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庄庸:互联网+红利时代——北大网文周报如何从1页1块钱到价值1个亿?

作者:庄庸   2015年05月14日   来源:百道网·庄庸专栏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百道网·庄庸专栏】做一份最有商业价值的网文研究报告——我们不是做产品(作品/作者)思维,而是做用户(粉丝)思维、平台思维、社群思维和互联网+组织思维;我们不是做当下的网文,而是在研判/预判下一种网文最佳的文化业态、商业模式、社群组织和舆论政治;我们不仅仅是研判/预判从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的趋势,还要预判与研判从移动互联网到互联网+时代未来三到五年的变革轨迹……

(图片来自网络)

这是一个很有噱头的标题。说白了,我就是要抓眼球的。憎恶标题党的勿进。听完北大网络文学男频周报三位帅气小哥的报告,我接着邵老师的评点,谈谈我四点看法。

一、对三位师气小哥PRE的看法

分三面来说。

一是非常值得肯定的,三位报告中的某些观点已经戳中业界的痛点,甚至,有些尖锐的质疑和提问足以捅破当下繁花似锦的路演报告,直指当下整个业界其实都需要直面的“下一步应当如何走”的变局拷问。

且不说这些观点是否能够得到认同,但是,让人欣慰的是“它们终于是自己的”:不为他人所左右、不为其他利益倏关者所绑架,形成自己“独立、独家、独到”的北大立场——这是我们一直所追求和坚持的。

但第二方面,你们的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又被当下最“爆款”也最泛滥的概念给绑架了,以致于在这些既定的概念下面去论证、或去质疑、去对驳斥这些概念的钱景/前景,而无法超越它们所划定的界限,从你们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出发,去发现自己视野里的地平线。

比如说,你们局囿于吴文辉“中国的KINDLE”的概念,然后,就在电子阅读器里去梳理从汉王到KINDLE,拷问“阅读器花落谁家”?然后,抛掉自己“当网文阅读红利被消耗掉时……”等最有价值的判断,最后落脚到吴文辉“中国的KINDLE”是否具有技术、渠道和内容优势……等这样我以为毫无价值和意义的质疑。

事实上,你们为什么要把“中国的KINDLE”理解成电子阅读器呢?为什么要去回溯从汉王、锦书、辞海……等电子阅读器的历史并想从这种历史成就未来的逻辑中,找到吴文辉“中国的KINDLE”的未来呢?你们为何不跳出电子阅读器的概念,跳出网文界或者出版界的概念,放到一个更大格局的视野中——比如说,从移动互联网到互联网+智能设备+物联网,三屏合一(电脑屏、手机屏、电视屏)……在这种屏阅读时代的发展大势和趋势之中,来考量所谓的“中国的KINDLE”概念背后的思路、逻辑和路径——吴文辉“真正”想做的可能是什么?

对一个行业领军人物的研判和预判,不是看他说什么(概念),而是分析他所直面的形势、趋势和大势,把握他应对的思路、逻辑和智慧……这才是我们需要修炼的观察、研究和分析之功力。而不是为了论证、质疑或拆解他的概念。

于是,第三个方面的问题就来了,我们北大网络文学男频周报,到底应该有什么立场和特色?

二、男频周报的“专业”

老实说,这之前,我一直很疑惑的,就是男频周报到底想做成什么?

就像邵老师开课前就讲了,现在有龙空的爱网文、微博/微信V网络那些事儿……等“行业报”,我们为什么还要做男频周报?

我们以前的思维,其实还是产品思维。

第一个层面上,就是研究PC端上的类型文,包括它对应的生产机制。亦即,通过类型文的作品作者,在此基础上做题材、类型、热点和潮流,以及整个粉丝/用户/社区逻辑、大众心理、国民心态——等等创意写作的研讨和训练:写什么,为什么写,如何写,写了要如何才取得想要的结果和效果(引爆点)?

对,这是我们以前的北大网文研究课的目的:我们研究不只是如何把一个好故事讲得更好看,还要研究热点潮流与趋势,以及对应的社会变革与心态变化——以寻找类型文与国民心态与需求轨迹最佳的接触点和引爆点。

在第二个层面,通过对从产品到用户/粉丝的社群逻辑的挖掘中,我们在追问:网络文学的原生性特质是什么?是时间、空间、@哲学观、互联网+关系、规则、力量(POWER)、等级体系的设定吗?所有这些,是不是爆款产品(排行榜上的红文、经典、流行作家作品)都必备的素材?

