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2022年度百道好书榜暨好书影响力数据报告发布:入榜出版社增加7.9%,第一高频标签“中国”

作者:李星星   2023年02月09日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百道编按】2022年度百道好书影响力数据分析报告以2022年度百道好书榜九大类别的TOP100好书为分析基础,九大类TOP100榜单基于百道图书影响力数据平台和图书影响力指数。报告内容包括数据分析报告、总榜TOP100图书榜单、九大类TOP100图书榜单、年榜所有上榜图书出版机构的上榜图书分布,以及九个分类榜单中出版机构上榜图书分布。2022年度百道好书榜总榜上榜出版机构203家。以机构上榜图书的数量统计,中信出版集团、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商务印书馆蝉联榜单前三名。明天我们还将发布2022年度原创好书榜暨原创好书影响力数据分析报告,敬请关注。

报告研发:百道新出版研究院、百道图书影响力数据项目组

报告发布机构:百道网、百道学习

报告统筹:令嘉(百道网CEO)

报告分析与执笔:李星星 (百道网副总编辑)

引言

与其他各种好书榜单最大的不同是,百道好书榜是好书推荐大数据汇总榜。百道好书榜的产生是百道网依据所监测跟踪的超过2500家图书评价与推荐机构,以及近13万位图书评论和推荐人所共同密织成的近4000个推荐源网络综合产生的结果。这些推荐源,既包括以社会效益考核涉及的奖项荣誉与权威媒体,也包含更广泛的具有社会影响力的各种融媒平台,以及热心阅读推广的文化名家、社会名人,专家学者与阅读达人的社交媒体。如今图书推荐遍布网络世界,这些影响力程度不同的各种推荐力量,被百道图书影响力数据平台跟踪并形成传播链路。通过跟踪图书传播链路,聚合社会各种推荐力量的阅读智慧,使好书甄别有数据参照,选书有据可依,有源可溯,以期清晰勾勒出在九类大众图书市场领域,不同的出版社在为好书发现上付出的努力。

2022年度百道好书榜榜单包括总榜和九个分类榜,总榜为按照好书推荐大数据汇总榜的TOP900,分类榜则包括:文学类TOP100, 艺术类TOP100, 社科类TOP100, 人文类TOP100, 财经类TOP100, 生活类TOP100, 新知类TOP100, 少儿类TOP100, 主题出版类TOP100。所有图书均出版于2022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之间。

百道好书榜年榜选书的原则与方法

具体而言,“年度百道好书榜”的选书原则以及百道“2022好书影响力数据分析报告”所依据的研究方法,有以下两大特点:   

其一,跟踪图书传播链路,集合社会各种推荐力量的智慧,将其数据化,形成推荐链,使选书有据可依,有源可溯。

无论是百道好书榜或百道“2022年度好书影响力数据分析报告”,是百道利用平台、数据、工具的便捷性,聚合国内大多数为全民阅读推广作出贡献的社会资源的力量,才得以产生的。因此,它得益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技术,将各种零散推荐,聚沙成塔,使得如此大范围地进行好书的发现与推广成为可能,同时也能为出版同行一起促进阅读推广、出版策划、营销传播、市场销售以及图书影响力呈现分析提供实用的参考数据与分析。

其二,这些影响力程度不同的各种推荐力量,被百道图书影响力数据平台跟踪并形成传播链路。

以2022年度百道好书榜总榜排行第一的《燕食记》为例,该书自2022年7月出版以来,在传播上形成四次峰值,详见下图。


《燕食记》传播链路。图片来源:百道图书影响力数据平台

对于传播链路的追踪,有助于出版社在日常营销推广工作中,主动引发消费者引起注意、引发兴趣、想要购买,加深记忆,产生购买,产生关联购买,分享等系列购买行为,并缩短从发现到购买以及关联购买的决策时间。换句话说,出版社通过主动宣推,在短期内形成传播的暴发性推动力量,并快速积攒能量,影响渠道和影响C端读者。再进而通过消费者或关键意见领袖(KOL)自发性或引导性的口碑传播进行扩散,从而产生多次传播峰值,形成持续的传播力量。

本报告的局限与说明

本报告需要特别说明四点,特别是关于百道好书榜和百道“2022好书影响力数据分析报告”所存在的局限更需在这里指出,请本报告的读者了解:

