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

蔡元培全集(12卷)

网店购买

内容简介

蔡元培全集·卷一:学堂教科论 中国伦理学史 中学修身教科书

本书为《蔡元培全集》的第一卷,收入蔡元培专著三种。其中,《中国伦理学史》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用现代学术方法撰写的中国伦理学史著,对我国的伦理学学科建设、中国哲学史学科建设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是蔡元培的学术代表作。《学堂教科论》作于1901年,是对各级学校进行研究所著的教育学研究专著。《中学修身教科书》是为中国新式学校撰写的课本,内容深刻而丰富,提纲挈领,循序渐进,既有伦理哲学思想上的观照,又有修身的方法和路径,此次选取的底本为蔡氏家藏本,包含蔡元培所作的若干批注。

 

蔡元培全集·卷二:哲学大纲 石头记索隐 简易哲学纲要

本卷收入蔡元培先生的专著三种。其中,《哲学大纲》系蔡元培留法期间应商务印书馆所约编写,1915年1月首次出版。《石头记索隐》是蔡元培研究《红楼梦》的专著,最早连载于《小说月报》,是索隐派红学研究的代表作。《简易哲学纲要》为蔡元培旅欧期间应商务印书馆之约所著,列入“现代师范教科书”。《哲学大纲》及《简易哲学纲要》不仅是哲学教材,也是蔡元培的哲学论著,被视作中国现代哲学论著的先导。

 

蔡元培全集·卷三:石头记疏证长编 蔡氏切音记号

本书为《蔡元培全集》第三卷,影印蔡元培著作手稿一种、抄本一种,皆为首次面世的新文献。《石头记疏证长编》始作于1894年,是蔡元培为撰写《石头记索隐》一书所作的准备。蔡元培熟读《文史通义》,对史法“主张先有极繁博的长编”之治学方法有所传承,《石头记疏证长编》便是一个例证。《蔡氏切音记号》是蔡元培创制的一套标音符号,用音韵学的方式探索现代汉语拼音方案,这是现代汉语史上不可忽略的一环,也是蔡元培“旧学邃密,新知深沉”的体现。

 

蔡元培全集·卷四:蔡元培论文集(全三册)?

本卷收入蔡元培先生公开发表的各类文章及重要工作报告数百篇,是了解蔡元培学术思想、教育理念、政治思想等的重要材料。蔡元培先生一生任职众多,写作专著的时间十分有限,但是仍然坚持以文章的形式发表自己对于学术问题、思想问题、社会问题的见解,这些文章对于当时的政治、文化、教育等多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于当下的读者而言依然能提供启发。蔡元培先生在担任公职期间,也撰写了大量内容丰富、见解深刻的工作报告、提案,这些报告与提案同样也是了解蔡元培思想不可或缺的部分。

 

蔡元培全集·卷五:蔡元培演讲集(全三册)

本卷收录蔡元培先生的演讲、讲话三百余篇,附蔡先生与记者的答问百余篇。演讲作为“传播文明三利器”之一,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的中国,在思想传播、社会动员等方面发挥过重要的作用。蔡元培先生一生所作的演讲多达数百次,这是了解他的道德文章最直观的方式。此次整理,对蔡元培先生历次演讲时间进行了逐一考证。

 

蔡元培全集·卷六:蔡元培讲义稿

本卷收录蔡元培先生编写的讲义9种,其中包括从未刊布过的家藏讲义手稿5种:《国文学讲义属草》《伦理学讲义》《伦理概要》《心理学》《比较民族学》。本书是了解蔡元培教育经历和教育思想的重要参考文献,展现了他从留德准备期间到回国投身教育事业后的思想发展历程。讲义稿这一形式生动地体现了蔡元培先生的教育理念,他注重深入浅出、因材施教,其学术视野更是博古通今,中西汇通。

蔡元培全集·卷七:蔡元培序跋集(上下册)

本卷收入蔡元培先生所作序跋类文章、诗词三百余篇,题词百余件。蔡元培先生在文化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又学识广博,被时人公认为“通人”,求其作序题跋者络绎不绝。但蔡先生从不随意作序题跋,“未读全书”决不“率尔发言”。其序跋文章简明平实,评述精到,其中不少本身亦是学术文章,对了解蔡先生的治学方法和学术视野极为有益。

蔡元培全集·卷八:蔡元培诗文集(全三册)?