是不是其实我们只要分成两大类,进行疱丁解牛,就可以掌握网文的核心规则?

一类就是玄幻作品的男频规则体系——它这里面包含了所有类型文(如玄幻、奇幻、历史、架空)的类型原则?

二类就是女频作品的“言情体系”---从古言到耽美?(像知否中女主PK规则,而所有男主都破坏甚至缔造规则?)

我们可否通过这两类作品来分析网文的原生性特质?

另外一个特例,就是现实文---从军事科幻到职场商业文?我们能够找到一种新的创造思路,“同步于社会现实,甚至略微领先一步,能够研判大势,预判趋势,造就时势”?

我们如何掌握网文的原生性特质?对百度搜索及各个网站排行榜上“爆款产品”的研究,转向对全版权和全产业链的最佳商业模式研究,最终是要研究商业模式背后的需求链……于是,又发现,我们必须从产品思维、社群思维转向平台思维、组织思维。

于是,男频周报的定位再一次发生模糊和迁移。今天听了三位小帅哥的PRE,我想我终于从中找到了“方向”:

假若说女频周报是要做一份网文土著报、让你真正了解女频网文那些黑话系统、社群逻辑、红文潮流等圈外人不知道圈里人也未必都清楚的事儿,原创评论周报是一群自嗨的姑凉们秀自己的网文辣评、原创挖坑、深爱的二次元世间以及直播姑凉们和未来粉丝社群不一样的人生,那么,男频周报从今天三位小帅哥不约而同彰显出来的特质,就应该是:

做一份最有商业价值的网文研究报告——我们不是做产品(作品/作者)思维,而是做用户(粉丝)思维、平台思维、社群思维和互联网+组织思维;我们不是做当下的网文,而是在研判/预判下一种网文最佳的文化业态、商业模式、社群组织和舆论政治;我们不仅仅是研判/预判从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的趋势,还要预判与研判从移动互联网到互联网+时代未来三到五年的变革轨迹……

是的,男频周报最应该做的,不是从当下向过去回溯网文的经典、流行和红文,以及其背后的新文学/文化生产机制;而是面前未来三到五年甚至十年,来倒逼研究从当下正在开始、尚未定型的新的网文生产机制,以及这种机制可能诞生的产品(作家/作品),以及这种机制所根源的用户、平台、社群和组织新思维。

这就是男频周报的“专业”追求——这种专业性在于,你如果出具的报告,哪怕只是一份简化报,也应该具有商业价值,值得网文界各关联用户的重视,付费9999元来下载。

三、大格局:当网文进入“互联网+红利时代”

但如何做到这点呢?我还是那一句话,大格局,小切口。先把自己的格局拓大,然后,聚焦于自己可以操作的点。

问题是,我们如何让自己的网文研究有“大格局”?

坦率地说,我个人以为,你们第一个,就是要抛弃PC端思维——当网文进入“互联网+红利时代”,你们男频周报,能不能不要再研究起点、创世、纵横……这些PC端的网络文学网站,以及它们的产品(作家作品),以及背后的新文学/文化生产机制?

在这方面,你研究得再透彻,也只会像血酬说的那样,你都只是在“补课”,而无法让你直面当下网文的变局,像吴文辉一样去寻找思路和出路。

要真正追上、理解和并疱丁解牛像吴文辉一样的从业者的概念、思维和言行,惟一的法子,就是像它们一样,穿越网文泡沫化的花团锦簇,去直面互联网+时代网文真正的契机和挑战。

这才是我们当下作为北大网文新生代研究者,最应该做的事情,与行业同步甚至是比肩,去看他们也尚未看透更别说创造出来的新的历史地平线。

若是从这样的立场出发,你们三位小帅哥的“宏大命题”,就要拆解成无数个“聚焦点”,然后,像手电筒一样发散出去,像吴文辉说的一样,超越文学谈文学,超越网络文学来看网文的“互联网+红利时代”。

就像我刚才讲的,比如,“中国的KINDLE”,你们为什么要局囿于从汉文、锦书、KIDNLD等电子阅读器来谈网文的新可能性呢,为何不从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再再互联网+智能设置+三屏合一等屏阅读时代的变革,来看网文内容、平台和社群等的可能性?