第一,百道好书榜年榜一共有九个榜,主题出版、文学、艺术、人文、社科、财经、生活、新知、少儿。分类中的选目并非以体裁或文体类聚,而是以主题和内容群分。每个榜100种,各榜按平均权重排序。所谓的平均权重,是指图书总权重除以上市以来的月份数,这样使得一些出版日期晚,但在短期内将影响力峰值推向更高的图书也得到公平呈现的机会。

第二,百道好书榜年榜总榜TOP100,是将九个榜的900种书混合后,按权重值取TOP100的图书,并按平均权重排序。

第三,百道好书榜选书主要是面向大众的图书,因此一些面向学校市场的文教类图书、面向专业人员的专业类或自然科技类图书,未被榜单纳入其中,这也使得本报告依据入选书目产生的出版社排名中,一些品牌美誉度很高、实力强劲,甚至在全球出版市场也颇有声望的专业或教育出版机构未进入排名之内,或排名靠后。故此特别说明,并向因百道好书榜榜单类别设置的局限向上述出版机构造成的困扰表示歉意。

第四,本报告无意对出版社进行排名。因为本报告只是以2022年度百道好书榜入选的900种书,并非以百道图书影响力数据平台的所有带推荐源的该年出版图书作为基础数据来进行分析,因此在列具出版社名单时,前面不标注排序,只标明各个出版社的入选图书数量。

总榜:图书学会讲故事,入榜出版社增多

2022年,入榜出版社达203家,较之于2021年的188家,增长了7.9%。文学类图书的传播影响力独领风骚,总榜前五名都是文学小说类作品,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鲁迅文学奖得主葛亮的《燕食记》、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茅盾文学奖得主王旭烽的《望江南》和译林出版社出版的著名作家鲁敏的《金色河流》名列前三。文学类作品的传播性、影响力、话题度都更容易发酵,并形成口碑营销,再加上潜在的IP开发等因素,也更容易破圈营销。从2021年的年度总榜看,当时也是三本文学类作品占据了前三的位置。

在百道好书榜年度总榜TOP900的基础上,我们不论类别,按平均权重值产生出一个单独的榜单,即“百道好书榜2022年总榜TOP100”。人文社科(人文和社科类关联紧密,此处合并统计)和文学类分别以39种、34种占据总榜TOP100的前两位,随后是主题出版9种、少儿8种、生活6种、艺术四种。教育学习和专业科技两个类型的图书没有能够进入总榜TOP100。马伯庸凭借《长安的荔枝》《大医·破晓篇》成为唯一一位有两部作品入选的作家。

人民文学出版社有13种图书入选总榜TOP100,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各自有6种入选,此外有2种以上入选的出版机构还包括人民出版社(5种)、浙江文艺出版社(5种)、译林出版社(4种)、北京日报出版社(3种)、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3种)、湖南文艺出版社(3种)、上海译文出版社(3种)、长江文艺出版社(3种)、中华书局(2种)、商务印书馆(2种)、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种)、江苏人民出版社(2种)、花城出版社(2种)、海南出版社(2种)、广东人民出版社(2种)。

从总榜书单来看,名家名作、 时事时政类作品因为作者本身的影响力与时事时政作品的社会性、时效性更容易得到媒体关注,影响力值也更高。如榜单中王蒙的《天地人生:中华传统文化十章》、梁晓声的《中文桃李》、贾平凹的《秦岭记》、蔡崇达的《命运》、潘向黎的《古典的春水:潘向黎古诗词十二讲》、季栋梁的《西海固笔记》,和时事时政类作品《中国冬奥》《我用一生爱中国:伊莎白·柯鲁克的故事》等。媒体的传播影响力,毕竟还是面向大众用户的,用户感兴趣的内容也是媒体感兴趣的报道对象。

从2022年总榜900种图书的标签看,有18个词语出现了十次以上,其中中国这个词则出现了19次。这18个词语依次是:中国、世界、人类、故事、经济、历史、社会、中国共产党、宇宙、孩子、艺术、时代、科学、生活、习近平、套装、世纪、全球。

疫情三年,更多出版机构对选题的方向内向发展,对本土文化和内容的倾向更加明显,带有“中国”的图书在营销推广和传播上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同时,榜单作品对于全球化话题的关注,关注人类自身、关注经济社会发展、关注历史思考、关注当下时代趋势、关注艺术生活也成为热点。因为元宇宙概念的持续升温,有关宇宙、科学的作品也增多。值得注意的是“套装”这个词语也出现了11次。

