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喜福会》作者再出新作,谭恩美《往昔之始》书写私人化的生活

作者:穆穆   2021年03月09日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百道编按】作品蝉联《纽约时报》畅销书榜四十多周的华裔女作家谭恩美,以一万五千封邮件为基底,首次对外界公开她的心声与过去。在这部作品里,读者将见证她的家庭与先辈,她那些神秘如幽魂的故事的灵感来源。正如她自己所说,这是一部极其私人化的作品。百道网专访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以下简称外研社)综合出版事业部“互文”工作室主任、“谭恩美作品系列”项目负责人张颖,和责编徐晓雨,透过她们的叙述走入谭恩美的世界。

谭恩美

“哪些时刻你能抹去,记忆并不允许你选择。”著名华裔女作家谭恩美在她最新的自传《往昔之始》这么写道。

《纽约时报》畅销书作家玛丽·卡尔这么评价《往昔之始》:“这是近十年来我读过的极佳自传,谭恩美在记忆与想象中扣人心弦地走钢丝。我们知道她有召唤鬼魂的魔力,而她的记忆力和侦探般的往事翻寻能力也着实令我惊叹。我合上书,过了一会儿又翻开,我在想:她是怎么做到的?”

《往昔之始:谭恩美自传》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作者:[美] 谭恩美(Amy Tan) 著
译者:李军,章力
出版时间:2020年11月

一万五千封信件促成《往昔之始》

最开始时,谭恩美并没有意识到自传《往昔之始》将诞生。那时,她正以她一贯的小说家身份,创作《奇幻山谷》。在创作的过程中,她不断与编辑丹尼尔信件交流,有时是争吵,有时是述说。那些具有私人色彩的英文信件在因特网上奔驰,投入编辑的电子邮箱,不知不觉,像滚雪球般,竟达到了一万五千多封。

因为是私人信件,又和编辑常有争论,谭恩美在信里喷涌地述说自己的思路与立场。信中的文字没有框架的束缚,信马由缰,宛如一副凌乱但风格十足的拼贴画。丹尼尔身为编辑,敏锐地嗅探出,邮件承载着破碎但庞大的情感历史,有着撼动人心的力量,就像谭恩美以往的书:《接骨师之女》《奇幻山谷》,以及那本出版后蝉联《纽约时报》畅销书榜四十多周,又被改编成同名知名电影的处女作《喜福会》。

《喜福会》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作者:(美)谭恩美(Amy Tan)著;李军,章力译
出版时间:2017年11月

《接骨师之女》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作者:(美)谭恩美(Amy Tan)著;张坤译
出版时间:2017年11月

《奇幻山谷》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作者: [美] 谭恩美
译者:王蕙林
出版时间:2017年10月

谭恩美并不认为丹尼尔的想法是一个好主意,但最终接受了他的提议——结合这些邮件,写一本新书,写一本关于她自己的自传,也就是《往昔之始》。

谭恩美自认自己并非是个自律的作家,如《奇幻山谷》,她整整写了八年多。在开始写《往昔之始》前,她有些战战兢兢,甚至为自己定下每日交稿的量,以此督促自己。没想到,一动笔,一切束缚被抛在脑后。那些潜藏在脑海深处的记忆,裹挟着汹涌的感情,被一一召唤回来,构成她对于自己过去最诚实也最忠诚的自述:她自己的成长,谭家的故事,她的先辈。

喷涌式的感情描绘,一万五千封邮件的你来我往,使得《往昔之始》相较于以往传统的自传,显得如此众不同、颠覆传统。它摒弃了传统的按时间推进的“编年史”式叙述,发散式地用情感来布局,让这些情感模块最终合成一部充满张力的回忆录,比起传统自传,它似乎更像一副拼贴画,或是一本剪贴簿。

