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挚友
中国挚友
内容简介
1941年,近300名英国公谊救护队成员,怀揣着对和平的向往,穿越战火与险峰,踏上中国的土地。他们的运输队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成功地将许多进口的医疗用品分发到向他们开放的地区,从而使许多医院保持开放。他们还提供一些基本医疗服务,在中国最需要援助的时期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的到来,不仅为中国人民带来了急需的医疗援助,更带来了国际友人的深切关怀和坚定支持。
作者安德鲁·希克斯耗时数年,辗转各地收集公谊救护队成员杰克·琼斯撰写的战时通讯、私人日记及与亲友的往来信件,构成《中国挚友》的核心叙事脉络。译者牛宝华、秦泉安精准传递文字的温度,让跨越国界的人性光辉跃然纸上,并附录大量资料,为读者搭建跨越时空的对话桥梁。
作者简介
安德鲁·希克斯:
英中了解协会理事,英国公谊救护队援华史研究者。
1947年出生于英国,这一年,本书所讲述的故事正在中国上演,那是一个距离英国很远的国家。他在大学主修法律,毕业后成为一名合格的律师,并在伦敦一所律师事务所从事律师工作。几年后,他应聘前往非洲尼日利亚的一所大学担任讲师,从此涉足大学教育。之后,他转道中国香港和新加坡,分别在不同的大学从事高等教育工作。最后,他选择返回故土英国,继续从事教育工作。他在中国香港和新加坡长达12年的漫长的旅居和工作经历,使他
对中国文化、人民生活等产生了热爱和迷恋,只要有合适的机会,他就会前往中国各地走访和体验。在长期的四处奔波与跨行业的工作交往中,他偶遇和认识了20世纪40年代参与过英国公谊救护队援华汽车队的许许多多的当事人及相关人士。退休后,他潜心研究这些人及他们曾经经历的鲜为人知的故事,并很快就被深深吸引。于是,他毫不犹豫地下定决心去深入探索和挖掘更多的史料和文献。他四处走访,查阅档案、史料,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从那些在中国工作过的人的家庭中收集整理出大量的材料和照片。这些珍贵的英国公谊救护队援华汽车队的故事史料与中国的历史记录相结合,共同铸就了我们眼前的这本图文并茂、精美绝伦的书——《中国挚友》。
对他而言,这不仅仅是一次学术研究,更是一次温暖的心灵之旅,从中他也结交了许多新朋友。现在,他很高兴能够通过这本重新编辑整理的中文版图书,与中国读者共同分享这份珍贵的记忆。
译者简介
牛宝华:
西北政法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美国北佛罗里达大学访问学者,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法律语言学专业委员会会员。主要研究领域为英语教育、英汉对比与翻译。发表论文十余篇,代表作有《宗教:外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框架中不可或缺的要素》《教育生态思想指导下的研究生英语教学》《从教学大纲看美国大学的教育理念》等。主持、参与“英汉对比视角下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改革”“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思政研究与实践”“《英汉语言对比》课程建设”等六项省级、校级教学科研项目。主编、参编教材七部。
秦泉安:
西安人,中国民主同盟盟员、中国致公党党员,资深翻译。毕业于陕西省外国语师范专科学校、西安教育学院,主修英语与教育。1981年起分别在中学、职高、西北政法学院外事处、邮电部第十研究所、大唐电信等高校和企业工作,后加盟美国Quantum公司、美国CSC公司等任首席代表、产品经理等。曾任西安培华学院国际交流中心主任、西北工合研究所所长。现任中国工合国际委员会执委,中国工业合作协会理事,中国工合研究院特邀研究员,西北政法大学巴顿·华兹生中国文化翻译研究中心执行副主任、翻译硕士研究生实务导师,陕西省工业合作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陕西作协文学翻译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专业英语口译及笔译活动,应邀承担各类大型国际会议的口译,如首届国际道德经论坛、中美司法合作高峰论坛、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第十五届大会等。参编和翻译科技或文学译著十多部,包括《美国优秀短篇小说选》《情系俄罗斯》《陕西省优秀短篇小说选——Old Land New Tales》《我梦中的国度——巴顿·华兹生1983年中国游记》《雨·广岛故事》《彩虹世界——巴顿·华兹生旅日散文》《脚尖上的信天游》《工合风云录》《中国挚友》等。
目前正在参与翻译《中国的美国女儿——浦爱德传》《古老民族的女儿们》《党永庵诗词选编》等文学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