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2021年中国书店业系列报道之(二) ——艰难中的转型与融合(上)

作者:文信   2021年01月04日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百道编按】为迎接一年一度广受业界期盼的中国书店大会,也为了盘点艰难却又如此不平凡的2020年,我们邀请近百位业界人士,畅谈他们对这一年中国书店业最深刻的印象、最值得关注的变化、最闪亮的品牌,以及未来,特别是在2035年文化强国大目标下书店的挑战与机遇。

对于2020年,艰难是共同的感受,然而关于传统书店生命力是否足够顽强,在网络化加疫情导致的双重激变中,在人们的消费方式急剧变化的大潮中,书店会演变成什么样的新物种,未来的挑战和机会在哪里,人文情怀与商业模式之间的关系,是他们讨论最多的话题。其间有实操,有案例,有批评,有担忧,有建言。

在此,我们选取部分受访者的部分精彩回答,以系列报道的形式,分期刊出,以飨读者。

佘江涛(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总经理)

2020年是极具历史性的一年,以一位从业三十多年的书业人的眼光来看,这一年给我最深刻的体会是:图书因网络销售、折扣、检索、重量等原因,书店作为图书零售的销售功能正在加速消失,网络平台与实体书店此消彼涨式的销售格局正在加速割裂。真正能够做到线上与线下融合发展、文化多元业态融合发展的实体书店,其运营逻辑和运营模式还有待进一步建构。在此状态下,最值得关注和紧迫的事情是:书店需要彻底转型,并在此基础上升级,这和出版社的顺序正好相反,更具挑战性。基于这个观点,我觉得最大也是最积极的变化是:从业者都知道了整个书店功能和从业团队都要发生变化才能转型,否则怎么做都是摆设。

实体书店应该是有明确文化定位的书店,在此基础上实现新技术、文化多元业态融合的提升。书店要有文化的魂,它不是有钱人各种层次和形态的、或可有可无、或网红打卡的摆设。

何志勇(新华文轩 董事长)

2020年,我对于书店行业最深刻的体会便是不管是民营书店还是新华书店,在新冠疫情之中,都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开卷显示,2020年一季度实体书店销售额同比下降54.79%,2020年上半年同比下降47.36%,2020年三季度同比下降37.43%。

书店业最值得关注的事情。一是,人们消费信心的持续下降。在疫情严重时期,图书消费意愿进入冰点;进入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后,人们前往实体书店意愿短期难以恢复到正常水平;宏观经济形势下降趋势明显,人们对于未来收入预期普遍降低,开始压缩图书等非生活必要性的开支。二是,消费者阅读习惯和消费习惯的进一步改变。每年的国民阅读调查报告都会告诉我们,纸质阅读的比例在下降,而数字阅读的比例在上升,同时消费者越来越偏好线上购买图书,今年由于疫情的原因,将会加剧这一系列趋势。

2020年,由于疫情的影响,书店业最大的变化在于实体书店开始“自觉”融网,大力拓展各类新兴媒体渠道,不断推进实体书店线上线下的融合发展转型,实体书店由关注“颜值”和硬件阶段向专注技术创新和“流量场”搭建阶段快速转变。

王民 (安徽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党委书记 董事长)

2020年,我对书店最深刻的体会——两个字:转型。传统实体书店深陷大规模的闭店风波中,市场规模也呈现出下降的趋势,2019年我国实体书店呈现负增长,市场规模为307.6亿元,同比下降4.24%。而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实体书店的抗风险能力就更弱了。由此可见,2020年,中国书店业想要发展,必须要面临转型。

最关注的事情莫过于如何“转型”。传统的实体书店大多是售卖各种类型的书籍,几乎针对所有的细分人群,也正因为这样书店与书店之间并没有什么差异,难以形成强有力的竞争点。这样的“卖场思维”在过去还行得通,但在当今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不同消费群体间的需求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书店在当今形势下,需要找准定位,为定位的细分人群提供相应的产品与服务,形成自己的独特价值。

