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总师讲国之重器的科学系列(3本)

内容简介

《图说火星探测的科学》

火星这颗暗红色的神秘星球很早就吸引了人类的关注。2020年7月23日,长征五号火箭托举着天问一号探测器点火升空,我国的火星探测之旅拉开帷幕。 本书由火星探测器副总设计师与青年科普作者共同编写,从火星的神话传说开始讲起,内容涵盖火星的基本情况,人类探索火星的历史发展、火星探测的形式和意义;并以我国的火星探测任务为背景,详细介绍了探测系统、环绕火星、降落火星、巡视火星,以及火星探测器设计过程中的细节问题; ,将目光投向 遥远的未来,引导读者打开脑洞,对火星资源的利用、火星移民展开丰富的想象…… 本书用简明、有趣的语言,配合大量高清彩色大图,将火星探测涉及的科学知识和技术原理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可供航空航天爱好者和大中学生参考阅读,也可作为相关研究人员的入门书籍。

 

《图说深海探测的科学》

本书以普及深海前沿科 学技术为目的,以深海探测 为主线,详细介绍了深海科 学考察船、载人潜水器、无 人遥控潜水器、无人自主潜 水器、水下滑翔机、海底观 测网等当前重大深海装备研 发制造涉及的科学原理和关 键技术,以及水下仿生机器 人、水下无线通信、海底原 位探测传感器研发领域的前 沿科学技术,并提供了 上近半个世纪以来深海探测 的实例和研究成果。 本书可为我国海洋科技 工作者提供重要的参考,通 过本书可以 好地了解深海 探测技术研发的理论方法和 前沿关键技术。同时,本书 可作为高等院校深海科学和 技术相关专业学生的参考教 材,亦可供对深海探测科学 技术感兴趣的人群阅读。

《图说空间站的科学》

人类历代空间站礼 1号于1971年成功发射升空。2021年4月29日,天和核心舱由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搭载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标志着中国空间站在轨组装建造全面展开。 2022年底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全面实现了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目标。 本书内容涵盖:第一代到第四代空间站的发展概况;载人航天关键技术,包括运载火箭技术、飞 船技术、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太空行走技术以及空间科学实验技术; 空间站的结构、主要舱段和主要科学研究方向;我国空间站的整体结构和主要科学实验项目;以及空间站的未来发展方向。 本书用简明、有趣的语言,配合大量高清彩色大图,将空间站涉及的科学知识和技术原理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并对实验项目、科学实验的价值以及与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进行了详细介绍,以 便读者了解发展空间站与人类生活、社会的发展的直接关系。本书可供航空航天爱好者和大中学生参考阅读,也可作为相关研究人员的入门读物。


作者简介

《图说火星探测的科学》

贾阳

1970年生。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体部研究员,嫦娥三号探测器及嫦娥四号探测器、火星探测器副总设计师,博士,博导。负责月球车及火星车系统设计,长期从事航天器系统设计、系统验证工作,以及任务规划、遥操作、热控制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发表论文130余篇,以笔名南山1919发表科普文章数十篇,专著《月球车与火星车》于2022年获得第七届“中国科普作家协会 科普作品奖”科学图书类金奖。 贾思航,2000年生。本科就读于中国农业大学 学院,新闻传播学专业;美国科罗拉多大学丹佛分校,主修传播学,辅修经济学。目前研究生在读,乔治城大学传播、文化与技术专业。发表科普文章十余篇,科普传播论文一篇,参与 央视频《多young科学夜》节目的策划和录制。

《图说深海探测的科学》

丁忠军

研究员,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副总工程师,博士生导师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应用技术研发团队带头人,国家重点研发专项首席科学家。

主要从事深海调查监测和载人深潜勘查作业技术研究,组织编制了首个蛟龙号载人潜水器试验性应航次实施方案,成功实现了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由设备海试向多任务应用的过渡。作为项目首席科学家,组织完成了国家重点研发专项-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技术升级与科学应用项目研究工作。

《图说空间站的科学》

焦维新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原副主任,中国宇航学会返回与再入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成员。长期从事空间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已出版本科生教材5部,科普书40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