2022年度百道好书榜总榜上榜出版机构203家。以机构上榜图书的数量统计,中信出版集团、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商务印书馆蝉联榜单前三名,这也是中信出版集团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连续三年成为榜单前两名。

其中入选2种(含)以上图书的出版社达123家,入选品种达到5种以上的有50家,出版社入选品种在10种以上的出版社共24家。入选品种达20种以上的有10家,分别是:中信出版集团(75种,品种占比8.33%)、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48种,品种占比5.33%)、商务印书馆(28种,品种占比3.11%)、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5种,品种占比2.78%)、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4种,品种占比2.67%)、人民文学出版社(22种,品种占比2.44%)、上海人民出版社(21种,品种占比2.33%)、译林出版社(21种,品种占比2.33%)、中译出版社(21种,品种占比2.33%)、新星出版社(20种,品种占比2.22%)。

以下为2022年度百道好书榜总榜涉及到的具体出版机构名单及入选图书数量。

从百道好书榜年度总榜近三年的数据看,上榜出版机构从2020年的176家增加到2022年的203家,由此可见出版业对于图书营销越发重视,竞争也越发激烈。在TOP20的出版机构中,广东人民出版社从前一年的57名上升到18名,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从第47名上升到第21名,新星出版社从32名上升到第10名,成为2022年成长较快的机构。但榜单前三位置保持不变,也说明优秀选题和优质营销资源仍然集中在头部出版机构手中。总榜TOP20的出版机构在榜单作品中的占比也呈现上升趋势,从2020年的44.22%上升到2022年的46.33%,朝着“20/80”法则又进了一步,出版机构的传播影响力提升,中尾部更加激烈。

同时,总榜中的原创图书占比也逐年提升,从2020年的61.77%增长到2022年的68.11%。最近三年,受到疫情及市场影响,国内外出版机构的交流变得困难,图书的进出流程变慢、拉长,出版机构加大了原创选题的开发,也最终体现在了图书的传播影响力中。随着疫情的结束,这个比例在2023年可能会有一些变化。同时。我们也发现一个有趣的地方。总榜的900种图书的均价2022年有大幅的增长,从2021年的101.65元增长到了177.24元,增幅达77.41%,其中2022年榜单最贵的作品定价68000元,定价前三名的价格都超过2021年最高的图书定价。

从总榜900部作品的出版时间看,从1到12月呈递减的趋势,其中1月份出版的作品达153部,这也与行业Q1新书出版较多的惯例相符。但从营销推广的角度来看,也是作品传播竞争最激烈的月份。因此,出版机构可以通过这个曲线图,找到一个最适合自己新书传播档期。

分榜:突破出版外延,原创能顶半边天

从九个分类榜单的图书分析,原创类作品在少儿、文学、艺术、人文、财经、生活等几个品类占有明显优势,少儿、文学、艺术的原创占比甚至超过70%。由于国家之间的地域化文化差异较大,文学、艺术、人文类作品原创作品更容易被读者熟悉,也更有利于传播。近年来,出版业一直呼吁提升中国少儿出版的原创力与传播力,从分类榜单数据看效果明显;引进类作品在新知、社科两个品类中占比均超过50%,尤其是财经管理、科学科普等细分类型上,原创力量和影响力都明显不足。

一、文学类

《燕食记》是作家葛亮2022年的最新长篇小说,葛亮继《北鸢》《朱雀》后,书写中国近现代历史主题的“中国三部曲”长篇小说系列的收官之作。这部作品先后受到各大媒体的关注,一直到2022年12月,央视网的《读书》栏目还做了一期“葛亮与《燕食记》”的节目,为这本书冲上文学类榜首助力不少。《望江南》是茅盾文学奖得主王旭烽沉潜26年后创作的又一长篇小说。这部小说为中国生活和精神的剧变与恒常提供了一种新的叙事,见证了个人史、家族史、民族史中的百年中国。近几年来,国内文学创作领域的年代文学作品备受关注,《望江南》《燕食记》、鲁敏的《金色河流》都集中体现了这个趋势。文学榜单里有一位网红作者杨本芬的作品《我本芬芳》,这位花甲之年才开始创作,2020年才出版第一部长篇小说的老奶奶,非专业出身,能在这个主流文学创作占主流的市场获得一定的成绩,殊为不易。这是对那些新作者极大的鼓励:市场一直都在,出版人和新作者通过营销的力量搭上一座桥,就能放大文学的力量。蔡崇达继《皮囊》之后,时隔八年潜心创作的长篇小说《命运》,也延续了其前作的市场热度。

