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纵观父亲一生,他就是一个为敦煌而生的人——百道网专访《敦煌人生:我的父亲段文杰》作者段兼善

作者:刘瑞丽   2022年09月12日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百道编按】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段文杰最新传记《敦煌人生:我的父亲段文杰》,是段文杰独子段兼善历时多年、翻阅大量文献、收集众多资料、整理父亲相关往来书信写作而成的,包含了很多“独家”内容,向读者呈现了更立体全面的敦煌学“领军人物”段文杰。百道网专访本书作者段兼善,请他介绍本书的创作出版故事,以及他眼中被誉为“大漠隐士”的父亲和莫高窟人。

《敦煌人生:我的父亲段文杰》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作者:段兼善 著
出版时间:2022年05月

半个多世纪里,秉承“莫高精神”的主体,是以常书鸿、段文杰、樊锦诗等为代表的一代又一代的敦煌人。大家称常书鸿为“敦煌守护神”,段文杰为敦煌学“领军人物”,樊锦诗为“敦煌女儿”,三位精神一致,特色各异。

段文杰扎根大漠六十多年,把青春和热血都献给了敦煌,曾创下敦煌壁画个人临摹数量之最,也是敦煌学研究的集大成者,是“莫高人”和“莫高精神”的杰出代表。他在敦煌石窟文化艺术遗产的保护、研究和弘扬事业上做出了开创性的突出贡献和卓越的成就;不仅通过各种举措推动敦煌石窟群的保护工作走上科学化、现代化的新阶段,并为文物保护培养了一批优秀的髙科技人才;通过大量的编辑出版工作,创办学术专刊,连续举办多种形式的国内外学术和艺术交流活动,团结国内外敦煌学者,谱写了敦煌学研究的新篇章;不仅扭转了中国敦煌学一度落后的被动局面,还促进了国际敦煌学的新态势新发展。

2022年5月,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段文杰的最新传记《敦煌人生:我的父亲段文杰》。这本书是段文杰独子段兼善历时多年、翻阅大量文献、收集众多资料、整理父亲相关往来书信写作而成的,可谓目前市面上详尽、完整、可信的段文杰传记。本书共分九章,立足于跌宕起伏的大时代背景,完整呈现了段文杰先生在解放前、新中国成立、反右派斗争、“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等不同时期对敦煌莫高窟的守护、传播和弘扬。作者段兼善以青年段文杰从国立艺专毕业后,如何怀抱梦想、历经波折抵达敦煌为开篇,通过壁画临摹、科学研究、石窟保护、举办展览、学术研讨、出国交流等一个个切实有力的故事段落,讲述段文杰亲历新中国成立前的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新中国成立后的敦煌文物研究所以及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如何促成敦煌研究院建立的沧桑旅程、辉煌人生。

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顾问、中华书局编审柴剑虹表示,阅读全书,我们看到了和段文杰在鸣沙山麓、宕泉河边共同守护、研究敦煌的许许多多仁人志士,看到了一个同呼吸共命运的坚强群体;还看到了国内外许多关注、支持敦煌文物保护与研究的热心人,其中有研究院同仁,有院外同道,当然也不乏有真知灼见、战略眼光,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领导。“即便是在遭受委屈、磨难,最艰苦的岁月里,段先生也绝非单枪匹马孤独的奋斗者,而是一位在大风大浪中被众人理解和拥戴,与大家同甘共苦的引领者。这正是这本传记的一个重要特色。”

百道网专访《敦煌人生:我的父亲段文杰》作者段兼善,请他介绍本书的创作出版故事,以及他眼中被誉为“大漠隐士”的父亲和莫高窟人。“纵观父亲一生,他就是一个为敦煌而生的人。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拨冗一览。”段兼善说。

《敦煌人生:我的父亲段文杰》作者:段兼善

“我有必要将父亲平凡而独特、艰苦而充实的一生记录下来”

百道网:市面上已出版过您父亲多种传记和回忆录,如,《百年敦煌——段文杰与莫高窟》《敦煌之梦》《敦煌是我生命的全部》等,您创作这本书的初心是什么?

