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张立宪:《永玉六记》编辑手记

作者:张立宪   2013年11月07日   来源:《读库》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点击封面进入单书页面

《永玉六记 珍藏版(全七册)》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作者: 黄永玉
出版时间:2013年09月

许多人第一次知道黄永玉,恐怕是从《罐斋杂记》开始的。我是在1990年,当时还是学生,买不起书,借一位已经工作的师兄的看。那副情景至今还在脑中:楼顶四周圈着宿舍,住着十几号单身汉和小夫妻,大家在中间的天台中乘凉,坐着各式各样的椅凳,各自手捧书本,边看边聊。有一家的孩子拿着《罐斋杂记》到处跑,说他最喜欢“我丑,但我妈喜欢”那幅。

那是个消息闭塞的年代,看到一本书,大家就只能看到这本书,书之外的其他信息基本欠奉,也查询不到。《罐斋杂记》怎么回事?黄永玉什么样子?我对此一无所知,但书读下来,就对作者有了自己的认知。我想象中的这个黄永玉,就是一个梗着脖子的中年汉子,耿介,狡黠,敏感,落拓。即使以后见到本尊,也依然维系着这种想象,不知道现实中和我心中的哪个更真实。

文字是有年龄的。后来看到资料,才知道《罐斋杂记》创作于1964年,作者年届四旬,正是个中年汉子。黄永玉是在农村蹲点搞“四清”时,无聊烦闷之余写些 “动物短句”消遣时光。有人看了觉得有意思,甚至笑不可抑。“文革”开始,某天黄永玉被叫进一间教室,勒令他交出写“动物短句”的本子。房间里坐着一排类乎审判员的年轻人,有一人在微笑,就是当初对“动物短句”觉得有意思,甚或笑不可抑的那位……

有文,又非单纯的文学;有画,却非单纯的美术。这种文图结合、意义互现的样式,黄永玉越弄越顺手。1983年,香港三联书店出版“永玉三记”,依次为《罐斋杂记》、《力求严肃认真思考的札记》、《芥末居杂记》。1993年,香港古椿书屋又出版《斗室的散步》、《往日,故乡的情话》、《汗珠里的沙漠》。内地出版时,就合而为六,称为“永玉六记”。

九十年代以来,《永玉六记》有过诸多版本,风行一时,近几年来,已较少再印,近乎绝版。我们是2012年得到授权,准备再版黄永玉先生的这套代表作。到2013年9月份套书出版,比我老的老头度过了九十华诞,距他开始创作《永玉六记》,也已经过去了半个世纪。

本次再版,我们利用现代的技术手段,对图片进行了耐心的修复整理。除此之外,这套书的装帧设计,对我们也是新的考验。此前若干版本已抛珠玉,这次将以什么面目出现在读者眼前?

这一年来,我常去几位老先生家作客,看他们的藏书,尤其是从世界各地淘的外版书,自以为又增加了不少见识,对书籍的理解也深了一些。书这种东西真是奇妙,自古登堡发明现代印刷术至今,已经有六七百年的光景了,它的模样几乎没有发生变化。变化的是什么?是里面的内容,承载的人类文明的血脉。

我现在所理解的图书形态,应该是这样的:看不出什么好来,也看不出什么不好来,材质印装,能让读者感到妥帖、踏实、放心即可,然后,让书里的内容说话。

这次重新设计《永玉六记》,我们就本着这一理念来确定材质,着手设计,希望能达到这一理想效果。这套书本来就是作者排遣心情的随性创作,我们也不妨做得别那么隆重,煞有介事。

另一感触是,图书内页的空间感。

十几年前我买家具,一张大床,下面一定要带抽屉,好能多放些东西进去,因为家里的地方实在太金贵了。在单位排版,也是拖着鼠标把标题径直放大,直到塞满几行空间为止。这都是局促惯了的人养成的节俭本性。

不是所有的空间都要塞满,所有的东西都要用上。自己合适就行,剩下的,就让它空着,用不上就用不上。

这是我们现在的理念,设计师艾莉老师比我更坚决。

黄永玉先生,我只是在几次公开的场合,或看他坐在台上,或被人簇拥在中间,一直没有机会靠近他身体到六米之内。

这次再版《永玉六记》,我和老头没有见过面,连电话都没打过。设计方案出来,他也没有看一眼,完全是大撒把的态度,我们就直接付印了。

只是在编辑过程中,老头提出,他要从原来的作品中选一些出来,用彩墨重新绘制,单独做一本别册。最终,他画了两套册页,计二十四幅彩色画稿,交给我们编排。果然增色。

书最后出来,送到他面前,老头夸赞一番,又给我签名一套,表示满意和感谢。我们的合作至此告一段落,自始至终,没有直接接触过。

这中间有一个很重要的人:李辉老师。选题策划、与作者协调沟通,包括作者二话不说的授权,放任我们去做的那种信任,真正起桥梁作用的是他。

李辉老师多年致力于现当代文学史研究,也与那些文化老人结下了深情厚意。“二流堂”诸多老先生,一个个离世,对他都有了“托孤”的意味。

某天下午,我和李辉老师谈完事,问他接下来去哪儿。他说,去黄先生那里坐坐。我才知道,多年来他坚持定期拜访这些老人家,哪怕只是陪着坐坐,风雨无阻。频次之高,甚至超过了老人的儿女。

李辉老师把黄永玉先生签名的那套《永玉六记》带给我那天,聊及做人做事。他说,最好的关系是,作者跟着编辑跑。两者之间多年达成信任与尊重,编辑对作者尽心尽力,作者对编辑没有二话,编辑走到哪里,作者跟到哪里,跟东家无关,跟利益无关。

信夫,与诸位同行共勉。

原文标题:《永玉六记》编辑手记

作者:张立宪

来源:《读库》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学习

随时随地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