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编按】今天是3月8日,国际妇女节,值此节日,百道网向读者推荐蒲公英童书馆的《妈妈,你好》。本书是插画家波莉·邓巴关于自己作为妈妈优雅而温暖的书写。作者记录的是自己的生活,却能引起很多妈妈的共鸣。著名主持人蔡紫因为与作者相似的经历,担任了本书翻译。百道网专访蔡紫,请她讲述当妈妈的感受,以及对教育的一些看法。
绘本《妈妈,你好》译者:蔡紫
蔡紫曾在央视主持多个节目,斩获过CCTV电视节目主持人大赛文艺类金奖,活跃于荧屏的她,这次却翻译了《妈妈,你好》这本书。出人意料的是,光彩熠熠的蔡紫却坦言,自己小时候的理想竟然是当幼儿园园长,这样想来,非常喜欢孩子的她,翻译《妈妈,你好》又在情理之中。
在很多人眼中,蔡紫是一名家喻户晓的主持人,但在她心中,自己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身份——妈妈。
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蔡紫接触到绘本这个领域,当时带孩子去早教中心,那里有一个绘本馆,孩子上课,蔡紫就看那些绘本,被绘本的世界深深吸引,蔡紫说:“这些绘本与自己小时候看的童书完全不同,感觉很不一样。”
她把与孩子一起阅读绘本当成甜蜜的亲子时光,孩子获得滋养的同时,自己也从绘本中领悟到很多道理和哲理。在她看来,绘本是没有年龄限制的,不应该存在3~5岁或6~7岁这样的年龄限制,成年人阅读绘本可能比阅读一本所谓功利性的畅销书籍,能获取更多的生命力量。
蔡紫给孩子列好的书单上,经常出现蒲公英童书馆的身影。比如《神奇校车》全系列,“这套书我和孩子非常喜欢,它篇幅长,文字多,我们俩读完一本可能需要半个小时,我给他讲解常常让口干舌燥,但是内容非常精彩,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蔡紫与蒲公英童书馆的缘分不止于此。一次偶然的机会,蔡紫认识了蒲公英童书馆创始人、总编辑颜小鹂,两人总是会就绘本领域进行交流分享,颜小鹂会凭借自己做童书的经验给蔡紫推荐很多优质绘本。与此同时,两人还会探讨人生角色、饮食文化、风土人情等,也是在这个交流过程中,颜小鹂发现了舞台之外的蔡紫更真实的一面。褪去主持人的光环,生活中的蔡紫也是一个陪伴孩子成长、充满母爱的妈妈。所以,当蒲公英决定引进《妈妈,你好》这本新书时,颜小鹂决定由蔡紫担任翻译,她是再合适不过的翻译人选。
而当蔡紫看过原著后,也相信自己可以做好这个工作,“这本书记录的是一个妈妈真实的生活和感受,是一本看起来简单随性的书,跟我的经历很像。这样一本精彩的绘本,可以分享给中国年轻一代的家长,在这种使命的召唤下做了简单的翻译工作。”就这样,蔡紫与这本书的缘分开始了……
《妈妈,你好》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贵州人民出版社
作者:波莉,邓巴
出版时间:2023年02月
回顾翻译的过程,书里书外的故事都让蔡紫感触颇深。
《妈妈,你好》是作者生活式、涂鸦式的记录。中外妈妈照顾孩子等生活化内容虽然有相似之处,但中外文化毕竟存在差异,这就要求译者在翻译时既能准确表达作者意图,又能让国内读者接收到对应的含义,传递妈妈与孩子对话时的心情和感受,这些细节,蔡紫会用心琢磨。
她还把采访翻译大家许渊冲先生的翻译心得,用在自己翻译这本书的实践中,“我以前采访许渊冲先生,记得他跟我说过,翻译其实不仅仅是直译。他加入了很多中国文化,包括他的人生领悟等等,翻译是综合的转译。”以绘本中的童谣和听故事为例,蔡紫就如何翻译能更接近国内小孩子与父母相处的状态而细细思量,“比如国外小朋友有自己的童谣,国内的小朋友也有自己的童谣,‘门前大桥下游过一群鸭……’中国家长可能哄睡小朋友会讲故事,国外家长可能就以另一种方式与小朋友相处。”
“绘本中有很生活化的内容,但要找到对应的中文词汇对应挺费脑筋。书中还有形容自己的感受,用很口语化的内容跟小朋友对话,如何准确表达心情和感受,要在我们中国文化中寻找贴近的、大家一听就能懂的、能够明白的词汇,着实要思考一番。”蔡紫这样表述自己翻译时的感受。
翻译接近尾声时,生活中的一段经历让蔡紫刻骨铭心。
2021年,蔡紫的母亲住院,病情危急。“我一整年在半夜两三点不敢关机,手机里的白名单永远都是医生的电话、ICU的电话、护工的电话。我时刻保持一种随时战斗的状态,想各种方法给医生推方案,还要去签字、做决定,想方设法尽可能让妈妈得到最好的救治。”为了兼顾照顾母亲和翻译,“有一次,我在医院停车场对着门诊大楼,与编辑打电话沟通这本书的内容。”
蔡紫是独生子女,母亲生病住院让她在身体和心理上都遭遇了严峻的考验。在这艰难的煎熬时刻,翻译《妈妈,你好》不仅调剂、缓解了蔡紫的一部分焦虑,给她带来温暖,也让她对妈妈有了更深的体悟,“翻译的过程唤醒我的很多回忆,我想起小时候跟妈妈的互动,想起妈妈陪伴我的温暖时光,我的妈妈不是虎妈,她很温柔,为培养我付出很多,花费了很多心血。”