你们为什么还要把重点放在起点、创世、纵横等PC端的网文阅读上呢?为何不像你们做的报告中集中精力去看移动互联网上的APP阅读、网页阅读和平台阅读呢?为何从盗文、移文(从PC端直接移到移动端)和原创文(如汤圆)等各个角度,来研究为何当下网文在移动互联网的新文化业态、最佳商业模式、社群组织模式……并未成形且成功,那么,它下一步成形、成功的思路、逻辑和路径最有可能是什么?

你们为何不紧紧抓紧阅文集团、雷布斯、阿里系的互联网+布局,倒逼过来来看整个大布局中网文是如何在互联网+业态中分化、解构和重组中,而不要动辄就套用“IP高地”、“泛文化娱乐全产业链”等流行概念来诠解——这样,无助于寻找和确立网文在互联网+红利时代的自我意识、身份和位置,也无助于理清这些平台在互联网+红利时代中对于网文的发展趋势——要知道,在整个互联网+时代,新的文化业态、新的商业模式、新的社群逻辑、新的组织方式……都在跨界重塑重组之中,网文在这之中有没有位置,是何等位置,能不能卡到一个关键位置——都需要在整个互联网+红利时代的大格局,去聚焦网文如何应对这样契机和挑战,才有可能研判与预判它是否有这种可能必性——这恰恰是吴文辉们正在做的事情——而不是相反,先给网文预设一个位置(比如说全民IP的价值洼地),再去勾勒整个互联网+红利时代的蓝图和全景景框。这是本末倒置。

最关键的是,从“中国的KINDLE”、“IP高地”到“全民阅读”,我们一定不能局囿于在传统的话语体系里来理解吴文辉式的概念、思路和逻辑,必须放到整个“互联网+时代”来聚集和穿透这些传统概念背后真正的“互联网+”思维。比如,“全民阅读”,绝不是对主流的简单迎合。你要深刻理解一点,互联网+时代,中国的本质是“社区时代的中国”:社区成国家治理模式的基本政治单元;从家庭到个人,社区成为替代单位人和社会最基本的属性;整个社会的商业模式将以社区生活服务圈的同心圆模式发散;而社区,同时是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互联网+传统行业边界重塑和业务重组的基元……在这个宏大的趋势之下,你现在能够理解吴文光辉式“中国的KINDLE”、“IP高地”和“全民阅读”背后的野望和焦虑、契机和挑战了吗?

如果没有这样的大格局,你如何能够吴文辉现在最新的定位,是从“前网络文学教父”,变身成为“全民阅读的互联网+旗手”?

四、细分成一个个可操作的聚焦点

然后,怎么做呢?

宏大的时代命题,如何成功地驾驭成个性的现场表达?

这不仅仅是马佳佳的问题,也是我们的。

我的建议很简单,就是把上述宏大命题,一次又一次地拆分,拆分成一个个无限小的聚焦点,比如说:比雷布斯平台,拆分成APP阅读,从APP阅读又拆分成小米多看阅读和汤圆;如果觉得汤圆还大(它确实还是大),那就把它再拆份成一个个的小点,比如,它的类型文,小短篇,诗文作者……然后,像手电筒一样,无限放大,从不同的光圈来聚焦研究它的平台、社群、用户、产品思维。

没错,一个点写成一个千字文的大文章。

大文章,并不是说体量大,动辄几万字;千字文,也可以写出一篇非常有份量的文章。只要你把那个点写透。

ANYWAY,我觉得男频周报所思考和践行的惟一一个核心问题,就是:如何使你的研究报告,从1页1块钱到价值1个亿?

没错。你们三个人的报告,现在打印的话,是不是1页1块钱?但是,它让我嗅到了1个亿的气息。给我一个支点,一页纸就能撬动一个亿。但是,那一个支点和杠杆在哪里?

互联网+红利时代,直面网文的变局,我们个人的位置又在哪里?

 (本文编辑:刘珊)

作者:庄庸

来源:百道网·庄庸专栏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学习

随时随地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