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旧物录:85个消亡之物的故事
内容简介
本书讲述了一系列旧物,它们曾来过世上一遭,如今却已烟消云散。在这些旧物中,有些人工制品和技术曾经无处不在,另一些仅停留于概念或雏形,几乎从未真正存在于世。我们感兴趣的不仅是这些物品为何消失——有些物品我们曾经很熟悉——还有这些物品的消失给我们创造的这个世界带来了何种启示。
这些文章 引人入胜的地方在于,它提醒人们,消亡之物不仅代表技术,而且代表不同的思维方式、生产方式、与世界互动的方式,以及对身体、技艺、复制品、美、艺术、交流、运动、休闲、爱、阶级、文化身份、自然和人工智能的不同态度。 终,每一件消亡之物都体现了一种对未来的想象,即使物品本身被淘汰了,这些想象仍然向我们敞开着。
作者简介
芭芭拉·彭纳(Barbara Penner),建筑史学家,伦敦大学巴特莱特建筑学院建筑人文学教授,专注于研究小型空间的历史变化,代表作有《浴室》等。 阿德里安·福蒂(Adrian Forty),建筑史学家,伦敦大学巴特莱特建筑学院建筑史荣誉教授,关注建筑的社会和文化影响,研究领域包括语言与建筑、建筑和集体记忆、消费品设计等领域,代表作有《欲求之物:1750年以来的设计与社会》(1986)和《混凝土:一部文化史》(2012)。
奥利维娅·霍斯福尔·特纳(Olivia Horsfall Turner),建筑史和设计史学家。她是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V&A)的 策展人,也是V&A与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建筑合作项目的首席策展人。
米兰达·克里奇利(Miranda Critchley),曾任教于玛丽女王大学历史系、伦敦大学学院艺术史系和格林尼治大学建筑学院,研究铁路和殖民时期的发展历史。
丁宇岚,毕业于复旦大学英语系,现为上海设计之都促进中心、《包装&设计》杂志特约编辑,自由译者、撰稿人,译有《冷山》《孤旅》《卡拉瓦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