非虚构写作展现私人化生活

谭恩美对《往昔之始》的出版坐立不安。她曾在某次采访里坦言,她已经很习惯接受评论家们批评她的小说,但这次不一样,因为里面都是些更私人化的东西。 

两位受访人表示,谭恩美的《往昔之始》相较于以往的小说,可以说完全展露了谭恩美真实的血肉。

第一次让那些虚构作品中时隐时现、亦真亦幻的人物原型,从“幕后”走到“台前”,像她的妈妈和外婆。她们以往作为谭恩美的缪斯,活跃在各种小说中。 

而那些一直“缺席”的,也首次从谭恩美的记忆长河里被挖掘出来,那就是她以往作品里极少提及的父亲。

全家福

谭恩美在《往昔之始》里坦言道,以往的作品里父亲出现很少,是因为他去世得太早。在她的记忆中早被理想化,而难以见真实面目。而这一次,作为高材生和虔诚基督教徒的父亲正式进入读者眼帘。此次《往昔之始》里,收录了谭恩美父亲早年用禄莱相机拍摄的成百上千张的照片,极为珍贵的全家福,让读者一睹这个传奇家庭的风采。

此外,谭恩美花了专门一章,讲述了她对父亲长达几十年的误会并最终懂得父亲的故事。亲密、芥蒂、遗憾、和解。相较于热烈而“相爱相杀”的母女情,谭恩美与英年早逝的父亲最终产生了一种穿越生死的默契,而这一过程她用了近五十年。

她的华裔视角,像是太平洋孤独的灯塔

最为读者称道的,是谭恩美在东方与西方之间游走的独特叙述视角。而谈到这种视角的起源,不得不回到她独特的华裔身份上来。

在上世纪四十年代,谭恩美的父母侨居至美国,不久谭恩美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出生。这样的生活,带给了她与美国人或中国人不一样的体验。她生长在美国,对于中国文化来说,她是“他者”;但另一面,在美国,她又是个特色鲜明的亚洲姑娘,黑眼睛、黄皮肤。在家庭中,她又不断接触到中国文化的“二手信息”。她站在两种文化间漂泊,宛如太平洋的灯塔,守望着两岸。既在凝视,又在被凝视。

这使得她的作品呈现出了西方与东方的双重视角。一面,是作为美国人的她对充满奇情的东方故事的描述,像是《接骨师之女》中对龙骨、北京猿人、制墨世家、接骨神药的描述,或是夸张地对中国古老习俗的阐述。美国读者则透过谭恩美的书本,凝视着中国文化。

另一面,是作为华人移民的她对古老东方的寻根,和对同样漂泊着的华人的共通情感的寻觅。尽管谭恩美直言自己不是中国文化或移民体验题材的作家。

如她在《喜福会》里所写,女主人公吴菁妹在结局中来到中国,和她失落的姐妹们见面。她说道:“当我们乘坐的火车离开香港边界,驶入中国深圳的那一瞬间,‘我’感到自己有点异样。‘我’能感觉到前额的皮肤在不停地颤动,全身的血液正顺着一条全新的通道在奔腾,浑身骨头也阵阵作痛,那是一种旧有的、熟悉的疼痛。我想,妈妈以前说的话是对的,‘我’正在变成一个中国人。”

此次的《往昔之始》也不例外,它记录了许多关于谭家在美国漂泊、挣扎求存、努力向上的故事。像是谭恩美在旧金山湾区里的成长,谭家先后搬过十几次家却从未放松过对孩子的培养的经历,这无疑能引起许多移民家庭,尤其是华人移民家庭的情感共鸣。

先辈与家庭,是永无止境的主题

除了华裔视角,“先辈与家庭”,也是谭恩美文学创作的一大主题。这一主题在她的创作生涯中自发地涌现,是起点,也是永无止境的路途。

两位受访人认为,谭恩美对“先辈与家庭”的关注,受到了家庭里女性们的影响。一直以来,谭恩美和母亲感情深厚,尽管时有矛盾,但一直相互陪伴,走过家庭中的每一次坎坷,直到母亲溘然长逝。

“就像我妈,以前我只觉得她给我讲的故事很沉闷,有时很吓人,又悲惨。直到后来我才明白她真正的意思:别走你妈走过的路,要坚强,不能让别人摆布你的生活。”谭恩美这么写道。

谭恩美的母亲告诉过谭恩美许多关于母亲自己的故事:母亲凄厉的童年,目睹外婆自尽而亡;不幸的第一段婚姻,丈夫因为母亲的美貌而与她结婚,但这一段婚姻却以失败告终,母亲在婚姻里没有品尝到幸福的滋味,只有斥满血与痛的殴打。

《往昔之始》中谭妈妈18岁时的照片,图注配她的原话“我就是因为漂亮吃的苦” 

