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气味的文明史:16世纪至19世纪初
内容简介
在《气味的文明史——16世纪至19世纪初》(LA CIVILISATION DES ODEURS: (XVIe-DéBUT XIXe SIèCLE) 这部著作中,作者将研究视角投向了人类嗅觉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的独特痕迹。一般情况下,当提及嗅觉时,我们往往首先想到的是动物最本真的生存本能,这听起来似乎与文明并无太多交集。
从医学层面来看,在鼠疫横行的岁月里,臭味被视为疫疾滋生的源头。从风俗的角度讲,人们对臭味的厌恶起源于古希腊文化,不过到了文艺复兴时期,这种情况有了一定程度的缓和。在宗教范畴内,由教父神学教义发展而来的魔鬼学,把那无处不在的“臭味”和“魔鬼”紧密联系在了一起。而在日常生活当中,情侣之间香与臭的微妙信号,仿佛开启了一场充满诱惑的神秘旅程。
对于本书作者罗贝尔·穆尚布莱而言,香与臭、善与恶这类二元观念,悄然地贯穿了西方思想的发展脉络。尽管在思想学术界,嗅觉这一主题长期遭受冷落,但作者依然勇敢地踏上了探究之路,试图从那些零散的嗅觉文化现象中梳理出具有研究价值的整体逻辑。
在书中,作者高度肯定了社会生活对个人嗅觉感知的塑造作用。由于人们的嗅觉辨别能力常常受到风俗的影响,从而简单地将气味划分为两类,所以嗅觉研究在本质上可以看作是关于香与臭二元分离的文化研究。此外,书中还提及中世纪城市糟糕的恶臭环境,不仅让大众逐渐接纳了臭味,不少知识分子甚至还借助气味开启了对情色和欲望的探索。
随后,宗教战争的频繁爆发以及鼠疫的持续肆虐,促使动物香在人类社会得到了广泛应用。17世纪之后,制香原料的变革引发了一场“气味革命”,动物香慢慢被植物香所取代。
这本书深入剖析了人们如何形成对气味的二元对立文化认知,以及如何通过强化自我意识推动了气味风俗的变迁。《气味的文明》就像是一场精彩纷呈的嗅觉史盛宴,为读者带来了不同寻常的阅读体验。
作者简介
罗贝尔·穆尚布莱(Robert Muchembled),法国历史学家,巴黎大学荣誉教授,法国骑士勋章获得者。他著有三十余本历史著作,代表作包括《现代人的诞生:旧制度下的感性、风俗与集体行为》(1988)、《魔鬼的历史:12世纪至20世纪》(2000)、《暴力的历史》(2008)等。部分作品已被翻译成十多种语言。
徐黎薇,艺术史研究员和教师。毕业于巴黎先贤祠-索邦大学艺术史系(硕士)及巴黎政治学院历史系(博士),研究艺术史中的自然与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