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抗日战争史(全三册)
内容简介
上海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占有特殊而重要的地位,既是两次淞沪战役的主战场,也曾是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中心和国际反法西斯力量的交汇点。全书共分三册,以翔实的史料为基础,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现了1931至1945年上海抗日斗争的完整历程。上册聚焦上海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与发展,并详述一·二八淞沪抗战的全过程,通过回顾抗日潮流的起伏变化与曲折前进,揭示了上海抗日力量的崛起历程。中册系统还原八一三淞沪会战的全貌,着重论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下的救亡高潮以及孤岛时期的隐蔽斗争。下册依托丰富的中外史料,记述郊县游击战的开辟与发展,揭露日军在上海的残酷暴行,呈现上海人民坚持艰苦抗争、最终迎来胜利的全过程。全书再现了中国军民在上海这座英雄城市坚贞不屈、顽强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壮阔历史,为读者学习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提供了一部优秀读本。
作者简介
余子道:
浙江余姚人,著名历史学家。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上海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课题首席专家,上海抗战研究会名誉会长。著有《长城风云录》、《抵抗与妥协的两重奏》、《-·二八淞沪抗战》、《八一三淞沪抗战》、《余子道文集》(3卷)等,合著有《汪伪政权全史》(3卷)、《日本军国主义史》,主编“上海抗日战争史丛书”(10卷)、“淞沪抗战史料丛书”(65卷)、《当代学者论淞沪抗战》(3卷)、《记忆中的淞沪抗战》(3卷)、《汪伪政权资料选编》(3卷),发表论文140余篇。
张云:
江苏启东人,国防大学政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曾任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会长、上海抗战研究会首任会长、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长期从事中国现代史、中共党史、中国军事史和军事史学理论等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著有《中国历史命运的大抉择——从蒋介石到毛泽东》《潘汉年传》《张承宗传》《陈丕显传》《兵苑学思》《中国共产党与国防现代化》《中共党史十讲》等30多部著作,发表论文200余篇。
吴海勇:
浙江宁波人,复旦大学文学博士,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研究二处处长,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著有《时为公务员的鲁迅》、《列兵毛泽东》、《“电影小组”与左翼电影运动》、《荆火:1933-1935年中共上海中央局研究》(合著),以及“红色起点”系列纪实类作品 《起来》《伟大纪念日》《钟英》《七月热风》等。参与市委党研室集体编研项目十数种,发表文章数百篇。
韩洪泉
山东沾化人,国防大学政治学院副教授。复旦大学法学博士,国防大学首届“名师名家”工程人选,上海市社联委员,兼任上海抗战研究会副会长等。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共党史、军事历史、上海抗战、长征文化等。著有《中国共产党与上海抗战》《上海抗战论著目录》《长征文化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人民军队建设》《曾国藩与湘军》等,发表论文15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