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相辉:一个人的复旦叙事

网店购买

内容简介

  《相辉:一个人的复旦叙事》是一部以文史散文的形式串连校史的著作。复旦大学创办于1905年,建校初还只是一所私立学校,经过几代复旦人筚路蓝缕、艰辛努力,现已成为享誉海内外的百年名校。《相辉》一书,通过对消逝的校园风景、远去的人物背影的追寻,去拼接、描述复旦百年来走过的艰难而辉煌的道路。这条道路,既与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目标相一致,又深刻反映了海派文化、上海特色,更留下了复旦人的独特印记。

分四辑: 

  第一编“风景”,从复旦校园里的老地标出发,去发掘与之对应的人物与往事。复旦相伯堂、简公堂、奕住堂、子彬院、登辉堂、燕园和光华大道等,是复旦校史的见证者。踏访或阅读它们,简公堂里的复旦剧社、大操场上的学生义勇军、子彬院门口的校车、“复旦村庄”里的食堂、登辉堂里的戏曲与话剧、“南京路”(今光华大道)上的墙报与“BBS”等往事,就会呼之欲出、扑面而来。 

  第二编“背影”,是从回忆录、档案和其他史料中发掘出的名人故事。这些名人,有的英名远扬,有的已被淡忘,有的一生献给复旦,也有的只是一度与复旦交集(如求学复旦的靳以、离开胡适的曹诚英、曾被淡忘的章益、不愿任专任教授的顾颉刚、桀骜不驯的王造时、爱唱京戏的卢鹤绂、曾住过复旦宿舍的萧红、与复旦剧社同台演戏的李丽莲、与复旦擦肩而过的邵洵美以及在子彬院前留下青春倩影的李子云等)……在本书中,作者试着让他们同演一出“复旦背影”的大戏,通过作者的优美文笔,可以看到,在“复旦”的舞台上,他们永远大放异彩。 

  第三编“周边”,作者将视野拓展到复旦周边环境。1922年,复旦在江湾立校,改变了江湾周边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生态。复旦的“护城河”、老校门,江湾的“新市区”、五角场,以及政民路、四平路、国权路、国年路、翔殷路、邯郸路等马路,都是“周边”需要环顾、扫描的对象。江湾立校,提升了复旦校外的人文气质、定义了复旦人的朋友圈;反过来,走马塘、界泓浜、叶家花园、江湾镇和翔殷路等,也培育、造就了独一无二的复旦精神。 

  第四编“灯下”,收集了作者的部分校史随笔与感想。“灯下”的范围,涵盖与大学校园有关的书籍、电影与戏剧等,如《谭其骧传》《无问西东》和《陈望道》等,灯下读史品艺,可以进一步理解复旦历史和复旦精神,进而引发对“大厦”与“大师”关系的重新思考。 

  总之,读者在阅读本书时,可以不必正襟危坐,就能轻松愉悦地与复旦的历史人物对话;不必亲临校园,就能体验独特的复旦精神与文化——这也正是作者寻找“远去的复旦背影”、坚守“一个人的复旦叙事”的初心。

 

作者简介

  张国伟,笔名“读史老张”,1978年考入复旦大学历史系,1982年毕业留校,在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任教。1994年调入上海远东出版社,先后担任过《向阳日记》(张光年著)、《重建象牙塔》(王安忆著)和《三月书窗》(鲲西著)等书的责任编辑。1997年调入解放日报社,参与创办《申江服务导报》,解放日报报业集团、上海报业集团成立后,先后担任过《职场指南》杂志副主编、《新闻晨报》副总编辑、集团新闻办副主任等职,现任《界面?财联社》副总编辑。

  近年来,利用业余时间创作文史散文,先后在《解放日报?朝花》《文汇报?笔会》《新民晚报?夜光杯》《文汇读书周报》《档案春秋》《世纪》和《大江南北》等报刊发表,引起热烈反响。他的文章被官方微信公众号《上观》《朝花时文》《夜光杯》和《档案春秋》等转载刊登后,阅读率常常名列前茅,其中《曾经落寞的五角场》《风雨中,周恩来最后一次上海行》等,点击量更是超过十万+、几十万+以上。2015年起,开始以文史散文的形式撰写复旦大学历史,其文章一经发表,即获专家、学者的高度认同,也受到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因此,受邀担任复旦大学《复旦人》杂志编委,并在《大隐?五角场》等文化讲坛上开设有关复旦校史的讲座。经过5年的探索、努力,终于完成了这部以散文叙述校史的著作《相辉:一个人的复旦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