2022年文学出版市场出现众多新作、佳作,贾平凹的《秦岭记》、王安忆的《五湖四海》、王朔的《起初·纪年》、梁晓声的《中文桃李》、石一枫的《漂洋过海来送你》、叶兆言的《通往父亲之路》、叶弥的《不老》、张怡微的《四合如意》、林白的《林白》……作家们创作不辍,给读者提供了一场场文学盛宴,也给文学出版的传播影响力提供了更多的话题和热度。

入选百道好书榜2022年榜文学类的TOP100种书中,中国、爱情、世纪、唐诗成为最显眼的四个标签,更多原创、更多年代文学、更多爱情、更多传统文化或许正在成为文学出版的小趋势。从总的标签词云图看,文学出版的标签分布更为平均和分散,且各自的权重差异不大,也给文学出版注入了更加多元的元素。

文学类入选好书涉及35家出版社,有23家出版机构入选图书超过两种,12家出版机构有1种入选。人民文学出版社以15种名列文学类出版社首位,译林出版社(8种)、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7种)、浙江文艺出版社(7种)。人民文学出版社和译林出版社分别作为原创和引进版作品两大代表出版社,引领了2022年的文学类趋势和入选图书构成。

二、艺术类

国内头部艺术科普自媒体“意外艺术”创始人意公子终于火到了出版圈,十年大众艺术普及,意公子用“讲故事”的方式,让更多人看见了古往今来“美好”的作品,陆续出版的《大话中国艺术史》《大话世界艺术史》都取得了不错的口碑和成绩,也由此带动了一批艺术史的通俗读物,比如杨琪的《中国美术五千年》、引进出版的《中国风:13世纪到19世纪中国对欧洲艺术的影响》、巫鸿的《中国绘画:远古至唐》和《豹迹:与记忆有关》。

意公子对这个榜单的作用可能体现在两方面:一是艺术需要破圈,艺术来源于生活,但绝对不能脱离生活,要让更多普通人看懂艺术,才能激发出更多的艺术灵感和作品。艺术类图书的出版应该扛起这样的重任和大旗;二是艺术出版业需要更多的出版传播,不能仅仅在艺术自己的小圈子里自娱自乐,借助更多的技术形式、传播形式,让更多的人知道艺术、了解艺术,才能继续为艺术图书出版开疆拓土,获得更大的市场。

中国,成为艺术类图书最大的标签,更多关注对本土艺术、世界对本土艺术的影响是2022年艺术图书出版的重点。艺术史、音乐、绘画、电影、中国画、秘密、故事等也成为热门标签。艺术的范畴更加广泛,尤其是故事、秘密两个标签的出现,赋予了艺术图书出版更多的想象空间,不再局限在传统的专业艺术出版,更朝着更多生活化、普及阅读的方向发展。

艺术类入选好书涉及到46家出版社,入选了2种以上的出版社有17家,入选1种的有29家。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入选10种居榜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和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各自入选9种,商务印书馆入选6种,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书画出版社各入选5种。

非专业出版机构与专业艺术出版机构在机构数量、入选图书上各自占据了50%左右,前者借助更多非艺术专业的选题和营销推广,对专业艺术出版社的传播影响力有很大的冲击。

三、生活类

2022年,生活图书榜单呈现出更加多样性的特点。

民以食为天,英国作者扶霞通过“吃东吃西”“奇菜异味”“心胃相通”以及“食之史”四大主题,用自己一贯的细腻与幽默笔触,生动描写了东西方饮食文化的各种差异和关于美食的精彩趣事。与之前上海译文出版社的《鱼翅与花椒》有异曲同工之妙。

