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人的危险书》 安妮·米尔福德 詹妮弗·高文 著 南方出版社 2011年5月

《婚姻是女人一辈子的事》
陆琪 著
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
2011年4月
这是一本告诉你女人如何找“婚姻”的书,所以它被冠以最实用的女性出嫁实战手册之名。书的独特之处在于作者作为怀揣女权主义思想的男人,以男性“背叛者”的角度,剖析了男人的弱点,并告诉女人应该如何分辨男人的爱情。

《男人之道》
韩浩月著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1年4月
通常女性在遇到事情时,喜欢找人絮叨。男性则多闷在心里,不能倾诉。男人心里在想些什么,这让很多女人捉摸不透。从这个角度讲,韩浩月这本书是在写男人的心里话。的确,解救爱情,学习爱的常识不仅需要从女人开始,更需要男性在两性话题上的主动表达、沟通和参与。
在这个纷纷催嫁,恨嫁的时代大氛围中,安妮和詹妮弗两位外国知心姐姐的絮絮叨叨,显得有些不合时宜,但仔细读下来,你会发现她们的唠叨真实而清醒。她们意在劝你分清“伪幸福”和“真幸福”,教你选择正确的男人,远离错误的男人,并提醒你一个朴素的道理:女人的危险从来都不是来源于父母,更不是来源于男人,而是女人自己。一个女人在组建家庭之前是否拥有独立健全的人格,才是关键。
这个情感真空的社会催生了很多情感专栏,养活了很多情感专家。不过一个人格健全的人只要略微扫上几眼,就会发现某些情感专家的闲言碎语和基本常识严重不符。比如男人爱说谎女人爱哭,比如男人爱出轨女人爱迷路,等等。而《女人的危险书》则是一本尊重常识的畅销书。
大多数人总是将存在默认为合理。拿中国来说,男人必须有车有房,于是老男人的味道七里香,多少小姑娘闻着味儿就来了。又比如:女人必须比男人差,于是一朵朵开得正好的女人花莫名其妙就成了未婚大龄女青年。作家冯唐讲话:在当今中国的残酷世界里,A男娶B女,B男娶C女,C男娶D女,A女一不留神就成了剩女,只能做A男的情人,或者B男的红颜知己,或者C男的人生导师,或者D男的女神。
《女人的危险书》的作者安妮·米尔福德和詹妮弗·高文,一个苦口婆心地告诉女人们:婚姻多风险,嫁人要谨慎;一个不遗余力毫不留情地给出具体婚恋案例,以佐证前者的说法。乍看上去,似乎和中国传统家庭里的七大姑、八大姨角色比较像,在待嫁的侄女面前掰着手指头一二三四五六七,肚子里的小算盘打得人都能听见。可是仔细琢磨,全然不是这样。中国人劝女人临阵变卦,多是因为男人一穷二白。而安妮和詹妮弗这两位外国知心姐姐的絮絮叨叨,却是劝你分清“伪幸福”和“真幸福”,教你选择正确的男人远离错误的男人。中国人将女儿的出嫁看做是人生最大的一次投资甚至是赌博,而这本书却告诉你:没有能力识别伪幸福,你将付出人生最高的代价———跟错的人结婚,远比投资失败与理财危机严重100倍。
作为一个女人,你值多少钱?很多中国人特别喜欢做这种将女儿扔到婚恋市场然后待价而沽的事情,而外国人早就过了这个阶段。他们更关心人个体本身的幸福,他们比我们更明白,可持续发展的婚姻是多么宝贵。说白了,女人的危险从来都不是来源于父母,更不是来源于男人,而是女人自己。一个女人在组建家庭之前是否拥有独立健全的人格,才是关键。
安妮·米尔福德和詹妮弗·高文所谓的危险,中国的女孩们往往还没有意识到,就稀里糊涂地嫁了。在一个鄙视剩女的国家,劝说结婚狂们蜕变成落跑新娘,这难度实在太大了点。
很希望中国的女人们越来越会挣钱,不再受父母强迫,不再看男人脸色,不再为梁洛施分手分钱激动,也不再为大S嫁入豪门上火。除了工作,没事读读女人写给女人的书,修炼出强大的小宇宙。也许那个时候,我们再翻看这本《女人的危险书》,才会会心一笑。
■ 短书摘
不健康的爱情出发点
●我想得到年长者的赞同。
●我觉得自己一无是处,爱情会让我感觉好一点。
●他有我所没有的个性,他是那样的自信,酷得不行。
●他让我觉得被爱意包围。他是个非常有魅力的人。
●我觉得能跟他在一起很幸运,我可以从他身上学到很多东西。
●部分原因是因为绝望———我想要去爱人,也想要有一个人爱我。
摘自《女人的危险书》一书
发表评论前,请先[点此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