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巨目观天——中国天眼的故事
内容简介
建于贵州省平塘县大窝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被誉为“中国天眼”。“中国天眼”拥有30个足球场大的接收面积,与号称“地面最大的机器”的德国波恩100米望远镜相比,灵敏度提高约10倍;与排在阿波罗登月之前、被评为人类20世纪十大工程之首的美国阿雷西博300米望远镜相比,其综合性能提高约10倍。作为世界最大的单口径望远镜,“中国天眼”将在未来20~30年保持世界一流设备的地位。
自“中国天眼”问世以来,引起了广泛关注,大众对于这个“FAST工程”能做什么等一系列相关问题深感兴趣,而且颇感神秘。
《巨目观天——中国天眼的故事》一书全面介绍了“中国天眼”从构想、立项、预研究、建设、运行的历程,阐明了此项大科学工程对天文学和人类文明的重大意义。书中没有回避天眼工程在实现技术创新和在实际运行中的技术难点,而是希望在读者在“纸质图书 动态模型”阅读新模式中,提升学习体验。在讲述FAST工程发展历程的同时,本书还立体呈现了中国几代天文人和相关科技工作者历时二十余年付出的智慧、勇气、奋斗,展现了我国天文学领域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
作者简介
姜鹏,现为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射电天文技术与方法。目前担任“中国天眼”FAST总工程师兼常务副主任,全面负责FAST望远镜调试、运行和维护的相关技术工作。2015年入选“中国科学院关键技术人才”; 2017年入选“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优秀会员”;2019年入选“第四批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目前已发表论文60余篇,获得授权专利30余项。作为项目负责人先后主持国家“十一五”重大科学装置子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10余项。
张燕波,毕业于北京工业大学;爱好自然科学,专注于科学史,致力于科普创作;希望通过高质量科普内容,帮助当代青少年丰富对自然科学的认知、厘清科学发展脉络、探寻其中的逻辑与原理,进而树立正确的科学史观;为青少年架起由课本知识到科学实践之间的兴趣之桥。现为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