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纹变迁史:从魔鬼的标记到流行的元素
内容简介
加尔默罗会的斗篷和圣约瑟的袜裤、妓女的连衣裙和小丑的戏服、水手的海魂衫和家仆的制服……有什么相同点?
答案就是条纹。
在中世纪,条纹是充满负面含义的载体,具有否定、贬低或者说魔鬼的性质。因此,它长期被归类为奴仆、水手等底层人民的标记。
独立战争的横条纹旗和法国大革命的三色帽徽、赛场上的运动服和海滩边的帆布躺椅、人行横道和警戒线……有什么相似处?
答案依然是条纹。
在近现代,条纹被赋予了新的含义,既是自由变革的标志,也是新思想的专属符号,更是经典的流行元素。
显然,跨越数千年,此条纹已经非彼条纹。那么,条纹为什么曾遭人唾弃?哪些人是始作俑者?哪些事又在推波助澜?条纹又为什么变得受人追捧?为什么成了崇尚多元、包容和自由的象征?
现在,就让我们踏入条纹的世界,一探条纹的多舛命途!
作者简介
米歇尔·帕斯图罗(Michel Pastoureau)
出生于 1947 年。法国历史学家、中世纪史教授、西方符号学专家。他是色彩、符号和纹章学方面的权威,发表了大量的相关著作。代表作包括“色彩”系列(《蓝》《绿》《黑》等)、《中世纪西方的符号学历史》(Une histoire symbolique du Moyen ?ge occidental)、《中世纪动物图鉴》(Bestiaires du Moyen ?ge)等。
译者简介
康利霞
1980 年生人,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自由译者,热爱翻译,多年来翻译了大量各领域的文件资料,曾翻译《方济各· 沙勿略与三洲澳文献萃辑》一书的法语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