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中国好书榜”作家访谈 | 王选:城中村的阅读者

作者:熊佳欢   2014年08月29日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百道编按】一个出生于1987年,生活在甘肃天水市,样貌清秀的戴眼镜少年。这位仍住在“南城根”里的年轻人,这位“中国好书榜”2月上榜好书《南城根》的作者,绝不如他的作品受到的关注多。

《南城根》作者王选

“小学时有次语文考试,要填‘坐失良机’,我一直没明白,以为天底下有一种飞机叫“失良机”,后来去翻成语词典才明白过来。”这不是编辑写出来供读者饭后一笑的段子,是真实发生在青年作者王选身上的阅读故事。

在百度百科里搜索“王选”,你将看到三个人物解释:一是领导研制出被誉为“汉字印刷术的第二次发明”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中科院院士、北京大学王选教授。另外两位分别是社会活动家王选女士,及民革西安市第五届委员会驻会副主委王选先生。没有提到一个出生于1987年,生活在甘肃天水市,样貌清秀的戴眼镜少年。这位目前仍住在“南城根”里的年轻人,这位“中国好书榜”2月上榜好书《南城根》的作者,绝不如他的作品受到的关注多。 

《南城根:一个中国城中村的背影》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作者:王选
出版时间:2014年01月

简单说说《南城根》一书的成书情况?《南城根》今年1月份一出版就登上了中国好书榜2月榜,引起了多方关注,并受到书评人和出版人的推荐,这是您之前料想到的么?您对这本书有何期待?

王:其实南城根本身是一个很小的,可能有百余户人家的地方,淹没在高楼里面找也找不见。刚开始我只写了十篇左右就感觉我把所有城中村的事情都写得差不多了。后来在朋友的鼓励下,我慢慢发现其实我写的不仅仅是那一块地方,应该说是一个更大的城中村的事情,我的写作思路这才打开了。所以这个作品呈现的是所有城中村的缩影。

一个偶然的机会出版社看了我的书,觉得这种关注城中村的选题不错于是就出了。对于身处西部、刚上班经济并不宽裕的我来说,能出书已实属不易,所以出版后我也没有太大的期待,没想到能够引起那么多人的关注。

之后会打算一直写下去吗?看到你在微博上有发布过,现在正在写一本《南城往事录》,《南城往事录》更想表达什么呢?是延续之前的还是你有另外的构思?

王:“城中村”是一个比较大的话题,在国内来说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话题。但写作这一块是相对空白的,为数不多的几本还是从社会学的角度来写的,从文学的或者人文的角度、从人的内心深处去写城中村的极少有。

我的《南城根》也只是呈现了一个横截面,纵深的东西还是没有表现出来。既然这个选题我比其他人更为熟悉一点,我觉得可能还可以继续坚持写一点东西。《南城往事录》,现在大概写了十篇,四万字左右,目前想写一个比较长的系列。

这本书与《南城根》相比有两个变化:第一,《南城根》里你看到的是散文,是抒情的,有许多心绪、情绪上的东西,《南城往事录》在形式上有变化,它全部是人和故事,剔除了散文式的抒情;第二是我在写的过程当中开始更加注重城中村内部的一些故事。比如说征地拆迁,这在当下是很典型的。另外是民房内部的矛盾和纠葛,比如房子产权的问题等。这是最主要的两个变化。

你工作之外的阅读和写作时间多么?如何去分配自己的阅读时间?

王:有的人从来不读一页书,也不会觉得空虚。但我长时间不看书,就感觉像是白活在这个世界上了。跟同龄人相比,我可能算阅读量大的,但我自觉还不够。时间上的话,我一般是下班后晚上及周末看书,或者是晚上9点到11点两个小时写作。

你现在正在读什么书,今年你读到的最好的书是什么?

王:目前在看都德的短篇小说集《最后一课》,汪曾祺的精选小说集,门罗的《逃离》。

现在觉得最好的是汪曾祺的散文吧,《岁朝清供》我很喜欢,也从中学习到很多东西。

你会担心看一个作者的书太多而受到这个作者的影响么?

