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中国好书榜编辑访谈丨 唯愿 “凉山的未来也如书的出版历程一样:仪式完成,云散天开”

作者:杨晓琼   2015年09月28日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百道专稿】如果说每个编辑都会有最偏爱的书,那么今年我最偏爱的就是这本《我的凉山兄弟》,因为凉山兄弟“辉煌又惨烈”的故事,因为作者所表现的理解和悲悯,因为融汇了众人心血的这本书最后的形式。 

《我的凉山兄弟:毒品、艾滋与流动青年》

点击图书封面进入三大网店购买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作者:刘绍华 著 
出版时间:2015年09月

作为《我的凉山兄弟》的文稿编辑,稿子我看过很多次,下厂前最后一遍看作者序,竟还是看哭了。

“这是一个关于探险玩耍、为非作歹、吸毒勒戒、艾滋茫然、世代差异、文化冲击和兄弟情谊的故事。”台湾人类学者刘绍华在书中这样写道。很多人都知道凉山的穷困,也有很多人知道那里毒品泛滥、艾滋肆虐,却从没有人这样写过凉山:那里的少年人也青春意气,他们探索着属于自己的未来,只不过上天并没有给他们太多运气,沉沦、染病和死亡像一道阴影,为他们的纵情青春做了注脚。

来自凉山的故事总让人热泪盈眶,近年来也不乏抱着善心力图改善凉山状况的人,只是凉山错综复杂的现状让许多抱着美好愿望到来的人也只能“流于美好愿望”。刘绍华博士在凉山进行了一场横跨十年、长达二十个月的田野调查,她用这本书回答了许多关于凉山世人困惑不解的地方:为什么这个地区的经济状况如此糟糕?在穷困至此的地方,海洛因为什么会达至泛滥?为什么即使得到了许许多多的救助,这个地方依然没有起色?这里的青年人生存状况如何?禁毒和艾滋防止为什么会一次次失败?……可以说,这是一部为凉山正名的作品。作者这样解释她写作本书的目的:“让读者明白他们付出了多少生命转型的代价;让读者明白这个世界的运作逻辑如何不利于边缘的独特性;让读者明白无须恐惧、歧视凉山的诺苏人;让读者明白吸毒者、艾滋感染者的生命无奈与尊严需求;让读者明白再边缘的年轻生命也有追求灿烂的渴望。”

最让人感动的是作者始终秉持的态度,在她的文字中,你始终可以读到一种理解与悲悯之心——说一句理解多么容易,但真正田间山头地跟艾滋病患、吸毒者用心交谈是另外一回事,有那么多面对着镜头表演的令人尴尬和不自然的煽情,鲜见的是这样超越文化差异、不带偏见、设身处地的体恤。

这本书的英文书名是“Passage to Manhood”,因为深感这本书对当今的凉山人具有重大意义,作者将其改写成了中文版,大陆版本是在台版的基础上做的编校。

这本书最早是三辉的朋友李晋、马丽夫妇推荐给我们,他们在国内时常去四川做社会调查,或许由此知道本书;也或许因为在人类学圈子里,这本书的影响力原本就很大,总之,我们稍作了解,很快便去寻求授权。在几家询问的中文出版社中,作者最终选择了我们,用她的话说,虽然对三辉这家出版机构一无了解,但看已出版书目,感觉其主事人该是一位自由主义者,而她“信任自由主义的精神”。当然,我们对出版过程也有心理准备。这期间,我们非常感动于这本书自身的力量。中译文的版权授自台湾群学出版社,其实只是译文授权,但群学的编辑一直坚持跟进本书的出版,直到离职,她还特意关照新同事,继续关心这本书的大陆出版进度。

感谢合作伙伴中央编译出版社,我们最终得以将这部“生命之书”呈现给早该看到它的读者,印刷时又恰逢中文网络热议凉山彝族小女孩之“最悲伤作文”。看到诸种观点激烈争议,我们亦希望普通读者能借本书,对凉山问题真正多一点认识,多一些理解。

几行流水账,讲一下它最后的成书经过。我写了初稿的封面文案,当时始终觉得用“死生沉浮”这个词形容诺苏人在现代性浪潮之下的命运十分贴切,但文案整体显得有些生硬。最终的文案既表明了这本书的学术性,又写清楚了这本书的独特之处,是大家都满意的。

这本书的封面打磨可谓曲折,因为有台版的关系,且作者提供了许多田野调查时的图片,起初的设计都没有偏离台版太远:上半部分是图片,下半部分是文案。但是用了很多图片、试了很多方案依然觉得不够满意,设计师多少也被局限了思维。以下几张图为最初几个方案:

中间于是换了一位设计师。后来,与作者沟通,作者要求使用台版封面上少年驾马车的图片,大概于她有特别的意义。但原来的图片拍摄年代过早,有些模糊,无法放太大,于是设计师开始思考打碎图片的形式,数次试验后拿出的方案就成了如今封面的雏形。原来的底色是柠檬黄,后来改换成了白色。

只是这样的白底加上黑白照片依然不够出彩,于是设计师在裱封形式上做了一些创新,经过反复的试验、与印厂沟通,终于确定了现在的形式。文字调成了豆沙粉,英文书名所在的是内封,腰封其实是裱封向上折叠,折叠处加上了作者手稿和地图。如图:

如果说每个编辑都会有最偏爱的书,那么今年我最偏爱的就是这本《我的凉山兄弟》,因为凉山兄弟“辉煌又惨烈”的故事,因为作者所表现的理解和悲悯,因为融汇了众人心血的这本书最后的形式。这本书的出版费了许多周折,但如果这些周折能对凉山人有些许助益,一切就都值得,因我们都与作者抱着同样期盼,唯愿 “凉山的未来也如书的出版历程一样:仪式完成,云散天开”。

(本文编辑 司书闲)

作者:杨晓琼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学习

随时随地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