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分心的孩子这样教》:该怎么教多动分心的孩子

作者:郑渝川   2011年08月22日   来源:和讯博客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分心的孩子这样教》,(美)爱德华·哈洛韦尔、彼得·詹森 著,丁凡 译,山西教育出版社   2011年6月版

    美国耶鲁大学华裔教授蔡美儿在家庭教育中采用“虎妈模式”,轰动全美乃至世界,引起巨大争议。家长重视家庭教育,肯定要好过于放任不管,但这里所指的“重视”与“管”,若等同于执行成绩必须名列前茅、家长指定的才艺练习项目必须限期达标的具体标准,则肯定是不现实的(班级排名总有先有后),也有违不同孩子的兴趣特点、学习能力等个性特点。从这个意义上讲,“虎妈模式”不具有复制可能。

    实际上,蔡美儿的“虎妈模式”之所以出名,与当事者的社会身份、管教孩子所采取举措的严苛程度有关,并不见得独特。这一模式的价值内核在于,家长(或老师等其他人)以道德角度来看待孩子的学习、情绪、思考或行为有关的问题——家长、老师通常都认为,具有自由意志的人可以控制自己的所有努力,只需要努力,问题解决了,再难的课程也能学好。如果孩子不能按照家长、老师的要求学习并取得成绩(包括过程和结果两点),大家就会说这样的孩子不好,不愿意努力;如果孩子不听父母的话,大家会认为是孩子自己选择不听话。一连串“你是坏孩子,你真笨,你就是搞不懂,你真是悲哀啊”的评价,会加在这类孩子头上,家长、老师通常会处于“缺啥补啥”的心理,变本加厉提高对孩子的要求。

    蔡美儿和她的女儿都是幸运的,母亲带给女儿的严苛管教收到了成效,让母亲很有成就感。但采取类似做法的更多家庭、父亲或母亲都往往在懊恼,无论是打骂、道德说教,还是“陪太子攻书”式亲力亲为的管教,不听话的孩子就是不开窍。近现代社会开始出现特殊教育、工读学校,也没有取得普遍效果。

    1937年,美国罗德岛州一家医院的医生查尔斯·布莱德利决心打破对多动孩子的治疗方式,他不相信社会的既定观念,尝试用药物治疗的方式去验证推测:孩子分心,问题出在神经系统上,而不是道德观念上。实验结果证实了推测。其后几十年里,若干医学科学家和心理学家通过案例与实验分析,沿着查尔斯·布莱德利的发现,不断累积和扩大认识:难以自控的分心是生理现象,一些实验对象的大脑中,负责管理注意力、情绪及控制冲动的区域,其细胞摄取能量的程度和正常人不同。

    这种生理现象被定义为“注意力缺失症”,一种稀少的甲状腺异常。据统计估算,在美国,大约3%-5%的儿童患有此症。有此症的孩子长大后,近70%不能自愈。约有超过1000万美国人是“注意力缺失症”及相关社会偏见的受害者。

    “注意力缺失症”被发现并找到药物治疗的方法,无疑是一大进步。问题在于,这一诊疗、控制的思路,仍然旨在强调患者特别是病患儿童的缺陷,后者极易陷入羞耻、恐惧、绝望——很显然,许多病患儿童及其家长出于对此症潜在负面评价的担忧,不愿承认患病情况。

    美国注意力缺失诊疗顶尖专家爱德华·哈洛韦尔在其所著的《分心的孩子这样教》一书中指出,对“注意力缺失症”病患儿童的诊疗乃至基本认识,应该超越医学模式,拥抱“优势取向”。如果家长、老师、医生、心理学专家都能表达对孩子的爱,看到孩子内在美好的一面,并将之引导、发挥出来,这些孩子所表现出的怪里怪气、不合时宜、惹人生气或者充满破坏性的行为,完全可能转化为正向的创造活力。你要知道,美国政治策略专家詹姆斯·卡维尔,捷蓝航空公司创建者戴维·尼尔曼,多位美国优秀记者、普利策奖得主,乃至“飞鱼”菲尔普斯、著名影星汤姆·克鲁斯,披头士的灵魂人物约翰·列侬都曾是分心者,“注意力缺失症”不但没有摧毁他们,相反在他们的亲友、相关医生的帮助下,还由此发掘出自己的优势。

    当然,对于家长、老师而言,与患有“注意力缺失症”的儿女、学生交流,一开始可能特别费劲,纠葛的时间或许也很长,关爱他(她)们也许在短期内难以见到效果——正是因为这样,人们才应该多花时间和孩子相处,注意看、注意听,和他(她)互动,但不要东管西管或唠唠叨叨,不要担心事情做得如何。对应的,也不能一味、无限制的只表扬,或默许孩子以分心作为借口而放弃努力,家长、老师都必须很坚定,成为孩子永不放弃的忠诚盟友,在理解并有效互动基础上,不断给予其激励。

作者:郑渝川

来源:和讯博客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学习

随时随地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