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石不朽:书写、复制与文化衍生(普通版)
内容简介
本次展览由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艺术史系主任薛龙春教授策划,由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和浙江大学图书馆主办,选取百余件金石拓本、金石图书与金石学者的信札手稿,配合以古代铜镜、简牍、砖瓦、碑刻、墓志的实物,讲述拓本作为一种承载古代文明的独特形式,何以深植于中国人的文化与心灵世界,金石因此成为真正的不朽之物。
图录由本次展览策展人、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艺术史系主任薛龙春教授主编,甄选了近80件殷商至隋唐的具有书法或文献价值的拓本(有些配合以实物),精心印制,为每一件展品撰写说明文字,不常见的拓本同时提供释文。另有20余种金石图书与金石学家手稿,附以基本的信息与纪年考证。
图录的第一部分选择了吴大澂的《愙斋藏器》及王懿荣《致吴大澂尺牍》《吴大澂致汪鸣銮尺牍》等三件展品,邀请白谦慎教授撰写了专文。作为吴大澂研究专家,他的论文无疑会让我们对于晚清的金石收藏活动以及收藏家之间的社交有更细腻的理解。苏州虎丘黑松林《三国吴墓地出土石屏风》是第一次露面的重要石刻画像,对于研究三国时期的社会观念与绘画艺术具有重要价值,我们也邀请了参与发掘活动的王学雷先生为图录撰写长文。这些学术论文冠冕全书,提升了这部学术展览图录的价值。
本书中文书名字体集自书中所收录的另一件经典作品──《爨宝子碑》拓本,对字的处理保留原字和周边的残破细点,凸显金石意味。英文标题字体使用极具碑刻意味的西文字体──Trajan(图拉真),以与中文字体呼应。内文版式力求简洁大方,不作无谓的装饰,强调文字排版的信息层次,选取作品局部放大,呈现拓片的精彩细节。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