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动出击:20世纪早期英国的科学普及
内容简介
人们往往以为,自1900年初科研成为一门专门的职业,科学家就集体退出了公众舆论场,将科普领域留给科普作家施展。本书则打破了这种刻板印象,指出在英国,曾有一个科学家并不高冷、亲身下场宣传的早期科普黄金时代。
作者广泛调查了1900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的图书、杂志和报纸,发现科学家在专业和大众类读物上均极为活跃。这源于当时存在着一个巨大的科普市场,其受众是一个未能接受高等教育、但求知欲旺盛的阶层。科学家们从事科普工作有利可图,且在科学界也不会受到同行的排斥。但自20世纪50年代起,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这种科学家与公众的“双向奔赴”日渐消失,专业科学作家成为科学传播的主体。
英国科普的发展历史,揭示了科学传播的另一种模式,它有助于促成科学与公众的更紧密互动。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彼得·J. 鲍勒(Peter J. Bowler),著名科学史专家,英国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历史与人类学学院教授,不列颠学会及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员,在2004 年到2006 年担任英国科学史协会主席。他于20 世纪80 年代开拓了“非达尔文革命”的研究领域,在国际科学史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著有《现代科学史》《进化思想史》《如果没有达尔文》等二十多部著作。
译者简介:
王大鹏,中国科普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在《光明日报》《科技日报》《人民日报》
等主流媒体发表评论文章三百余篇;在各类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翻译出版科普研究理论专著多部(两部译著获得业内奖项),主编《愿景与门道:40 位科普人的心语》,并已出版专著《谈科与论普:科普人“出圈”手册》。
周亚楠,中国科普作家协会活动交流部主管,《科学故事会》编辑部副主任,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中国
科普期刊、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协同发展,并参与多项科普图书策划及编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