疫情三年,大众对身体和疾病的认知得到了更多的普及,关注也空前提高。著名作家师永刚一部癌症治疗10年的亲历手记,也是首本涉及跨国治疗经验的交流书,既有自身的体验,也有专业的思考,更有大量真实案例做实证,是一本实用又诚恳的作品。它不仅涉及疾病的治疗,更对当下的生活方式进行了反思,并不断提醒读者,人没有什么可骄矜的,即便是自己的身体。与之相似的是中信出版社引进出版的《癌症传》,凭借翔实的历史资料、专业文献、媒体报道、患者专访等众多信息,向读者阐述了癌症的起源与发展,人类对抗癌症、预防癌症的斗争史。

大众读者也在更多地关注自身的改变,从思维和行动,一系列类似作品上榜,也体现了从媒体到读者的共同选择,如《土里不土气 : 知识农夫的里山生活》《5%的改变》《肥尾效应》《架思维:高手做事的方法》《自我的诞生》等等。

生活类图书的标签词云图很分散,生活、时间、情绪、学习、人生、决定、儿童、教育、阅读、锻炼、学习、癌症都是比较显眼的字眼,也再次验证了生活图书出版的外延更加宽泛,生活出版的选题角度更加多元。毕竟,阅读本身就是一种生活方式。

2022年,医生、自救、癌症、锻炼等几个词语的出现,也再次体现了疫情下读者对于身体健康的关注和焦虑所在。但随着疫情逐渐成为过去时,这类选题的出版需要更加谨慎。

生活类入选好书涉及到49家出版社,入选了2种以上的出版社有17家,入选1种的有32家。其中中信出版集团以入选10种居榜首,湖南文艺出版社入选7种,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和四川文艺出版社各自入选6种,人民邮电出版社、新星出版社各自入选5种。

随着阅读的日益碎片化、生活化,生活类图书的界限也越来越宽泛。也使得众多出版机构在生活图书的选题上有了更多的涉猎。比如排名前列的中信出版集团、湖南文艺出版社他们在自己的财经、文艺领域已经非常优秀。

四、少儿类

少儿类图书的原创力量在2022年的榜单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成为除了主题出版外原创图书占比最高的品类。杨志军的《三江源的扎西德勒》、薛涛的《桦皮船》、湘女的《勐宝小象》成为少儿类榜单前三名。

在传播影响上,少儿图书得到了更多来自直播、短视频的流量支持。电商儿童读物市场分析数据显示,2022年至今,童书直播场次占整体图书直播场次16%,比2021年增长近100%。相关数据还表明,电商图书垂类2021年销售总额较2020年增长超过110%,单场销售额过百万的账号超过300多个,童书类目2021年比2020年增长超过4倍。

但近两年少儿出版行业迎来大变局。在遭受疫情、双减、渠道转型等多重因素叠加之后,少儿图书市场增速放缓,变化迭现,各细分板块存在消长变化。2023年,后疫情时代,少儿图书市场如何通过营销传播尽快提振出版人的信心、提升读者的信任、提高市场的成长力量,是一个摆在面前急切的课题。

少儿图书出版的原创推广力度从标签词云可见一斑,中国、孩子、故事成为最显眼的几个词语,原创这个词语也成为排名靠前的标签之一。童书由于篇幅较短,组合为套装后可以提升定价、更利于推广,因此套装一词在最近两年都是一个被多次提及的话题。

绘本阅读和儿童文学依然是少儿图书出版的最重要板块,故事性是当前少儿图书内容的重要指标。在此意外,通过地理、博物馆、秘密、宇宙、动物、空间站这些词语也可以看出,儿童科普作品内提及的比例也在不断提升。

少儿类入选好书涉及到50家出版社,入选了2种以上的出版社有24家,入选1种的有26家。其中二十一世纪出版集团和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各自入选6种并列榜首,接力出版社、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各自有5种入选,童趣出版有限公司、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各自有4种入选。

少儿出版机构稳稳守住了自己的专业阵地。虽然中信出版集团、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等众多非专业出版机构也进军少儿出版,但读者和媒体对于少儿图书的专业度认知要求更高,这可能是少儿出版机构能够继续维持自己市场影响力的主要原因。

五、财经类

2022世界形势纷繁复杂,关注世界变化,成为财经领域的重要方向。中信出版社的超级畅销书《原则》的续篇《原则2:应对变化中的世界秩序》,以及本土原创作者李晓的《双重冲击:大国博弈的未来与未来的世界经济》分列榜单第一和第三。何晓的年度持续出版物《变量4:大国的腾挪》、引进作品《崩溃:社会如何选择成败兴亡》、《伯南克论大萧条:经济的衰退与复苏》、《疯狗浪:如何应对突如其来的剧变》也都榜上有名。此外,《纳瓦尔宝典》这样一本发表于Twitter等自媒体平台的文章、语录意外成为了一本畅销书让人有些意外,也再次印证了跨界营销的威力不可小觑。

