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这永不熄灭的厨房炉火,是孩子当下最需要的逆境教育和生命教育

作者:刘瑞丽   2022年04月18日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百道编按】癌症防治是健康中国的重要行动之一,也一直是两会关注的重点话题,自3月5日两会开幕以来,已有多位代表、委员针对癌症防治陆续发声。一项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平均每天有一万两千多人被新确诊为癌症,平均每分钟就至少有八个人。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于2022年3月推出的长篇儿童小说《露天厨房》,聚焦与肿瘤医院相邻的一方小小的厨房,抒写癌症病患及其家属的喜乐悲欢,给孩子带来关于疾病和死亡、关于生命观等的思考;用来自家庭、都市、时代和生命的爱,激发并滋养中国孩子的善良天性。

《露天厨房》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
作者:荆凡
出版时间:2022年03月

爱与创造有着抵御时间和死亡的无边力量

儿童文学作家荆凡是湖南宁乡人,现居北京,师从著名诗人张枣。《露天厨房》是她继长篇小说《颜料坊的孩子》和《遥远的彩虹班》后的又一力作。她的作品曾入选2018年度“中国好书”、第三届京东文学奖五强,并获2018年冰心儿童图书奖、浙江省第十四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

荆凡透露,自己从小就害怕死亡。她小时候生活在乡下,有一次去找一个小伙伴玩,贸然闯入他家,正好撞上他奶奶临终。当天,老奶奶去世了。晚上,葬礼的喧嚣声声入耳,让她无比恐惧。“因为害怕死亡,我也害怕重大的疾病,害怕亲友的离开……我深知,疾病和死亡是我们每个人都无法躲过的命题。”

作为个体的我们,应该如何用自己的力量从对死亡和疾病的恐惧中突围呢?有什么是可以在爱里创造,同时也在创造里获得爱的呢?荆凡想到了文学,想到了写作。她笃信文学可以让我们创造时光,创造爱,创造世界,笃信这样的创造可以连接人心,超越生死,可以从命运的千疮百孔中折射出如钻石般闪耀着的真、善、美。

一个偶然的机会,荆凡看到了关于江西省肿瘤医院旁边一家爱心厨房的报道,深受感动。后来她发现,在郑州等城市,也有着同样的“抗癌厨房”。她决定以此为背景,构思一个故事。凑巧的是,当这样一个创作想法闯入她的脑海之后,她读到了一段话:“如果你缓缓把手举起来,举到顶,再突然张开五指,那恭喜你,你刚刚给自己放了一个烟火,一次最多放两个。可你知道吗?如果你缓缓把手伸过来,牵住我,那么在我心里,是烟火千千万万朵。”这带着轻盈的诗性浪漫穿越时光的文字,让荆凡真切地相信爱与创造有着抵御时间和死亡的无边力量,她也把它化作一个情节,和她对生死的理解一起加入了《露天厨房》这个故事里。

因为关乎生死,所以《露天厨房》努力将露天厨房和肿瘤医院这两个有着紧密关联的特殊空间作为生与死的两种象征,作为两根坐标轴,尝试构筑和发展一个兼具写实和写意特色的故事空间。

因为关乎生死,这个故事天然显得有些沉重,而故事里的日常、爱和儿童性本身可能是需要表达得很轻盈的,二者之间的张力就像自行车的链条,需要骑车人根据路况和其他因素在紧张和松弛之间转换,否则无法顺畅行进。幸运的是,因为知道不容易,荆凡在创作的时候索性采用了比较放松的“游戏”心态,也告诉自己要顺势而为,所以,在轻和重的拉锯较量中,她得以赶走恐惧。

孩子们正需要这样的逆境教育、生命教育

《露天厨房》用11岁女孩夏子的视角,讲述了围绕在一个“抗癌厨房”周围的感人故事。夏子的爷爷奶奶在肿瘤医院旁边的一条巷子里经营早点店,一次偶然,一位妇人借用锅灶给生病的孩子做饭,从此,一个充斥着烟火和人声的露天厨房就在小巷里慢慢成形,无数病人及其家属从这方小天地里获得慰藉和温暖。也是肿瘤患者的爷爷临终时定下两条规矩,一是病人家属来厨房做饭不能收钱;二是露天厨房的炉火不能熄灭。夏子善良的父母一直秉持和坚守着这两条规矩。

“巷子三米多宽,大概三十米长,由一栋居民楼和一道围墙相拥而成,也是另外一栋楼的出口。夏子家的早点店就在这栋楼的一层。这间早点店同样年代久远——夏子的爷爷奶奶去世前就经营着,后来才由父母接管。店铺很小,只有两米来宽,紧凑地摆着服务了很多年的蒸笼、炸锅和其他用具。每天早上,这里都热气腾腾的:蒸饺和包子像小女孩的脸一样惹人爱,表面波澜不惊的粥内心火热一团,油条在热油里舒展、翻滚……

