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俞晓群专栏】他采访那么多大学者,敏感人物,当代优秀的知识分子,但他的思路更看重对人心灵的挖掘,不是在愚弄受访者,也不是在强奸阅读者。说道记者采访,我曾经上过当,被人套出私下的观点,强行发表出去。但我相信,在忆斯身上,不会发生那样的事情。即使是逸闻旧事,也要写得大气、正气,不强求猎奇、标题党,蒙骗读者,丑化受访者。还有把握政治话题,是忆斯的出众之处,他有思想深度,不为时势左右。
多年来业界流传,中国有三大书评版,一曰东方早报之《上海书评》,主持者是陆灏。二曰新京报之《书评周刊》,主持者是萧三郎,继而是涂志刚。三曰晶报之《深港书评》,主持人是谁呢?
晶报名字很帅气,三日成精,辉映两岸三地;它的主编也很帅气,胡洪侠,江湖上称大侠,名号极大,除了沪上毛尖敢碰虎须,其他的人都只有诺诺称是的份儿。《深港书评》就是他创意,定位极好,占了地利,占了资源,占了人气。出刊也与那两家大相径庭,我称它有三范儿:洋范儿、港范儿、台范儿,三者混搭,构成深圳独有的胡范儿——胡洪侠的胡。所以谈到三大评论周刊之《深港书评》,大侠以深圳商报《文化广场》起家,搞阅读推广成就卓然。这些年在集团与晶报占位,更是如日中天,一个太阳都不够,要众星捧月,炫目之下,那一众人物都很优秀。那么在大侠手下做《深港书评》主持的,会是谁呢?明知故问——刘忆斯。
忆斯是七〇后,祖籍在东北,他却在山西长大。忆斯外貌:头大、胸阔、体壮;气质温和,甚至有些温柔,还貌似谦逊;谈话音调富于磁性,具有天生的亲和力。尤其是他那双眼睛,用东北话说,叫贼亮!他采访时,专注的眼神,让我时而想起当初央视的王志,还有曾经客串主持的陈丹青。
但这一切都是表面现象,忆斯最重要的气质是什么呢?我认为是骨子里的傲气。我喜欢这样的气质,尤其是年轻人,没有点傲气,何来自信心,何以立足于世间,何以抵御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呢?记得我在辽宁教育出版社当社长时,曾经提出三点治社方针,一是淡化人际关系,二是杜绝把“能挣钱么”挂在嘴上,三是培养绅士风度。当时就有人问:“绅士是什么风度?”我回答:“我的理解是平等、平和与骄傲。”后来有领导对我说:“晓群,辽教社的人都让你教坏了,没大没小的,都敢跟领导争辩。”但我喜欢这样的氛围,所以我喜欢忆斯骨子里,那一丝丝隐含的傲气。
回到主题。我六年前来北京,后来与大侠交往甚密,进而得识忆斯,有五年了。为他写文章,与他聊天、解疑、喝酒、吃烤肉,可以回忆的事情真的不少。重要的印象是什么呢?
首先我想到,忆斯是一个孝子。中国男人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觉得,最有人情味的境界,是父慈子孝,此为做人的根本。前些年忆斯父亲病重,直到去世期间,他一直在深圳和西安两地跑来跑去。父亲去世后,他经常陪伴母亲。那一种真情流露,是装不出来的。尤其是我在微信上见到,他陪在父亲的病榻前,夜深人静,捧着一本书在读,还倾听父亲讲他过去读书故事,见到那景象,我确实要落下眼泪。因为那样的事情我也经历过,家中的老人病了,我白天上班,晚上去医院陪护。每到深夜,我捧着一本书,在医院走廊中借着灯光阅读,耳朵还要倾听着病人的呼吸声。那时我三十几岁,工作压力大,家庭负担重,确实很累。但现在想起来,那种辛苦是人生最大的幸福,错过了那个时日,再想尽孝都不可能了,“子欲养而亲不待”,那是多么难过的心情啊!所以我想,忆斯的父亲一定是一位慈父,传承下来,他也是一位慈父。生活的美好,心地的善良,为人的坦诚,都在这里孕育。
其次我想到,忆斯是一个才子。读书多,读西书多,读怪书多。多到什么程度呢?有没有大侠读得多呢?没比过,但若读得不多,何以学经济的出身,获得大侠如此青睐呢?当然读书也不可盲目,其中也有智慧。忆斯的智慧表现在四个方面:博识、慎思、善辩、敏锐。在这里我不一一述说,单说敏锐一项,却是报人首要的功夫。忆斯敏锐的表现很丰富,在这里我也不一一述说,单说他为文章开列题目,实在是报界一绝。比如这一部《书在别处》,汇集他采访海外作家、学者的文章,其中一大特色,就是大标题、小标题起得真好,既点明主题,又吸引眼球,称得上高手所为。像李长声何以久居日本?题曰“满足我对于中国古文化的想象”;李欧梵对于中国的印象?题曰“我心里的中国就是唐朝”;董桥对于语言的感受?题曰“普通话听起来就很革命”;李敖对于微博的评价,题曰“微博有点像厕所文化”。多好的题目啊,这其中融入多少人生智慧啊!忆斯正是这智慧的捕手,同时他自身的智慧、格调、眼光、好恶,一并融入其中。
我在晶报写过一些文章,有约稿,有投稿,有访谈,确实也领教过忆斯的才气。比如有几篇文章,都是忆斯帮助我改的题目:我为毛尖著作《我们不懂电影》写序《说毛尖》,他改为《让我惊呆呆呆了的毛尖》;我写法兰克福书展,题目叫《美因河畔谈中国出版》,他改为《美茵河畔的梧桐树叶第十次黄了》;我写深圳,他起名《深圳真的那样有文化吗》。实言之,我确实很喜欢这样的改动,有灵气,有感觉,有时代感,还有旧报人的风度。
最后我觉得,忆斯还是一位有赤子之心的人。如今叫正能量,这个词有些俗气,借用一下,忆斯组织的版面,却是满满的正能量。他采访那么多大学者,敏感人物,当代优秀的知识分子,但他的思路更看重对人心灵的挖掘,不是在愚弄受访者,也不是在强奸阅读者。说道记者采访,我曾经上过当,被人套出私下的观点,强行发表出去。但我相信,在忆斯身上,不会发生那样的事情。即使是逸闻旧事,也要写得大气、正气,不强求猎奇、标题党,蒙骗读者,丑化受访者。还有把握政治话题,是忆斯的出众之处,他有思想深度,不为时势左右。当然,在这里我也看到胡洪侠的影子。办报纸副刊,这点功夫最重要,许多报纸靠这一点存活,许多报纸在这一点上死去。忆斯做得可能不是都好,但读《书在别处》,我觉得他有这个能力。
我阅读此书时,感到忆斯猎取的人物让人喜爱,并且他的采访有深度、有趣味、有个性,内容健康,与众不同,超乎想象的好看。通常我不大喜欢看采访文章,原因是文体断断续续,再有采访者的水平高低,往往会影响文章的质量。忆斯的采访言之有物,文章完整连续。所以我赞扬他的真诚与功力!这些年忆斯留下文字不少,这一册小书结集出版,可能只是一个开端。
发表评论前,请先[点此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