这一年,AI和元宇宙成为两大热门话题。如榜单中的《AI未来进行时》《第四产业》《元宇宙与数字经济》《元宇宙改变一切》,这些书不仅成为科技界的热门话题,也占据了大众读者的各种眼球,数字藏品、数字经济、区块链等都是媒体关注的焦点。可以预料的是,这两大话题也会持续火一段时间,类似作品的持续出版和在传播影响力方面的提升都还会持续下去。

这一年,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的作品《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推出了最新的55周年新译本,并举办了一系列的纪念和探讨活动,继续将这部老书焕发了持续的生机。老书依然有春天,关键是如何做好营销传播。2022年,日本知名企业家稻盛和夫去世,他的作品也再次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也给这些作品后续的营销推广提出了新的课题:人不在了,书还在,影响力应该如何维持?

疫情三年,全球经济更多地转向关注本土,有关中国本土的财经图书出版出现井喷,中国和共同富裕两个词,是被提及较多的标签之一。同时,社会对于经济的担忧和关注也反馈到了财经类图书的出版上,经济、财富、衰退、金融危机成为财经图书被关注的重要标签之一。

财经图书出版有几个新的标签也在被更多提及,分别是绿色、数字、创新、宇宙、大国、博弈。

财经类入选好书涉及到35家出版社,入选了2种以上的出版社有13家,入选1种的有22家。其中中信出版集团以入选31种居榜首,中译出版社以15种居次席,机械工业出版社以9种位列第三。

财经出版的专业性,也使得这一类图书的入选出版机构数量较少,但中信出版集团和机械工业出版社在财经图书领域的地位依然很难撼动。中译出版社2022年仅仅抓住了元宇宙这个最火的概念,突出了一系列元宇宙与经济相关的图书,不仅增加了自己的收入,也极大地提升了自己的出版品牌和传播影响力,可以算是最大的赢家。

六、人文类

近几年的人文历史读物似乎进入了年代式的创作阶段,大家集中地把历史分成一段一段,然后再一段一段地进行剖析和解读,最后呈现在读者面前。比如2022年人文榜单第一名的《漫长的余生:一个北魏宫女和她的时代》,本书利用墓志等史料讲述了王钟儿漫长而又跌宕起伏的一生,还有从献文帝、孝文帝到宣武帝、孝明帝半个多世纪的北魏历史,当然也有被时代的惊涛骇浪席卷的许许多多人的历史。让人不禁想问,下一个解读的历史阶段轮到谁了?

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王蒙也出版了自己的新作《天地人生:中华传统文化十章》,围绕生死、天地、修身、君子、劝学等十大核心概念,全面解读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著名史学家许倬云越来越像一名世界观察家,《许倬云十日谈:当今世界的格局与人类未来》,围绕时代特色、思想与文化变迁、多元文化的融合、科技智能的进步转变、中外文明的比较互动等一系列主题展开,选择各个时代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关键节点,以对话的方式,还原鲜活案例的时代背景与历史源流。

榜单中还有三本有意思的书:《卡夫卡传:关键岁月》,这是《卡夫卡传》三部曲最先推出的首部曲,后者也是迄今为止内容最详实、体量最浩繁的一套卡夫卡传记。《喜:一个秦吏和他的世界》,作者从睡虎地十一号秦墓的主人这样一个不为人知的角色出发,展现一个卑微个体生命的若干面相,角度新奇。《秦汉的飨宴:中华美食的雄浑时代》,作为“分拣中国史”书系的又一作品,继古代服饰、经商历史、书法之旅后,聚焦秦汉的餐桌,寻味盛世饮食底蕴。

中国历史一直是人文类图书出版的重要方向,这个关注点2022年依然没有改变。排在后面的热门词汇依次是世界、社会、世纪、全球、时代、地理等。除此意外,历史类的图书标签都比较分散,各自出现的频率并不算高。

人文类入选好书涉及到45家出版社,入选了2种以上的出版社有19家,入选1种的有26家。其中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以入选18种居榜首,是排名第二的北京日报出版社(6种)和中信出版集团(6种)的三倍。商务印书馆有5种入选。