因此,对蔡紫来讲,翻译《妈妈,你好》意义非凡。它带给蔡紫治愈,也让她感受到一点一滴爱的传承。“这本书,不仅仅是送给那些妈妈读者,其实也是送给我自己和妈妈的一个礼物。虽然我既不会画又不会写,但是翻译这个过程让我觉得很有意义。”
《妈妈,你好》的作者记录了孩子不同阶段的成长经历,很多场景,译者蔡紫都感同身受。不过,蔡紫最难忘的时候是孩子刚出生的时候。
孩子出生那一年,蔡紫很年轻,25岁。新成员的到来,让蔡紫非常不适应妈妈这一角色,“在医院生完孩子,打了麻药睡醒会忘了孩子的存在,突然产生‘我还有一个孩子吗’的恍惚感,难以相信自己已经是个妈妈。”但慢慢地,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蔡紫意识到,孩子已经是自己生命中的一部分。
蔡紫在解锁新手妈妈身份时,形容自己“没见过世面”。孩子刚出生两天,打个喷嚏,就开始紧张焦虑,以为孩子感冒了。孩子吐奶了,会觉得孩子吐奶怎么那么多,怀疑小孩不行了,跑到儿童医院挂特需号,换来医生一句,“没事,可以走了。”这些“大惊小怪”的场面将新手妈妈的手足无措展露无遗。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的长大,蔡紫也在渐渐成熟,了解孩子的生长特征。“小孩打喷嚏,是因为他的呼吸道还没有完全健全,他在适应呼吸,空气对他来说是很陌生的,是很正常的现象。”当进阶到有经验的妈妈时,遇到别的小朋友同类情况,蔡紫还会提醒其他家长“这样很正常”。
在蔡紫心中,孩子在一岁多两岁以前,妈妈的挑战很多,小朋友小,很脆弱,需要照顾他的日常起居、吃喝拉撒,比较耗费精力。最令人抓狂的是生病,孩子一发烧会高度紧张。另一方面,蔡紫认为,这段时间很慌乱,但非常值得记录,因为孩子成长很快,稍纵即逝就会长大。
做妈妈的经历,让蔡紫深有体会,“当父母的过程是一种人生非常独特的体验,它也能让你成长。这种成长不仅仅是生活技能上的成长,更多的还有心理的成长,就是面对人生,面对生命时更多的思考。”
蔡紫说,孩子过了养育阶段,就是培育阶段。现在,蔡紫会抽出时间多陪伴孩子。两人除了一起玩,更多时候就是分享图书。“我给他反复的读一些东西,他也很乐在其中,我有时候表演,他也会咯咯的在那捧场的笑。”蔡紫在言语间,透露出与儿子的幸福时光。
在翻译本书过程中,发现,中外教育有所差异。中国孩子需要成长,中国家长也需要不断学习。
当提及《妈妈,你好》这本书是否体现中外教育的差异时,蔡紫肯定回答道,“是一定存在的。”
在国内,大多家长希望孩子与别人保持一致,这样让人安心,相反,与别人不一样则会恐慌。但在蔡紫看来,孩子们的差异才是最宝贵的财富。
在中国现行教育体制下,蔡紫对孩子的教育属于严厉型。但她明确的一点是,不会拿孩子去跟别的小朋友比较,因为每个孩子的成长环境、天赋、来历等各方面都不一样,家长要接受孩子的不同,保持孩子的个性化。蔡紫以自己的孩子为例,一般人看来,儿子不会在课堂上主动互动,参与感不强,也不是很擅长发表自己的意见,但他总是在观察,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这就是孩子的个性,不用勉强他,强迫他。
蔡紫对《妈妈,你好》的作者在平等对待孩子这一点上很是赞赏。“我觉得《妈妈,你好》在家长和孩子平等方面体现的特别好,很尊重孩子。作者不是一个权威式的存在,她把孩子当成一个真正的人格独立的个体,不管是孩子刚出生还是已经上学,作者仅仅是一个观察者、参与者、记录者,通篇中看不到作者要求孩子听话。”
对于国内家长在平等对待孩子这一点上,蔡紫认为这正是国内家长需要学习的地方,“国内家长总是以爱的名义绑架孩子,总希望孩子按照大人的想法去做事。家长永远站在一个权威的角度去看待孩子,给他一个评判,而忘记孩子也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个体,不是父母的附属品。”国内父母在培养孩子上当然都在尽心尽力,但孩子是有自己的生长逻辑,是一个独特的生命,要尊重他的独特性。
在蔡紫看来,家长本身也是学习者,如果家长在不断的充实自己,善待自己,对外界一直保持着好奇和热情,就能为孩子树立了一个特别好的榜样。最后,蔡紫感叹:“做作者的孩子应该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我翻译完这本书,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这就是我的最大的感受。”
采访蔡紫的过程中,蔡紫温柔的交谈给人一种平静下来的力量,从她的讲述中能感受到她作为妈妈的幸福。蔡紫讲故事的能力很强,很多生活中的事情在她的描绘中,产生强烈的画面感。神奇的是,这些发生在蔡紫身上的画面,与《妈妈,你好》中的画面很多极为相似:人类幼崽婴孩时成长的懵懂、涓涓细流的母爱、妈妈面对孩子成长时的手足无措和哑然一笑的美好时光等,完美捕捉了妈妈生命中这段珍贵而短暂的时光。
发表评论前,请先[点此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