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马王堆一号汉墓纺织品(第一、二、三卷)

内容简介

《马王堆一号汉墓纺织品》(第一、二、三卷)主要介绍了马王堆一号汉墓分布在北边厢、东边箱、南边箱、西边箱和内棺里外的纺织品,书后还附有34张四个边厢和内棺里外的纺织品及其残片的统计表,较为全面地公布了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纺织品的资料。

马王堆一号汉墓所出土的纺织品大部分为丝织品,包括平纹织物、绞经织物、提花织物、刺绣织物、印绘织物、编织物等几大类,织物品种有绢、纱、罗、绮、锦、绦、组带、麻等,主要有绵袍、夹袍、单衣、单裙、夹袜、手套、鞋、组带、绦带、绵衾、绣枕、香囊、枕巾、几巾、针衣、镜衣、镜擦、瑟衣、竽衣、杖衣、夹袱、聂币、竽律袋、土珠袋、药草袋、盛物袋、帷幔及丝绵等四季服装、起居用品、佩饰、殓服,以及绢、纱、罗、绮、锦等丝织面料。反映了汉代丝织品在缫丝、织造、印染、刺绣、印花、彩绘等方面达到了先进的水平。

该书主编喻燕姣还组织团队对这批纺织品进行了长期的跨学科综合研究,在利用考古类型学研究方法的同时,加强了科技检测力度,在纺织品的宏观及微观形貌特征,物质的定性、定量分析,纺织品的劣化特征、次生产物及埋藏状态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新的突破。

除了采取跨学科综合研究方法研究马王堆一号汉墓纺织品,《马王堆一号汉墓纺织品》(第一、二、三卷)还有以下几个特色:

其一,本书是经过系统科学整理、首次对外公布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纺织品的全部资料,它囊括了该墓出土的所有完整的成件衣物、衣料、用具及成千上万件纺织品残片,是马王堆一号汉墓纺织品的集大成之作。

其二,本书编排依据考古学的研究方法,按四个边厢、内棺里外的纺织品顺序进行整理介绍。每个边厢又依据纺织品的用途不同分节阐述,内棺里面的纺织品则按从外至里的二十二层顺序依次叙述,而对内棺里面的其他物品则单列一节进行表述。这样的编排,能使读者清晰地明了每件纺织品所处位置及其作用。

其三,本书把纺织品的品种、主要纹饰及其纹样形制的解读放在了“引论”部分,一方面是为了使读者能更整体、更准确地了解马王堆一号汉墓纺织品的类型、纹饰的多样性,另一方面也避免了同样一种纹饰在后面正文中需要反复解释的现象。

其四,本书按照考古发掘报告的形式,对重点织物标本进行了介绍,一般织物则以列表形式予以归类,使读者对该墓的纺织品有更深入的了解。

马王堆一号汉墓纺织品数量庞大,种类丰富,是西汉时期纺织品的典型代表,是研究中国纺织品史极其重要的实物资料,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应用价值。《马王堆一号汉墓纺织品》(第一、二、三卷)的出版,将丰富人们对汉代纺织文化的知识,为研究汉代纺织品提供较为全面、翔实、可靠的数据资料,为学界更好地总结、检索、利用汉代纺织品提供帮助。

王闿运(1833—1916),字壬秋,世称湘绮先生,湖南湘潭人。近代卓有盛名的经学家、史学家和诗文大家,交游涵盖晚清大部分重要人物。长期从事教育活动,先后担任成都尊经书院山长、长沙思贤讲舍主讲、衡州船山书院山长等,门生弟子遍及天下。民国初年,任国史馆馆长。工诗文,通群经,主盟湖湘文坛,被誉为“经学大师”“湘学泰斗”。

主编朱汉民,湖南大学杰出教授,岳麓书院国学院院长。国家重大学术文化工程《(新编)中国通史·中国思想史》《国家清史·湘军》主编,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宋学源流》《湖湘文化通书》首席专家,著有《玄学与理学的学术思想理路研究》《湖湘学派与湖湘文化》等。


作者简介

暂无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