2022年的人文类入选出版机构名单,北京日报和广东人民的排名都高于中华书局、三联这几家传统的人文出版机构,让人意外。北京日报出版社主要是因为《漫长的余生:一个北魏宫女和她的时代》这本书,但这是该出版社与理想国图书品牌合作的;广东人民出版社则主要是因为《许倬云十日谈:当今世界的格局与人类未来》这部作品。

七、社科类

无论是出版行业,还是媒体传播领域,关注年轻人、年轻读者都是必须的,因为只有年轻人才能提供可持续的消费和市场。《毫无意义的工作》这本书成为社科类榜单,看似很无厘头,却剖析了困扰世人的当代社会病灶,深得很多年轻读者的心。包括排名第二的《制造消费者:消费主义全球史》,也是在从消费的角度为更多的行业提供了市场前行的参考与趋势。

关心女性群体,也是这份榜单体现出来的另外一个特点。在TOP30的榜单中,有八本书都与女性话题有关,比如《始于极限:女性主义往复书简》《看不见的女性》《成为母亲的选择》《守望者·人间世:初为人母》《有恨意但不离婚的妻子们》等等。女性话题很容易得到媒体的共鸣,但也容易成为双刃剑,需要出版机构在营销推广中更多关注。

有英国皇室引起的一系列事件,也使得《贫穷的质感:王梆的英国观察》这本书上榜。社科本身是一个有些枯燥的话题,但在营销推广中也需要不断融入大众的话题,贴合社会的热点,才能有更多的关注和影响力。此外,包括《南腔北调:方言里的中国》《未来吃什么:人类如何应对食物危机》《人类的未来,AI的未来》《流行病与社会》等几本上榜图书,都是从更通俗的角度为读者提供了严肃的社科解读。

正如商务印书馆党委书记、董事顾青所说,互联网时代的学术出版,也要有用户思维。更加需要关注用户需求,以“用户思维”,结合互联网工具和技术,让学术和社科作品拥有更加广泛的读者人群,而不是在小圈子里打转,才是出版的价值所在。

社科图书的标签中中国、世界、人类、社会都是常见的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2022年更为突出的是女性、敦煌、家庭和法律,也说明这几个方向的社科选题在2022年被更多地关注,尤其是关于女性的图书。

社科类入选好书涉及到42家出版社,入选了2种以上的出版社有20家,入选1种的有22家。其中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商务印书馆、上海译文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各自入选了7种,北京联合出版公司通过与图书品牌合作入选5种。

社科类出版机构的入选榜单依然比较平稳,传统的社科出版机构有着自己更好的品牌影响力和选题积累以及媒体号召力,广西师大出版社、商务印书馆、上海译文社、中信出版集团作为排名前四的机构,都分别在社科原创和引进两个领域占据了更好的市场地位。

八、新知类

分析2022年新知类的传播影响力榜单,有几个特点:

一是关于宇宙,随着中国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尤其是载人航天和空间站的发展,关于宇宙和航天相关的图书的传播影响力中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如《成为一颗星:宇航学员日记》虽然是一本外国航天员的作品,也成为了榜首。我们也需要有一本类似的国内航天员作品能够在2023年上榜。与这本书相似的还有榜单中的《宇宙小史》《人文地球:人类认识地球的历史》《航空航天纺织品探秘》《万物原理》等。

二是关于人体自身、疾病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图书关注度高。如《大脑传》《生命密码3:瘟疫传》《如何预防下一次大流行》《逆龄大脑:保持大脑年轻敏锐的新科学》《大脑通信员:认识你的神经递质》《动的海岸:一部白令海峡的环境史》等。近三年的新冠疫情,使人们对人类自身及疫情的关注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些关注度,在2023年还会有持续的热度,相关图书在传播营销时,依然还可以借助这一轮关注取得更大的影响力。

三是关于人工智能,随着AI技术的不断进步,大众读者对于科技知识、科普读物的关注度也持续提升。如《物理学家的智性冒险》《量子传》《上帝粒子:诺奖大师写给所有人的粒子物理趣史》《元素的盛宴》等。