段兼善:虽然之前有过这几本书,但父亲去世后,通过在追思会上聆听父亲的老同事和一些国内敦煌学者的发言,又在整理父亲遗物时,发现了一些新的资料,结合自己的感受和了解,我认为有必要从我的视角出发,将父亲平凡而独特、艰苦而充实的一生记录下来,给关心敦煌的读者提供一个了解敦煌石窟文物保护研究和弘扬事业的渠道,对我自己而言也是一种鞭策。

百道网:身为段文杰的独子,您写这部传记,是否会更多地呈现给读者与段文杰先生有关的独家材料?这本传记和其他作品相比,有哪些特点,最大的出版意义是什么?

段兼善:本书中采用了一些以前没有展现过的资料,主要是描写父亲在敦煌六十多年的心路历程,如,在临摹和研究工作中的内心思考和感悟,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困难的应对和抉择。写这本书的主要意义在于:人生总会遇到一些坎坷和挫折,当身临困境时,只有勇于面对,不忘初心,执着坚守,才能战胜困难,取得成功。


百道网:能否总结一下,您所理解的段文杰对敦煌的贡献和情感,和常书鸿、樊锦诗在哪些地方一脉相承,在哪些地方各有千秋?完成这本书后,您对父亲和他的工作情况、敦煌情结、人生态度,有了怎样更深入的理解?

段兼善:常书鸿、段文杰和樊锦诗在对敦煌遗产的由衷的热爱和坚定的守护上是一脉相承的。老一辈的莫高窟人,孙儒僩、欧阳琳、史苇湘、霍熙亮、关友惠、万庚育、李贞伯、施萍婷、贺世哲、李永宁、刘玉权、张学荣、李振甫、李云鹤、李复、范华等,都有这种情怀,并传承至今,包括后来者和直到现在还继续为敦煌遗产的保护研究和弘扬努力工作的研究院全体职工。

常书鸿先生在20世纪40年代放弃法国优越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来到艰苦的大漠戈壁,是研究所首任所长。为抢救敦煌遗产、守护敦煌石窟、宣传敦煌艺术,常先生做出了重大贡献,他是敦煌事业的开创者 。段文杰1946年到达敦煌莫高窟,在壁画临摹和石窟内容调查工作中成果突出。改革开放后他身体力行推动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和弘扬,开山辟路引领敦煌石窟保护工作走上现代化科学化的新阶段,多种举措促进敦煌学研究蓬勃发展,开创了各类人才培养的新机制,为敦煌事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础。樊锦诗20世纪60年代从北京大学毕业来到莫高窟后,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在敦煌莫高窟,克服了工作生活中的诸多困难,为敦煌事业奉献了青春热血。在石窟保护、考古、洞窟排年、应用数字化技术保存宣传敦煌石窟艺术方面,开辟了新空间,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通过这本书的写作,我觉得父亲对敦煌的热爱刻骨铭心,始终如一,真正把莫高窟视作精神家园。他有一句话“莫高窟是我家,我把毕生的精力都奉献给了保护、研究、弘扬它”。我认为这句话既是他的自我评价,也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


所有“莫高窟人”都在工作岗位和专长领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百道网:本书除了记录您父亲的敦煌人生,还写出了许多共同守护、研究敦煌的仁人志士和国内外支持敦煌保护与研究的热心人,您在采访、研究资料,和他们接触时有哪些印象深刻的故事?请和我们做一些分享。