王:影响是难免的,但我认为,这种影响是积极的,比如汪曾祺的散文中,跳跃性的长短句穿插,还有江油地域的文化特性,这对我很有帮助。我以前写东西句子特别长,读起来能把人累死。通过读汪曾祺的散文,我意识到之前自己写爽了,但痛苦了阅读的人。

另外是词语,我看的诗歌比较多,所以语言上诗性的东西会多一点,这慢慢的也会成为一种习惯,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

你有没有推崇的作家?及其代表作。

王:可能写作者都比较自负吧,觉得自己写得也不差。所以推崇的少,但是喜欢的还是有的。

我外国文学读的比较少,国内的看了一部分。我喜欢的第一个还是鲁迅,因为我长时间做新闻,对社会上的各个层次了解了一些,结合他的文章可能对社会上的现象会深有感触。

萧红的《呼兰河传》,我也比较喜欢。可能有些人说在南城根中能看到《呼兰河传》的影子。《呼兰河传》你可以把它当做一本散文或者一本小说来看,作者始终是在场的。《南城》也是如此。有些人问你写的是散文嘛,还是小说。其实小说和散文文本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你给大家呈现什么。另外《南城根》这本书里面会偶尔冒出个“我”出来,可能在整本书里面没有一个清晰的形象,但偶尔会出现一个“我”领着他们来一起生活,这个“我”就如同《呼兰河传》里的小女孩一样。所以萧红的这个书也是我很喜欢的。

说到80年代的先锋文学这一块,我看莫言的作品也比较多。他的很多短篇小说集我都看过,他对我小说写作还是有一定影响的。记得当初读《丰乳丰臀》,因为名字太艳,放暑假回家,我还拿了一张报纸把封皮包起来,害怕在家父母看见,以为我读黄书。其中,《师傅越来越幽默》、《白狗秋千架》等印象特别深,写的也很好。

格非的小说,尤其是他80年代写的《褐色鸟群》和《迷舟》,都是特别经典的中短篇小说,我觉得格非的小说里面,在语言上有一种特别迷人的气息,这在其他作家的文字里面是很少有的,而且他的故事讲得非常精彩。就像你在步行街看到一个美女的背影,一直跟着她走,走着走着,美女突然回过头来扇了你一巴掌,你感觉到很惊讶。

另外是苏童的小说,苏童的小说有一种江南才气在里面,也是我特别喜欢的。他的几个长篇小说如《米》、《我的帝王生涯》都不错,但我更喜欢他的短篇小说,最突出的应该是《妻妾成群》。

当下的作者里面,还有李娟的散文《九片雪》,我读了,感觉特别好,还有就是梁鸿老师的《中国在梁庄》和《出梁庄记》。我平时看纯文学的东西比较多,看社会学的东西会少一点,但梁鸿这两本书以社会学和文学的方式在文本上重新定位了一下,仔细看我们会感叹原来东西还可以这么写。

儿童时代读到的非儿童文学读物是什么?对你后面的人生经历有什么特别的影响?

王:小的时候读的应该是墙上的报纸,我小时候在农村,房子都是土墙。土墙上糊着报纸。报纸上会有一些有趣的副刊或连载,认识两个字就爬到墙上去看。当时我奶奶家的厨房里就贴满了报纸,她在一边做饭,我就趴在墙上看。

另外是盗版的小成语词典,(当然盗版这个词是我后来才知道的)。小时候喜欢看故事,而成语中都是故事,所以翻着《成语词典》看故事,后来连词典被我翻得皮开肉绽了。

小时候看的报纸上或者词典上有什么让你至今印象深刻的故事么?

王:小学时有次语文考试,要填“坐失良机”,我一直没明白,以为天底下有一种飞机叫做“失良机”,一直没想通“失良机”是一种什么样的飞机,后来去翻成语词典才明白过来。

您之前是在电视台做记者,这跟你小时候喜欢看报纸有关系么?

王:关系不大。工作上的事情可能是一些机缘巧合。成语字典对我最大的影响就是语言上的启蒙和锻炼。小时候感觉读过的好多书可能当时没多大用处,但在后来写作或者生活中潜意识在应用的东西,可能就是小时候留下的。包括有人评价说我的文字语感特别好,这可能跟我小时候读成语词典也有关系。

请为我们的读者推荐5-10本您认为最值得阅读的书?

王选的推荐书单(附推荐语):http://www.bookdao.com/bookstag/80364/

作者:熊佳欢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学习

随时随地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