本卷收入蔡元培先生一生交游中所作的各类诗文八百余题,全面展示了蔡元培生平不同时期社会交往、社会活动的各个层面。蔡元培是跨时代的历史人物,有兼容并包的胸怀与正直持守的情操,其社会交往活动在政治、文化、教育等多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书充分呈现了蔡元培与学界、政界、文化艺术界等人物的结交、往来,以及其私人交往活动,为读者了解、还原蔡元培的思想情怀与实践活动及其时代共同体的历史经历,提供了必要的参考。

蔡元培全集·卷九:蔡元培书信集(全六册)?

本卷收录蔡元培先生自1894年至1940年间的书信、函电近2000通,在以往全集的基础上新增550余通,是全集收集整理文献的重要成果。蔡元培先生一直担负多重繁重的教育行政和学术行政工作,与从事专业研究的学者不同,难以抽出时间撰写长篇巨著。而在其一生之中撰写了大量的书信,不时阐述、流露其重要观点、主张。编委会在本次全集整理过程中,遍访各地图书馆、档案馆、私人收藏,使数百余封未刊书信得以面世。这是一批极其珍贵的资料。

蔡元培全集·卷一〇:蔡元培日记(全四册)

本卷是蔡元培先生自1894年至1940年间的日记,并《自写年谱》一份。在四十余年间,三十二年有日记留存,较为完整有连续性的包1894年至1902年、1906年、1911年、1913年、1921年、1919年、1923年、1926年,以及1934年春至1940年2月。这对于了解蔡元培先生在翰林院,在中西学堂、南洋公学、中国国教育会及爱国女学,留学德国及归国参加革命,在北京大学,以及晚年主持中研院直至弥留之际的工作与生活状态,提供了第一手的材料。也为了解期间有关历史认为和重大历史事件,留下了线索。本书据家藏日记原稿整理。

蔡元培全集·卷一一:蔡元培闱墨辑存

本卷收录蔡元培先生参加各级科举考试的考卷,以及其入翰林院后的朝考文章。蔡元培出生于新旧文化交替时代,从小接受中国传统教育。六岁入家塾,诵读儒家经典。十五岁第一次参加科举考试,十七岁中秀才。此后乡、会试联捷,二十六岁中进士,被钦定翰林院庶吉士,两年后授编修之职。此次整理通过对蔡元培在《自写年谱》中的回忆和蔡元培家藏的科举考卷以及《浙江乡试同年齿录(光绪已丑恩科)》《清代朱卷集成》《近科通雅集初编》《光绪宣统两朝上谕档》《清实录》等一手历史文献的挖掘整理,呈现了蔡元培童生试、乡会试、殿试、朝考的珍贵历史文献。

蔡元培全集·卷一二:蔡元培译著(上下册)

本卷收录蔡元培先生1901—1921年期间的译著8种,包括《哲学总论》《哲学要领》《教授法原理》《妖怪学讲义录(总论)》《伦理学原理》《德意志大学之特色》《撒克逊小学(国民学校)制度》《柏格森玄学导言(节译)》。蔡元培在译学领域成就不凡,翻译工作贯穿他的学术生涯。蔡元培曾译介多部具有重要影响的国外学术著作,提出独树一帜的译学思想,同时围绕翻译活动做了大量富有建设性的工作。其翻译事业不只是个人学术志趣的体现,更是其心系教育、民族和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的直接印证。蔡元培不仅是教育家,也是当之无愧的“翻译家”。 


作者简介

蔡元培(1868—1940),字隺庼,号孑民,二十世纪中国杰出的教育家、思想家、民主主义革命家,曾任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北京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院长,为中国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中华民国成立后,蔡元培先生出任教育总长,提出“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将美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中;取消经科,厘定学校教育制度,设立社会教育司,为民国新教育奠定了基础。1917年,蔡元培先生出任北京大学校长,以“学术至上”为发展目标,对北大进行了彻底改革,“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促进了新思潮的传播,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五四爱国运动的策源地、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民主科学思想的基地。

 

国民政府成立后,蔡元培先生再掌国家教育行政,借鉴法国教育制度,设立大学院,推行大学区制,持续推动教育制度革新。蔡元培先生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思想,并亲授美学课程,推动艺术院校的成立,为中国艺术教育做出了奠基性的贡献。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蔡元培先生无愧为开风气者,贡献巨大,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