又或者是谭恩美外婆的故事,在纷纭变幻的时代,在关系错综复杂的家族,她的苦难有口难言,终于无法忍受,无声地杀死自己。

外婆生前最后一张照片

这些真实的苦难,宛如蚌贝,于家庭中女性们的生涯里磨练,最终在谭恩美的笔下结成了珍珠般的精彩故事:《喜福会》中日夜思念中国女儿的菁妹母亲,《接骨师之女》中因母亲患上阿尔茨海默病而自责的女儿露丝,《奇幻山谷》中沦落风尘的混血女孩儿薇奥莱,她们都有着似曾相识的影子。

而在《往昔之始》里,读者将再一次见证这些小说共同的情感核心。那些故事的原型们,在这部由家庭资料、照片、日记和书信唤起的回忆录里,一一登场,谭家真实的过往缓慢涌现。

不过,需要强调的是,尽管家庭与先辈们承担着重要的角色,但谭恩美反对读者以“按图索骥”的方式阅读她的小说,将虚构角色与真实人物“对号入座”。在她看来,家族故事与其说是小说的原型,不如说是她文学创作背后的情感核心。她在《往昔之始》一篇“我是这部小说的作者”的文章里专门谈道:

“因此,请允许我换种说法:我是小说的作者,而小说被占据我思想的幽灵讲述,她将自己的潜意识植入我的潜意识,很像是有人在我没发觉时敏捷地将双手滑到我手里。”

《喜福会》后再度打磨精品

作为美国作家,谭恩美以英文写作,讲述华人故事。而现在,这些故事又远渡重洋,再次回到古老东方。为了让《往昔之始》以中文再现谭家的历史风采,外研社请来了李军、章力两位老师执笔翻译。

几年前,他们合译了《喜福会》,译文受到读者和评论界的广泛好评。如今再译《往昔之始》,译文文脉相承,文风和谐连贯。

得益于翻译过谭恩美的小说作品,两位译者对谭恩美的创作背景、家族故事非常了解,因而对谭家家庭成员的腔调拿捏也恰到好处。操着洋泾浜英语、说起中文来一口上海腔的谭妈妈;儒雅幽默,擅长灵活引经据典的谭爸爸……中译本饱满地呈现出这些人物,丝毫没有语种转换时的语言隔阂。

两位受访人举例,书中有一段歌词,巧妙地对“直译”进行取舍,保留英文原文的趣味。原文是这样几句:“Two can can-can. Toucan can’t. /Two lips will kiss. Tulips wilt. /Let’s be a twosome. No, that’s too soon.”这几处谐音文字游戏,将发音相近的两个不搭界的意象关联起来,从而产生奇趣效果。如“two can(两人能)/ toucan(巨嘴鸟)”“two lips(双唇)/ tulips(郁金香)”“twosome(情侣)/too soon(太快)”。

这些地方,如若直译,很难兼顾原意与谐音,故译者尽量保留奇趣效果,同时考虑到中译全诗语意,译得了这样几句俏皮的歌词:

两人康康舞,良人独无助。两人康康舞,良人独无助。我若能康康,你若能康康,两人康康舞成双,咱俩跳一场?双唇欲对吻,霜椿将凋零。双唇欲对吻,霜椿将凋零……

这样的译文,令人想起过去,颇有些怀旧气息。与《往昔之始》这部本身立足于“过去开始的地方”的自传,十分相符。

除了译文上精心雕琢,为匹配谭恩美其人其作的奇情与瑰丽,外研社在装帧设计上,也请来知名书籍和纸品文创设计师鲁明静老师,下了不少功夫,使图书设计在细节、外观上吸引读者。

如图书封面,采用了比红暗一格的绛红,体现谭恩美文字里深沉又热烈的情感。封面上,锯齿状的图形代表邮票的一角;绛红色上的文字,则是内文书信的原貌呈现,这两种意象符号相互呼应,寓意时光的流逝与亲情的温度。

此外,《往昔之始》亦承载了“谭恩美作品系列”一贯的设计脉络。从《喜福会》(平装版)、《接骨师之女》《奇幻山谷》,到《往昔之始》,作品的封面上都有类似的手书字迹,既体现共通的设计理念,同时也凸显作品背后共同的情感核心。

(本文编辑:肖歌)

作者:穆穆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学习

随时随地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