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牛”,是这里的关键词

作者:郑诗亮   2014年02月18日   来源:东方早报·上海书评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书柜顶上的瓷罐是专程去景德镇烧制的,主题多是牛。

画案上摊开来的,是一张刚完成的群牛图。

梁洪涛,1939年12月生于山东招远。画家。1956年入中央美院华东分院附中,1963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后在上海美术创作办公室、美协、画院从事美术创作,上海中国画院一级美术师。作品《想想过去、看看现在》被中国美术馆收藏;《边寨小学》获第六届全国美展优秀奖;《乐在牛中》在比利时获最高荣誉奖。出版有 《梁洪涛中国画集》《中国画人物技法月讲》《丝路画迹》速写集等。

《黄河奇观》,画中人物是冼星海,旁边还是少不了一头牛。

梁洪涛先生书房里长长的画案,原来应是全部摊满的:宣纸、毛笔、砚台、印章、报纸、画册……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听说我们要来的缘故,一下子收拾得格外干净,只余一张刚刚完成的群牛图。书房墙上是苏渊雷先生写给他的那副集句联:“万物静观皆自得,一生爱好是天然。”上联是宋诗,出自程颢《偶成》,下联则是《牡丹亭》成句。集句联对面,是程十发先生的题词。 “牛”,是这里的关键词。梁先生爱牛,也爱画牛。国画长卷《放牛图》是他的代表作。他曾两度赴四川大足县宝顶山南崖观摩一龛巨幅石雕,石雕取自禅家的牧牛故事。返沪后,他以水墨追写大意,完成了这幅长卷。而平日里他信手拈来的小品也多是画牛,颇有笔墨情趣。就连这间画室兼书房,也叫做“梁牛斋”,除了突出自己对牛的喜爱之外,是否也有提醒自己甘为孺子牛之意?难怪谢春彦先生看过梁先生画牛,欣然提笔写下“大江以南唯梁牛也”——这意思是不是说,江南画牛,梁先生最牛?

不过,他自己肯定不这么认为:“谢春彦是我好朋友,他说话出口成章,很有诗人气质,有时候也比较夸张。”那张占满整面墙的《黄河奇观》,上头洋洋洒洒,是谢春彦先生的题诗,“我画完了,请他过来看,他一边看,一边嘴巴里就开始吟诗”。光吟诗不过瘾,还要将诗题在画上,于是就有了这么一幅两人合作的作品:“有人劝我把画送去拍卖,我说,不干!”

梁先生说,自己之所以动念画牛,是因为几位大师的关系。首先就是刘海粟:“ 1957年春天,我在杭州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附中读书,是一个十七岁的一年级学生。当时,刘海粟先生来看画展,看到我的水彩画静物、风景写生,十分赏识,特地将家藏的一些英国水彩画纸,还有一张他的《群牛图》画片托美院附中的老师,从上海带到杭州,交到我手中。”这张群牛图,就成了他画画的一个起点。二十二年后,他有机会上门拜访刘老,还专门带去《群牛图》,说:“这是你赠我的画,保存了二十二年,好像新的一样。”梁先生还带去了一个速写本,里面都是他在金山奶棚里画的关于牛的画!

另一位就是潘天寿先生了——“潘先生亲自给我们开了诗词课。他每上讲台,不读稿子,也没有讲稿,只是一双手在胸前搓着,让同学们发问,只要有同学站起来提问,这堂课就开始了。”梁先生至今还珍藏着潘先生给他批改的诗词对句作业,“在当时能够上到潘老的课,那是一种荣幸。”可惜他当时上课常走神,“导师在讲台上讲课,我在台下画画,以导师当模特儿,画速写头像”,当年笔记本上,有好几张潘老的头像。

十问Q&A

Q: 您是否知道自己有多少藏书?

A: 我这还真没统计过。

Q: 您记忆中自己买的第一本书是什么?

A: 《子恺漫画》。

Q: 您最近买的一本书是什么?

A: 朋友送的一些画册、画集。

Q: 以哪种方式买书?网络还是逛书店?

A: 我不上网的,就逛书店。

Q: 您每月大概花多少钱买书?

A: 不一定的,有些画册很贵。

Q: 您手上正在阅读的是什么书?

A: 倪贻德的画论。

Q: 看书时候的最佳佐料是什么?

A: 喝茶。

Q: 平时阅读,网络和纸面的比例是多少?

A: 我不会上网。

Q: 有没有一本书,每年都会读一读?

A: 潘天寿的画论。

Q: 只带一本书去一个地方,您会带哪本?

A: 带丰子恺的散文吧。

作者:郑诗亮

来源:东方早报·上海书评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学习

随时随地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