“文化+书店”这一概念是我对书店业感觉变化最大也是最深刻的地方。消费者买的并不只是产品和服务,更重要的是其中的文化内核。虽然一直以来书店也承载着文化传播的重要功能,但许多书店并没有打造成为一个文化体验的场所,而更多的是作为一个售书的场所,并没有什么深刻的文化内涵。实体书店的一条转型思路便是“文化+书店”,打造一个文化空间,提升消费者的体验。越来越多的书店关注阅读,同时也追求高质美感,打造了以“文化创意”为核心的复合式文创平台。

金国华(江苏凤凰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 董事长)

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各行各业都遭遇了不同程度的冲击,而书店因其特殊性,包括其作为实体经济、非民生必须经济的特点,加上网络经济的影响,所遭受到的冲击更是前所未有。这场大考,让我们再次深刻意识到服务方式创新、经营理念创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创新等经营能力的重要性,也加速了书店由传统业务方式往互联网化的转型,这是我最深刻的体会。

这个背景之下,目前书店业最值得,或者说最应该去关注的事情,应该是面对后疫情时代和网络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冲击下的书业生态,也就是实体书店后续如何生存和发展的问题。从这个问题出发,书店业开始有意识地加速从店内走向店外、从线下走上线上,以实现店内店外、线上线下的融合发展,这也是今年书店业最大的变化。

蒋鸣涛(广东新华发行集团 党委书记、董事长)

2020年的疫情,充分地暴露出门店在线上线下渠道融合、信息化技术应用、团队服务能力上的弱项和短板;让越来越多的实体店更加认识到运用互联网,发展线上渠道的重要性,同时,疫情引发的读者消费习惯的改变以及消费需求升级等因素影响实体书店经营。这加速了实体书店在往线上发展的步伐,以前可能是犹犹豫豫,能拖就拖,现在是不动不行,各实体书店纷纷试水直播带货,抖音等新型销售模式。疫情加速变革,倒逼变革,疫情是危机也是契机。

书店业最值得关注事情是自身品牌的升级改造,如何可持续健康地经营发展。

2020年书店业最大的变化,是疫情倒逼书店业重启。以前实体书店的发力点一直侧重线下,很多书店虽然有自己的公众号,但多数以宣传企业文化和活动为主,并没有当做线上平台或转化工具使用。受疫情影响,加快了书店业推进电商平台、微信商城、直播、社群等线上平台、渠道的搭建和线上营销的发展。

一些主要以服务读者为主,没有政策性产品的独立书店纷纷关闭,而有实力的实体书店却加快了扩张的步伐,广东2020年就进入了好几家独立书店,空间打造越来越美,业态更加丰富,出现了不少网红文化空间;

还有一个变化就是实体书店的阅读推广活动越来越频密,微信语音分享、视频直播分享等新方式越来越被广泛运用。各地凭借当地的文化资源开展的文化沙龙也越来越多,逐渐形成各店独特的风格。

傅伟中 (香港联合出版集团 董事长)

2020年最大的“黑天鹅”是全球疫情。疫情之下的书店经营,从现金流、商业模式、服务质量,尤其是经营者心态的修炼和意志的磨砺,堪称全方位的极限施压,是一次尚不知晓何时结束的“超限战”,我想这应该是2020年书店行业同仁的切肤之痛,也是最深刻的共同体会。

对香港联合出版集团来説,值得庆幸的是,在疫情来袭之前,我们完成了集团旗下三联书店、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书店连锁的管理整合,使得我们在加快本地图书电商,优化布局、提质增效,以及带给读者更多增值服务和更好体验方面才有了可能。疫情下集团旗下书店特别注重营销模式的创新和迭代,主题陈列的更换频率是以周、甚至以天来计算,一间书店同时可能在做3-4个不同主题、不同规模的主题陈列和促销,不同主题呼应不同的社会议题、大众情绪和购买需求。这是前所未有的忙碌的一年,但的确也倒逼了书店的抗压能力,催生了书店新的生存方式。

最值得关注也是最遗憾的事是,在疫情尚未结束的时候,一些书店倒在了疫苗来临之前的拂曉。每每看到这样的消息,令人神伤和扼腕叹息。疫情成为压倒书店经营者原本就难以承受的压力的最后一根稻草,这是全行业需要直面的现状。