尽管大众新知类的入选图书大多为引进版作品,但从标签的出现频率看,关于中国的内容并不少。人类的标签最为突出,其次是科学、宇宙、大脑、地球、历史、故事。从全球范围内,大家都在更多地关心人类的前途和命运,并努力地探索人类自身有宇宙的秘密,并期望从历史自然的历史中寻求答案。故事这个词在2022年的好几个分类标签中都有出现,图书的可读性、故事性似乎正在成为营销传播和读者认可的重要因素。

大众新知类入选好书涉及到41家出版社,入选了2种以上的出版社有18家,入选1种的有23家。其中中信出版集团以入选15种居榜首,译林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各自入选了6种,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各自入选5种。

从榜单作品看,大众新知类图书主要依靠引进,因此中信出版集团、科学出版社、商务印书馆、译林出版社几家出版机构也就顺利成为入选图书较多的4家机构,尤其是中信出版集团通过引进版作品,已经连续三年成为大众新知类入选榜首,国内的大众新知类原创作品出版依然任重而道远。

九、主题出版

2022年的主题出版榜单呈现出更多的多元性。

2008年北京奥运会长篇报告文学《五环旗下的中国》作者孙晶岩在2022年继续创作了中国东奥的作品《中国冬奥》,不管是媒体热度,还是内容创作,都格外扎实,全景记录了北京2022年冬奥会从酝酿、申办到筹备,充满曲折、艰辛、挑战与机遇的历程,最终也成为榜单前三的作品。

《我用一生爱中国:伊莎白·柯鲁克的故事》是一部反映中华人民共和国“友谊勋章”获得者、国际共产主义者、百岁老人伊莎白·柯鲁克百年人生的报告文学。作为“五个一工程”奖优秀作品,还入选了2022年4月“中国好书”榜单。尽管对很多人来说伊莎白·柯鲁克这个名字很陌生,但通过图书的营销传播,连人带书一起都得到了很大的影响力提升。

作家季栋梁根据西海固的扶贫史创作的《西海固笔记》,记录江汉平原的农民漫长艰苦创业史的《天露湾》,真实讲述了一位基层教育工作者张桂梅的同名图书《张桂梅》,记录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的作品《乡村造梦记》,这些主题出版作品都是通过更多来自普通人的视角和描写,突出了时代的宏大课题,更具有传播话题、更接地气。

值得关注的是,一部以网络文学作品为基础的作品《重卡雄风》上榜。这部书讲述了一家三线重卡汽车制造厂,迎难而上、勇于改革、自主创新,由弱变强直至傲视群、成就中国制造的做事。这似乎给主题出版提出了一个新的选题和传播方向。

2022年是主题出版的一个特殊年份,因为“二十大”的成功召开,这一年中国、中国共产党成为最受关注的两大标签。在各种主流媒体中频繁出现的各种主题推广词汇也同时出现在出版的图书标签中,分别有:新时代、现代化、中国式、共同富裕、强国、扶贫等。但主题出版的时效性比其他类别图书更强,因此2022年的图书标签在2023年可能会有较大的变化。

主题出版类入选好书涉及到70家出版社,入选了2种以上的出版社有19家,入选1种的有51家。其中人民出版社以入选13种居榜首,另外有5种是与其他出版社联合出版;广西人民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各自入选了4种。

主题出版从前几年的一个概念出版,已经逐步衍生成一个独特的品类出版,出版社都纷纷把主题出版列为年度出版工作的重要部署之一。从入选的机构名单看,出版机构入选数量也是各大分类榜单中最多的、入选图书数量最分散的,出版机构对于主题出版的市场争夺愈发激烈。

结语:相信营销传播的力量

在这个流量为王的时代,图书传播影响力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

从前面的榜单看出,无论是那个分类榜单,他们都已经体现出了几个非常显著的传播特征:一是与时事和社会热点结合更加紧密,即使是像社科、人文、文学这样偏文学表达的类型,也需要更多借助热点话题才能增加自己的传播影响力;二是跨圈的传播影响力在大大加强,来自于有声、短视频、直播、影视IP的影响力不仅会影响到图书的营销选择,甚至还会影响到选题策划;三是年轻读者的阅读习惯、消费特点逐渐成为新的传播受众,毕竟年轻人才是主流的消费人群,抓住了年轻人,才抓住了未来。

所以,对于2023年的图书传播影响力,可以归纳为三个关键词:抓热点、跨圈层、年轻化。

作者:李星星

终审:令嘉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学习

随时随地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