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广西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农业卷)

网店购买

内容简介

广西地跨北热带、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地形地貌复杂,水热条件优越,生物多样性富集,仅野生高等植物就已记载到10466种,并且随着调查研究的深入,新类群和新记录物种还不断被发现报道,其中也包含国家重点保护的物种。为加强广西野生植物资源保护,满足资源管理及宣传等工作需要,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委托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牵头组织编写《广西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农业卷)》。

《广西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农业卷)》收录物种109种(隶属23科32属),其中包含3种以上的属有秋海棠属(3种)、柑橘属(3种)、猕猴桃属(4种)、金线兰属(5种)、水车前属(6种)、山茶属茶组(10种)、重楼属(10种)、石斛属(39种)。每个物种均介绍其中文名、学名、保护等级及所隶属的科、属,物种形态特征、地理分布、生境特点、资源现状、濒危原因、保护价值、保护措施等,并配以物种生境、群落、单株、花、果实等照片,有些物种如长圆苎麻的野生照片还是首次在国内相关出版物中出现。

《广西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农业卷)》吸纳了植物资源调查评估以及植物系统分类学、保护生物学等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物种鉴定准确,图文并茂,将为广西农业农村部门开展野生植物日常管理、调查评估、濒危机制研究、抢救性保护以及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保护意识和司法实践等提供重要的基础资料。

作者简介

刘演,研究员,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副所长,长期从事植物分类学、民族植物学、植物资源评价与保护利用等方向的研究。先后主持国家基金项目、中科院重要方向项目、自治区重大专项以及广西境内的国家重点保护植物资源调查、中药资源普查等项目30余项,主持广西植物标本馆50余万份植物标本的数字化工作,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60多篇,出版专著10余部。现任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物种存续委员会(SSC)专家、广西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副会长、中国植物学会兰花分会理事、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秋海棠专业委员会顾问;2013年入选广西“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

近年来在兰科、苦苣苔科、秋海棠科、百合科、马兜铃科发现发表观赏价值极高却又十分珍稀的新物种110余种,相关研究成果《华南苦苣苔科植物研究》获2012年度广西自然科学奖三等奖(排名第二),《广西特有植物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繁育研究》获2013年度广西自然科学奖三等奖(排名第三),积累了丰富的有待挖掘利用的园林种质资源;带领团队长期在广西开展壮族、瑶族、京族、毛南族、仫佬族等聚居地的人文、历史、生物地理学调查,以共同主编的《广西靖西县端午药市常见药用植物》《广西恭城瑶族端午药市药用植物资源》两部专著为主体的研究成果《广西传统端午药市的民族植物学》获2021年度广西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排名第四);主持完成《广西植物志》第三至六卷的编研出版,主编出版了《广西植物名录》《广西蕨类植物图谱(第一册)》《滇黔桂喀斯特地区重要植物资源》等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