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东瀛文人·印象中国(全套5册)

网店购买

内容简介

  二十年前,尚未翻译村上春树《1Q84》的施小炜,满怀热情策划了“东瀛文人·印象中国”译丛,计划将尚未引起国内重视的大师级作家、学者、社会活动家的旅中作品引进国内,包括芥川龙之介、夏目漱石、谷崎润一郎、佐藤春夫、内藤湖南、村松梢风等大家名作。然而因为种种意外,这些译稿竟整整压了二十年没能面世。其间世事变幻,中日关系几经波折,这套译作的价值不仅没有消退,反而日益显得重要。

  《中国游记》是日本文豪、“鬼才”作家芥川龙之介1921年游历中国后写作的杂记。文风不同以往,赤裸、直白;文体涵盖剧本、书信、对话、手记等多种体裁,淋漓展现大师风貌。著名译者施小炜长时间打磨,以传神翻译再现原著风采。

  《秦淮之夜》是日本唯美派文学大师谷崎润一郎1918、1926年两次游历中国后写作的散文随笔。书中既有对江南水乡风景人物的细腻描摹,也有和田汉等上海新文学作家的往来心得。堪称谷崎润一郎描写日本文化风情的经典散文《阴翳礼赞》的姊妹篇。

  《南方纪行》是日本文坛“导师”佐藤春夫1920年造访中国后写作的回忆文章。他是芥川龙之介、谷崎润一郎的好友,也是太宰治、远藤周作的老师;他和中国作家往来密切,曾翻译大量中国古典小说和鲁迅作品并得到鲁迅认可。郁达夫表示:“在日本现代的小说家中,我所崇拜的是佐藤春夫。”

  《中国色彩》是日本知名社会活动家、人称“中国通”的村松梢风的旅中杂记。他以《魔都》一书闻名中日两国,上海也因他获名“魔都”。《中国色彩》是他1923—1933年间多次到中国游历后写作的全方位游记,堪称其名作《魔都》之后的扩展之作。

  《禹域鸿爪》是日本学术泰斗、东洋史京都学派开山人内藤湖南1899—1918年间访问中国后,留下的日记、书信、杂记等。内藤以严谨的态度,详细记录了中国各地的名山大川、人文古迹,及其与严复、张元济、文廷式、清肃亲王等清末要人的交往、笔谈内容,具有较高的社会文化史和中日交流史价值。

作者简介

  芥川龙之介,日本大正时代著名作家,熟读中国古代典籍,以短篇小说《罗生门》、《鼻子》、《地狱变》等知名于世。他于1921年来到中国,历时四个月,遍游上海、杭州、芜湖、九江、武汉、长沙以及京津一带。《中国游记》记录了芥川龙之介一路的所见所闻,也展现了他的博学和文思,多数篇章可作为小说阅读。

  谷崎润一郎,日本唯美派文学大师,“日本文坛的骄子”,多次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他的散文洋溢着浓重的日本风味,他个人则钟情于“中国趣味”。他以《痴人之爱》《春琴抄》《阴翳礼赞》《细雪》等闻名世界。《秦淮之夜》所收录的散文随笔,记录了他1918、1926年两次造访中国所见的风物民情,堪称《阴翳礼赞》的姊妹篇。

  内藤湖南,日本东洋史学京都学派开山人。自幼受汉学熏陶,曾投身报界,后任教于京都大学,任东洋史学第一讲座教授。内藤湖南从1899年开始多次造访中国,怀着对中国古典文化的向往和对中国社会的关心,与罗振玉、王国维、严复、郑孝胥、张元济等往复交流,并留下珍贵的笔谈记录、日记、书信等,收入《禹域鸿爪》一书。

  佐藤春夫,日本大正文学代表人物,“芥川奖”初代评委,曾获日本文化勋章。他熟读中国古代典籍,以《田园的忧郁》等为中国读者熟知,并自称“中国趣味爱好者”的“最后一人”。不同于一般日本作家对京津、江南地区的“偏好”,佐藤春夫以《南方纪行》记录了1920年厦门等闽南地区的风土人情。

  村松梢风,日本作家,大正时代知名“中国通”,以代表作《魔都》闻名于中日读书界,也因此成为上海“魔都”一名的命名者。除上海外,村松梢风还曾于1923—1933年间在北京、山东、江苏、浙江、广东、香港等多地漫游,并留下描写山水、市井、风俗的记录。

 

  施小炜,著名日本文学翻译家、散文家,上海杉达学院日语系教授。译有:村上春树《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1Q84》(三部)、《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我的职业是小说家》,芥川龙之介《中国游记》等。

  李振声,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日本文学翻译家。译有:夏目漱石《梦十夜》、夏目漱石《虞美人草》、横光利一《感想与风景》、铃木正夫《苏门答腊的郁达夫》、内藤湖南《禹域鸿爪》等。

  徐静波,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中华日本学会常务理事,日本文化研究学者、翻译家。编著及译有:《日本饮食文化》《日本历史与文化研究》《近代日中交涉史研究》等。

  胡令远,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日本东京大学、创价大学、京都大学等校客座教授。中华日本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中国日本史学会副会长。

  叶海唐,复旦大学日语系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