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电子书只是科技衍生品,从来不是纸质书的“死对头”

作者:韩玉 编译   2016年03月05日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百道编按】电子书诞生已久,但真正起飞却在移动阅读器诞生之后,此后它的发展轨迹几乎与移动设备重叠。如今,电子阅读器、智能手机的销售相继进入平台期,电子书也高热不再,似乎不能完全否认二者之间的奇妙关联。因此,换一种角度来看,与纸质书竞争的或许不是另一种图书形态,而是一种另类的科技衍生品,其生命周期与硬件设备的存亡捆绑在一起。现在很少有人坚持预言纸质书的“死亡”了,电子书也可能会随着新一轮技术革新的到来而再次爆发,未来难测,但也许二者之间从来不是你死我活的竞争关系。

若要追问世界上第一本电子书什么时候出现,还真是难以断言,因为人们对于电子书的定义在不断变化。上世纪七十年代,电子文本文件开始出现,八九十年代又有了在HyperCard(是一个苹果电脑的应用程式,也是一套简单的编程环境,概念上很像资料库,能储存资料——译注)环境下写出来的书。随后,可以阅读电子书的硬件设备也应运而生,比如掌上电脑(Palm Compuing公司研发)、微软阅读器、索尼阅读器等。

彼得·詹姆斯1993年将自己的小说《Host》以软盘格式发表后,遭到了媒体与同行的斥责。有位记者甚至把台式计算机和一台发电机拽到沙滩上,以此讽刺这种电子阅读形式的荒谬之处。詹姆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回忆,“当年我成了世界各地很多报纸的头条,并被扣上‘荼毒’小说的罪名。但实际上即使没有我,小说也在日渐失去活力。”

詹姆斯当年也曾预言,一旦电子书变得像纸质书一样易于悦读就会在大众中间流行起来。这一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还算新奇的事物最终可能会威胁到纸质书。如今二十年过去了,似乎是“一语成谶”。

2007年,亚马逊发布Kindle之后,几乎立刻让出版产业一阵颤栗,出版商的态度骤然改变。沙特金说,亚马逊有资本跟出版商谈条件,要来他们的书,而且相对于单位销售利润,亚马逊更在意的是终生客户价值,因此乐意以低价销售电子书。

《纽约时报》曾经报道,从2008年到2010年,电子书销售额如火箭般蹿升,增长率达1260%。此后,Nook的面世,iPad以及iBooks Store的发布都助燃了电子书的燎原之火。当时,出版业完全丧失了主动权,2011年博德斯书店破产,电子书的疯涨势头止歇,但增长依然稳定。

博德斯CEO麦克·爱德华在回顾这家书店最后的“生命”历程时,他认为这个悲剧性的结局似乎早有伏笔。博德斯管理层做出了一系列错误决策,其中之一是前首席执行官在2001年将博德斯的线上部门给了亚马逊。爱德华将这一事件形容为与“魔鬼握手”。他指出,技术带来的另一个根本性的改变是“苹果公司推出了iPad。”iPad提供了一个掌上博德斯书店,里面有百万量级的图书、音乐、视频。几乎一夜之间,部分出版商发现自己业务的25%转向数字化。

电子书近些年大热,但其未来走向如何,对纸质书影响几何还未可知。根据美国出版商协会的数据,近两年占据图书市场20%的电子书销售进入平稳期。皮尤研究中心2015年3、4月收集的数据也证实电子书的阅读人数在2014年浮动不大。《泰晤士报》指出,2015年最初几个月电子书销售量甚至有所下降。(不过皮尤数据也表明,至少读过一本纸质书的美国人的数量从2014年的69%下降到2015年的63%。)表面上看来,出版商可以稍缓一口气,但也没人能确切预言纸质书的未来。

不过,现在的销售停滞在某种时刻可能恢复以往的强盛增长态势,“我们处在一个过渡时期。随着电子阅读功能可供性(Affordances)的提升和扩展,人们在一段时间内还将持续转向电子屏幕。”发起新项目“社交之书”(Social Book)的斯泰因认为,未来图书的新格式可能会由游戏产业开发出来,而不是传统出版商。此外,伴随着社交阅读而来的是作家和读者界限的模糊,因为创作过程中作者可以就任何段落、句子和读者进行互动交流。以斯泰因来说,项目成员可以把评论直接插入数字图书文本当中,已经有部分高中及大学教师将该项目应用于教学,以激励课堂交流与讨论。对于下一代人来说,也许“阅读是一个人的事”这种情境不再是常态了。

(本文编辑 晨瑾)

作者:韩玉 编译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学习

随时随地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