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中的“纪念碑性”(上.下)
网店购买
内容简介
《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中的“纪念碑性”(上、下)》中国古代礼制艺术如何兴起,又如何逐渐衰亡,演变成以宗庙、宫殿与墓葬为主体的建筑性纪念碑时代?本书尝试打破美术史研究中的门类之别,以“纪念碑”这一西方古代艺术的核心概念为线索,将装饰艺术、图像艺术和建筑艺术纳入更大范围内艺术的发展变化之中,重构中国古代美术的宏观叙述。全书从宏观层面论述中国纪念碑艺术的发展脉络,并分析其背后人的精神层面的变化,既以时间为线索研究艺术传统的延续与断裂,又强调了个例的动态过程和独特性。
作者简介
巫鸿,美术史家、批评家、策展人、芝加哥大学教授。2019年获得哈佛大学荣誉艺术博士,2022年获美国美术家联合会“艺术写作杰出终身成就奖”,是中国大陆赴美学者获得这两项荣誉的第一人。著作包括对中国古代、现代艺术以及美术史理论和方法的多项研究。古代美术史方面的代表作有《武梁祠:中国古代画像艺术的思想性》(1989)、《重屏:中国绘画中的媒材与再现》(1996)、《黄泉下的美术:宏观中国古代墓葬》(2010)、《废墟的故事:中国美术和视觉文化中的“在场”与“缺席”》(2012)、《空间的敦煌: 走近莫高窟》(2022)、《天人之际:考古美术视野中的山水》(2024)等。
译者:
李清泉,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艺术史研究》辑刊主编,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汉唐美术史,中古视觉文化。先后任美国国家美术馆视觉艺术高等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芝加哥大学东亚研究中心访问学者,芝加哥大学东亚艺术研究中心访问学者,哈佛大学燕京学社访问学者,美国盖地研究院客座研究员等。
郑岩,北京大学艺术学院艺术史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汉唐美术史与考古学。先后为芝加哥大学美术史系访问学者、华盛顿国家美术馆高级视觉艺术研究中心客座高级研究员、布鲁塞尔自由大学美术史系课程教授、哈佛大学美术与建筑史系访问学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