段兼善:老一辈的莫高窟人在早期的艰苦环境中,克服困难,集思广益,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用他们在临摹与研究中的成果为敦煌研究院留下了浓墨重彩。改革开放后,他们意气风发,夜以继日,积极撰写研究论文,为改变“敦煌在中国,研究在外国”的被动局面付出了艰辛的努力。老研究员史苇湘不仅在“敦煌莫高窟内容总录”的修订工作中严查细核,拾遗补漏,还废寝忘食、争分夺秒地为《中国石窟——敦煌莫高窟 》图册和《中国美术全集——敦煌卷》赶写了高质量的论文;资深研究员孙儒僩到敦煌后,一直从事石窟保护方面的工作,在指导洞窟加固、修缮、文物搬迁、修复、馆舍设计修建等工作中,奉献了毕生心血和才智。总之,所有的莫高窟人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和专长领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香港爱国人士邵逸夫先生得知敦煌文物保护需要资金时,慷慨解囊捐款一千万港币,用于安装玻璃屏风以保护石窟壁画和彩塑。日本著名画家平山郁夫举办个人画展筹款2亿日元,捐助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工作,敦煌研究院在此基础上成立了“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他还积极奔走,多方联络,促成了“敦煌莫高窟保护研究陈列中心”援建成功。在帮助支持敦煌研究院培养各类人才方面更是尽心尽力。日本创价学会名誉会长池田大作先生是一位关心敦煌的友好人士,他曾率先向敦煌捐赠科研仪器和野外工作车辆,还特别支持我父亲呼吁敦煌流失海外文物回归故里的倡议,他说:“这些文物只有回归到它原来的地方,才更有意义。”在他和西川杏太郎等人的努力下,著名书法家青山杉雨的儿子青山庆示先生将其父亲收藏的八件敦煌藏经洞文献,亲自送回敦煌研究院。还有一位日本老人山口节子,1958年在东京观看了敦煌壁画摹品展后,心心念念想到敦煌来看洞窟壁画,直到80年代初期,才有机缘来到莫高窟参观,她把多年积攒的一千万日元捐给研究院,还热泪盈眶地对父亲说:“终于来了,太高兴了!捐这点钱是我的心意,像沙粒一样微小,也像沙粒一样真实。”还有一位女大学生越智佳织,原本准备了两百万日元来中国留学,不幸遭遇车祸罹难,为了她生前热爱敦煌的心愿,她的父母越智嘉代秋和越智美都江将这笔钱捐给了敦煌研究院,这两件事情充分表现了日本普通民众对敦煌的崇敬、热爱和对和平的向往。

这些事对我触动很大,我将他们都写进了《敦煌人生——我的父亲段文杰》这本书里。

百道网:请用一到三个词语概括父亲在您心中的印象。

段兼善:求真务实,心胸开阔,开拓进取是他留给我的印象。纵观父亲一生,他就是一个为敦煌而生的人。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拨冗一览。

以重大事项为主线来确定章节,别开生面的装帧设计亦为本书增色

百道网:写作《敦煌人生——我的父亲段文杰》的过程中,您遇到哪些困难,是如何克服的?

段兼善:父亲去世后我就有心写一本书,作为他的自述《敦煌之梦》的补充,而且要以我的视角来看待父亲的一生际遇和轨迹,由于在整理父亲遗物时,发现了一些外界来信,部分日记、笔记和部分手稿,从父亲的追思会上,也听到父亲的同事和国内学者的发言,联想到我所知道的父亲的一些往事,内容还比较丰富,值得写出来。但是写作的结构和顺序如何安排,费了些思考。最后以重大事项为主线来确定章节。面对丰富的材料如何选择也费了些功夫。另外,我不是专业搞文字工作的,在写作技巧和修辞用语上,也有诸多欠缺,只能硬着头皮坚持写作。

百道网:能否介绍一下本书落地浙江人民出版社的机缘,这次合作该社留给您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出版过程中,编辑们主要给予了哪些帮助和支持?

段兼善:浙江人民出版社是个很有名的出版社,有魄力,有眼光,出版了大量有影响力的图书,集中了很多优秀编辑人员。这本书有幸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我以此为荣,深表谢意。

恰逢浙江人民出版社余慧琴编辑联络我,有意再版父亲的《敦煌之梦》,但这之前我已答应青海人民出版社再版此书,不能违约。在通话中,我提到自己正在写一本回忆父亲的书,余编辑当即表示,希望我尽快写出,交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余编辑的热情和信任感动了我,我立即加快了写作的速度,及时将初稿寄给了余编辑,请她过目并指导。她看后表示基本可以,对结构和内容提出了一些修改建议,我随即进行了增补和删改;二稿之后又和余编辑多次沟通,交流,反复校对修正后,终于进入出版正式流程,于6月正式上市。

这次和浙江人民出版社的合作非常愉快,他们不仅在文章结构和语言表述方面给予帮助指导,还对这本书做了有创意、别开生面的装帧设计,为本书增色不少。书中的插图安排也紧扣文字的内容,相当吻合。在此,我向浙江人民出版社、余慧琴编辑和她的同事们的敬业精神和辛勤劳动表示深深的敬意和感谢。

百道网:接下来您的研究和创作计划是什么?

段兼善:其实,我一直在做借鉴敦煌、推陈出新的创作探索,也曾完成了一部分作品,但是我觉得还没有达到理想的境界,究其原因还是对敦煌艺术传统的研究和认识不够深入,需要做进一步的努力,在创造性的转化和创新性地发展方面,争取达到一个新的层次和新的境界。

作者:刘瑞丽

编辑:道之

终审:令嘉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学习

随时随地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