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报刊阅读史(1815-1949)(全三卷)
内容简介
阅读产生知识,知识催生信仰。晚清的报刊阅读是一场“静悄悄的革命”
本卷以晚清社会变革为背景,以报刊发展为线索,以读者阅读为中心,在时空交织中建构报刊、读者和社会变迁的多元“图景
晚清“时势”对读者的报刊阅读有着直接影响。从早期少数开明士绅通过宗教报刊对“世界知识”的理解,到甲午之后新学新政的“蔓延”,乃至清末学生阅读革命报刊的热潮,报刊是社会的风向标。读者在日记中“再现”阅读的场景,记录他们的阅读经历和心理体验,为他们的日常生活增添不少情趣。他们的阅读实践,在日常叙事中得以展现,充满了丰富的情感经历和文化想象。
晚清社会“书-刊-报”形态的演变,意味着,其“毛细血报刊作为社会的“基础设施”管”作用逐步得以显现。报刊内容从早期的宗教知识、科技知识到新学新政的变化,决定了读者的阅读来源,影响了读者的认知水平,反映了晚清社会新陈代谢的进程。
晚清读者阅读报刊,接受新闻信息,是“我读故我思”的呈现方式。他们所书写的阅读文本,则是“我在故我写”的意义延伸,为后人的阅读史书写留下“旁白”。
作者简介
蒋建国,1970年出生,湖南东安人,历史学博士,现为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曾任教于中共广州市委党校、暨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兼任中国新闻史学会地方新闻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主要从事新闻传播史和媒介文化研究,在《中国社会科学》《新闻与传播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学术月刊》等刊物发表论文 150 余篇,出版学术专著8部,主要代表作有《中国报刊阅读史(1815-1949)》(独著第一、三卷,合著第二卷)、《广州消费文化与社会变迁(1800-1911)》《网络消费、社交与文化变奏》等。
许高勇,1987年出生,湖北应城人,文学(新闻学)博士,现为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新闻史研究,在《新闻记者》《编辑之友》等刊物发表论文 3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新青年>阅读与社会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