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汪胡桢与佛子岭水库

网店购买

内容简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更需要继承发扬以国家民族命运为己任的爱国主义精神,更需要继续发扬以爱国主义为底色的科学家精神。在中华民族的伟大进程中,经过一代代科学家的不懈努力,铸成了中国科学家独特的精神品质和鲜明的文化气质,铸就了中国科学家精神。

汪胡桢,一个在中国水利史上熠熠生辉的名字,他是我国第一所水利高等学府河海工程专门学校的首届毕业生,是中国水利工程学会创始人之一。1951—1954年,汪胡桢任佛子岭水库工程指挥部总指挥,主持建造佛子岭水库。佛子岭水库被誉为“新中国第一坝”,是中国第一座,也是亚洲第一座大型钢筋混凝土连拱坝工程。之后其又在梅山水库建成了当时世界上最高的连拱坝,使我国的筑坝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提高了我国水利工程技术在国际上的威望和影响,汪胡桢开创了连拱坝在我国水工建筑史上的新纪元,由此获得“中国连拱坝之父”的称号。佛子岭水库的建设,是新中国水利建设史上的里程碑。作为总工程师,汪胡桢的智慧与辛劳深深地烙印在大坝的每一块砖石上。《汪胡桢与佛子岭水库》一书全面展示了汪胡桢先生与佛子岭水库建设的故事与背景,深入分析了治淮的成功经验。书中收录了近400张图片,既有历史资料照片,也有现代实景三维数字图片,图文并茂,相得益彰;既有工程纪实,也有古迹探访;既有精神挖掘,也有文化采集。建设事实与人文史实相辅相成,充分展现了中国科学家的风范、展示了治淮的伟大成就,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文化价值和学术价值,有利于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激励广大科研人员爱国奉献、矢志创新。

本书被新华网客户端、河海大学校友会公众号专题报道,其中新华网客户端点击量超百万!


作者简介

吴旭,中国水利学会水利史与水利遗产专委会会员,中国隋唐大运河文化研究院艺术顾问,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原一级调研员,专业从事淮河水旱灾害防御工作,业余研究淮河水利史与水利文化。主持的微信公众号“蓝豚”,分享各类作品近三百万字,重点研究淮河的历史文化和近代淮河治理重大工程。有《润河集分水闸》《石漫滩水库》《汪胡桢与佛子岭水库》《“75·8”黑色八月的记忆》《2020王家坝开闸记》《漫话淮河》《胡焕庸与淮河》《大运河邗江之变迁》《大禹导淮传说考略》等多个系列研究成果。并为淮河水利委员会编制了最新版《淮河流域图》(挂图)《淮河流域行蓄洪区图集》等,并对《水经注·淮水》篇及各类水利历史舆图也有一定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