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设计理论研究系列——社会设计

网店购买

内容简介

《社会设计》探讨了设计如何成为社会变革的催化剂。编者伊丽莎白·雷斯尼克汇集了过去五十年间的重要文献,追溯了社会责任设计概念的出现。本书呈现了那些在构建社会设计领域经典文献中贡献力量的思想家、作家和设计师的真实声音。

本书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明确立场”,围绕“社会设计”这一术语的定义及其历史背景展开。第二部分“创造未来”,探讨了“社会设计”作为一个概念的提出、作为新兴研究领域的演变,及其作为迅速发展的专业方向的崛起。第三部分“设计巨变”,则聚焦于“社会设计”作为一门专业学科的正式确立。

本书旨在构建一个全面的语境框架,为上述三部分提供支撑和说明,帮助读者洞悉每篇论文在社会设计的理论、方法和实践的广阔背景中是如何相互交织、互为支撑的。


作者简介

伊丽莎白·雷斯尼克,美国马萨诸塞艺术与设计学院平面设计名誉教授。她在罗德岛设计学院获得了平面设计学士和硕士学位。雷斯尼克教授还是一位设计策展人,曾参与组织七个综合性设计展览。她的著作包括《社会设计》(2019年)和《培养公民设计师》(2016年)等。

吴雪松,设计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任教于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意大利罗马第一大学(La Sapienza)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设计理论与方法,聚焦以产品为载体的设计思维与方法研究,关注人类造物的目的性和产品意义。近年做过以海尔企业为例的企业创新设计研究、意义导向的产品设计研究和智慧医疗设计研究。获中国专利优秀奖,德国红点和台湾金点设计等国内外顶尖设计奖多项。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和省级科研项目共计5项,参与省部级课题若干项,发表A&HCI文章、CSSCI期刊文章以及国际会议文章20余篇。

李洪海,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工业设计系主任,副教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设计学博士。研究方向为实践型设计研究、设计战略与管理。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1项;北京市社科基金1项;主持完成企业设计战略、工业设计相关研究项目20余项。出版设计类专著1本,教材2本,论文20余篇。

刘宇佳,青年学者,广东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设计科学与艺术研究中心”设计伦理研究所所长助理;主要研究方向为设计伦理、话语性设计、社会设计;在《南京艺术学报(美术与设计)》、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rt & Design Education等期刊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及会议论文共计10篇,参与国际及国内设计会议演讲与发表活动包括IASDR、DRS、Cumulus、HCII、ICDF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