“在这早点店之外,就是夏子家的露天厨房。

“巷子原本是不可以做厨房的,不过,它还是成了一个厨房。两边一字排开的十几张桌子是用来备餐的,有新有旧,高高低低的,颜色、样式也各不相同:有的似乎是传了几代人的,用得包了浆;有的桌腿上还补着加固木条;有的曾经是电脑桌;还有的上面不知道被哪个淘气的孩子刻了字……在各色桌子的旁边,立着一个个煤炉。大部分炉身都旧得有些生锈了,也有一两个簇新的,大概刚添置不久,还像个新来的插班生一样,和周边的一切格格不入。那炉里的煤球,一天的大部分时间都吐着红舌头,没人用的时候下面的炉门关上,只留一丝缝,上面坐着水壶。在离早点店门最近的桌子边,放着两个三层的铁架子:一个底层摞着十来个汤锅和十来个炒锅,中层放着两摞砧板,大概有十几块,最上面一层则摆满了调料;另一个上面放满了各种高压锅、砂锅。架子旁边地上的铁桶里,还放着一排切菜的刀,刀的把手一个个油光发亮……

“夏子和冬子都喜欢这个露天厨房,一到周末或者节假日,两个人就会手拉着手赶过来。”

夏子姐妹小小年纪便被祖辈和父辈的善举耳濡目染,也在与月芽儿、秦大爷夫妇、茉莉姐姐、小雨点、白露妈妈等癌症病人和家属这一特殊的苦难群体,以及以任医生为代表的医护人员的相处中感悟到良善、仁爱、勇敢、刚毅、相濡以沫等珍贵的精神品质,获得了深刻的生命教育。

作品从两个厨房写起,从家里的厨房写到露天厨房,再牵出借用这里做饭的肿瘤医院癌症患者及其家属,这样的叙述暗含深刻的寓意。江苏省作家协会原副主席汪政表示,本书通过对多种癌症病人的描写,让读者清楚看到疾病对生命的摧残和人们对生命的珍惜,将大爱融入到小说的情节中,而当下的孩子正需要这样的逆境教育、生命教育。小说通过病患及其家属对抗病魔并重拾信念、医护人员和周围爱心人士的守望相助这样的一段段故事,营造有利于儿童心灵成长的爱的氛围:人间有爱,病人有爱,亲情有爱,童心有爱,社会有爱。作品人物众多且性格多样,故事起伏跌宕,体现出结构复杂性和故事多样性的魅力。

一炉永不熄灭的炉火是社会温暖,是生命之光

这是一个与肿瘤医院、与病人和病痛、与死亡和离去有关的故事,但看完整本书,我们会发现,故事的基调并不悲观,而是寓希望于苦难中,化悲伤为勇气,具有抚慰心灵的醇厚而温暖的“味道”。这是为什么呢?有读者谈到,这大概是因为三个原因。

一是因为爱。露天厨房其实就是“爱心厨房”,在这里可以看到亲子之间、夫妻之间、朋友之间、医患之间、陌生人之间的相互鼓励、爱护与扶持。爷爷定下的两条规矩:“病人家属来厨房做饭不能收钱”象征着爱的无私付出,“露天厨房的炉火不能熄灭”象征着爱的不断传递,小厨房里的大爱心闪耀着人性的光辉,照亮了生命中的幽暗之路,让人有不断前行的勇气。

二是因为美。这部小说的一个突出亮点是作家一如既往地用优美的语言表达了童心之美。童心是天真烂漫的,是纯净善良的,也是无忧无虑的。夏子、冬子、月芽儿、袁源、小雨点……小说中的这些孩子个个活灵活现,将童心之美呈现得淋漓尽致。美的语言和场景也在书中随处可见,它唤醒我们的童心,让我们的心像孩子一样简单、快乐、容易满足,感觉磨难、疾病等也不过像是一个游戏,不那么令人恐惧和让人沉重了。

三是因为烟火味。作家在小说中反复描写了烟火味和美食,不论是清晨还是深夜,露天厨房里总是热气腾腾,蒸饺、包子、油焖大虾、四喜丸子、苦瓜炒鸡蛋、清炒红苋菜……出入露天厨房的病人家属总是变着法儿做出病人爱吃的美食。有烟火的地方就有温暖,有美食的地方就有生机,烟火和美食里其实饱含着家和亲情的味道。荆凡将露天厨房和肿瘤医院放在一起是非常巧妙的设计,一个象征着生,一个象征着死,在这生死之间,人们用炉火燃起希望,用美食抵御悲伤,用烟火味让人深信人间值得。

“一炉永不熄灭的炉火不仅满足了患者的口腹之欲,也激发起他们对生的渴望,感悟到生命的美好,给他们带来社会的关爱、温暖与力量。露天厨房的炉火已经不是通常意义上的炉火,而是人世间一道温暖亮丽的风景,是生命之光,也是这部小说最温暖最鲜明的底色。”凤凰传媒编委会成员、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原总编辑汪修荣说道。

荆凡表示,“如果你从这个故事里读到了我们在这个时代面对困境时的不幸和希望,看到了绵密的命运之网中透出的光芒,获得了哪怕些许的感动、温暖和启示,抑或是开始了关于生活、生死、生命真相和智慧的思考,这不是来自我,而是来自那些在平凡的现实生活中创造奇迹的人们,尽管这个故事与他们的真实生活有一定的距离。”

那些创办“抗癌厨房”的人,那些和疾病顽强斗争的普通人,那些有着无私大爱的医护人员……是他们最珍贵的善意和爱,他们对苦难的坚韧态度、对生命的尊重与执着坚守,在时空长河里闪耀如光,而这光芒指引荆凡创作出了这个故事,也滋养和照亮了我们所有人。

(本文除了用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提供的资料外,还参考生命教育网的文章《小厨房里的大爱心——读荆凡新作<露天厨房>》,作者曹专。)

作者:刘瑞丽

编辑:道之

终审:令嘉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学习

随时随地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