人,我们不妨说媒介即畅销书。身为媒介、借助时兴媒介的出版业总是很应景地推出各个时期的畅销内容和作家,我们见证了蔡智恒《第一次亲密接触》、韩寒(作为知名博主,他的畅销书有代表作么?)、张嘉佳《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在BBS、博客、微博不同媒介时期一次次刷新畅销书排行榜,我们该酝酿微信时代的超级畅销书,还是潜入“以兴趣为中心的社群”,自动消解我们“出版1.0时代”超级畅销书的惯性思维?微信时代的社群营销,已成为出版业畅销书大战的新阵地。

二、从出版到传媒:To be or not to be的几个问题

近十年来,国内各省的原出版总社纷纷改旗易帜,冠以“出版传媒集团”,走在企业化、集团化、数字化、传媒化、国际化等升级转型的道路上。作为出版企业的图书编辑,近年来应该面临着业界常见的以下问题,如果以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难免陷入哈姆莱特生存还是毁灭的纠结中:

1、数字出版与纸质出版

数字出版,百度词条的解释是:人类文化的数字化传承,它是建立在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流媒体技术、存储技术、显示技术等高新技术基础上,融合并超越了传统出版内容而发展起来的新兴出版产业。在此条释文中,纸质出版无情地被融合和超越了,这让纸书编辑们情何以堪。

惯性思维下,“超越”纸质书的直接出版物应该是电子书,然而,令人不解的是,近年来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中,以绝对优势占据全国数字出版产值的前三位都是互联网广告、移动出版、网络游戏,2015年分别为2093.7、1055.9、888.8亿元,电子书仅为49亿元。换言之,电子书根本不是数字出版的主体构成,数字出版的主要构成板块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经济产业。据《2015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同年图书出版实现营业收入822.55亿元,同比增长3.96%。所以,电子书不应是纸质书的PK对手。对照上文提及新经济的三个特性,从有形资产到无形资产的转移、低价且高度个性化、通过数据管理来降低成本,电子书恰恰是新经济时代下传统出版人应该去拥抱的一个新的机会。

2、内容创新与形式创新

多年以来,图书编辑被定位为“内容生产”工作者,策划选题、约请作者、编辑加工、排版设计、三审三校、下厂印刷,直到图书的正式出版。2015年全国出版图书47.58万种,新版图书26.04万种,与之而来的选题重复、库存积压也给出版人带来一定的忧虑,这意味着业界的原创能力在严重下降么?于是,我们习惯在多个场合听闻图书出版一定要强调内容创新。其实,数字出版浪潮下,出版人更应该思考的是形式创新的问题。在出版的产业链条上,内容创新是作者的事,编辑或者说出版人起的作用,应是以创新的形式呈现有价值的内容。形式创新包括纸质形态的设计创新,也包括以数字化的方式、以多媒体的手段,呈现互动式的“电子书”。

3、编辑与营销

选题的立项与否,是由策划编辑说了算,还是负责图书销售的营销、发行部门来决定,这是出版社最常见的争论之一。编辑策划选题类似怀胎,对于自己策划的选题难免情有独衷。营销部通过同类书调研,或给编辑泼冷水,或小心轻放谨慎提印。万一图书出现滞销,营销说编辑没策划好,编辑又说营销工作不到位。长此以往,恶性循环。对于选题策划,民营书业可能会由老板说了算,谁投资谁负责。当我们把此问题置于大数据环境下来讨论时,编辑与营销就不再是对立面,因为所有的选题,都可由数据说了算,谁对选题掌握足够大的数据、足够多的信息,谁就说了算。编辑和营销汇总了解选题的相关信息,当对作者知名度、选题创新性、同类书市场情况、可实现的营销方式等方面汇总到足够全面的数据时,就能对图书选题有相对客观的认识了。

4、出版与传媒

 在文化产业大背景下,韩寒最近一次引起的新闻聚焦,不是他的畅销书,而是他导演的处女作《后会无期》,在韩寒之前,郭敬明已经推出了三部改编自其同名小说的《小时代》。凤凰传媒旗下凤凰联动于2016年初推出精品谍战剧《父亲的身份》,在央视黄金档热映,其背后的攒局者则是资深的出版人张小波。如果把他们当成是跨界玩票,那显然是一种误会。出版总社改出版传媒集团十年了,在大数据时代,编辑早该刷新对自己从事的这个职业的认识,非但编辑要成为全面的出版人,出版人还要升级为传媒人,去把有价值的内容,以版权为抓手,以多样化的形式(绘画、雕塑、工艺、建筑、音乐、舞蹈、文学、戏剧、电影、电视、游戏、玩具……),呈现给读者与观众。

5、大数据与大视觉

国内出版的大数据应用上,有两家公司的发展模式值得关注和借鉴,一家是北京开卷图书信息有限公司,这家成立于1998年的公司,专业提供图书行业咨询、研究与调查服务,开卷监测系统已涵盖中国大陆地区890多个地县城市的2000多家图书销售单位。开卷以此系统为基础发布的畅销书排行榜是目前国内比较权威的图书销量排行榜。开卷拥有的书目信息库涵盖书目信息达320万条。开卷收集图书销售数据,对这些数据整理、分析,再销售给出版界。

大数据的时代也是大视觉的时代,PC电脑自微软公司1985年推出windows视窗桌面以来已近三十年,图形界面相比DOS字符指令式的操作系统,显示出更强的人性化。图文出版相比字符出版也如此。如何在大视觉时代,以大数据的思维,经营起属于自己的新经济,是值得出版人不断探究的问题。雅昌文化集团给出了一种答案,这家创建于1993年的公司从出版下游的印刷业务起家,在印刷艺术品拍卖图录基础上,积累了丰富的艺术品拍卖数据,借助这些图像数据进行企业升级,发展出一条为艺术家、画廊、拍卖行等提供各类数字服务的新经济之路,成为国内艺术品数据的重要经营者。雅昌采集图像数据,服务艺术家,拓展印刷业务,从雅昌的战略布局来看,传统艺术类出版社正逐步丢城失地。

三、结语:传统出版企业转型升级的人与事

放诸国民经济大环境中,尽管出版业受教育与科技发展

影响,有着作为服务业的附属性,大数据对出版的影响,不能孤立而论。况且人算不如天算,出版还有其作为创意产业的特珠性,没有万能的公式可以算出畅销书。在社会功能上,出版还需发挥社会效益优先、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双重价值,但是现代出版企业的管理还是要走标准化和数字化的道路,传统出版社的转型升级至少要完成三项数字化工作,一是自有版权资源的数字化,即内容资源的数字化采集、编辑、管理、应用;二是企业管理的数字化,实现企业资源管理平台(ERP)基础建设,将出版企业的人力资源、编务内容、图书进销存、印制、财务等数据进行有机管理;三是读者数据库的建立,这是未来实现精准营销的基础。

在此过程中,不论是否称作CIO(首席信息官),信息型人才作为文化产业的数据分析师,将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掌握数据,分析数据,应成为传统出版人在大数据时代的必备技能。

作者:王林军

来源:韬奋出版人才论坛征文参评办公室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学习

随时随地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