如何提高书店的快速反应能力?我们在关注研究书店的进化历程,互联网语境对书店业的持续深度渗透,疫情改变了读者的阅读行为和书店业的商业模式,未来的趋势可能依然如此,所以我们思考的是书店管理模式如何快速进化,新的环境下,书店究竟要进化成一个什么样的商业物种,我们怎样才能有一套更灵活、更市场化反应的管理模式。

刘文田(山东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 党委书记、董事长)

2020年,是书店行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对需要读者流量保障的实体书店发展踩了“急刹车”,销售量和客流量呈“断崖式下跌”。当前国内疫情逐步趋稳,疫情带来的深刻影响会逐渐显现,如何走好“后疫情时代”的路是当下实体书店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今年疫情让我们深刻的体会到实体书店加快多元布局、推动产业升级、实现线上线下融合的极端重要性。

刘金凤(黑龙江省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 党委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

2020年受疫情影响,给实体书店带来了沉重的打击。疫情迫使人们必须接受改变。近几年各地新华书店门店相继进行了升级改造,投入了一定资金,刚刚有客流增加和门店销售回暖的迹象,现在因疫情原因销售一下跌落到谷底,不但先期投入的资金没有收回,同时也限制了多元经营和各种店外拓展销售。

书店业目前最值得关注的事情是,如何在后疫情时代下生存,在疫情防疫常态化下打造书店行业成熟的盈利模式;2021年实体书店如何加速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步伐。对我们来说,还要确保新华书店的发行主体地位不动摇,实体门店的阵地不能丢。

韩丽璞(河北省新华书店有限责任公司 党委副书记、总经理)

2020年最深刻的体会是,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实体书店经营带来了极其不利的影响,新华书店以高度的政治感和责任感,坚持社会效益优先的工作理念,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门店经营,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不断完善线上服务渠道,努力将疫情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

书店最值得关注的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召开,明确了“十四五”时期文化建设的使命和任务,为新华书店今后的发展提供了方向。

书店业最大的变化是,更加注重市场需要和读者需求,加快门店经营、服务机制创新,搭建立体化的O2O服务体系,提升门店管理水平和运营水平。深度挖掘自身核心业务价值,探索新的发展空间,实现可持续发展。顺应互联网营销规律的变化,依托大数据,加快推进新技术、新思维、新理念在行业的应用。

邱从军( 湖北省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 党委书记、董事长)

书店行业最值得关注的事情是跨界与融合,这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不同的领域或力量对书店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书店行业不再是传统书业人的专属;二是书店的嫁接与整合能力越来越强,融入书店的新业态新元素越来越多。书店的边界正在扩大和消失。

2020年书店业的最大变化就是两极分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好的书店在疫情的催生下更为凸显,而还有部分书店愈发举步维艰。运营好书店,需要凝聚太多的智慧。

沈育明(广州新华出版发行集团 党委书记、董事长)

2020年最深刻的体会是:受疫情的巨大冲击,传统书店零售产业进一步受到了互联网的影响,并在逐步扩大,人们的消费进一步走向网络,传统出版发行产业与互联网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显得空前紧迫;另一方面,经过这次疫情,越发显示了国有出版发行业在这个非常时期的作用和担当,包括最早出版发行抗疫知识普及图书和传播读本、最早启动书店重启并保障了学校开学需求、响应国家号召第一时间为中小企业减免租金和费用等。

2020年书店业最值得关注的事情是:已经来临的5G时代,为书店产业带来了许多机遇和挑战,产业将引来新一轮变革,以适应广大读者日益增长的高品质阅读和美好文化生活体验的需要。今年书店业最大的变化是:后疫情时代,人们消费习惯的进一步改变,促使以传统书店经营为基础的新华系,更加下定决心思考自己的经营定位,以读者为中心、以科技为抓手转变经营方式,以适应广大人民群众的时代需求。

汤华(江西新华发行集团有限公司 党委书记、总经理)

最深刻的体会是,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始终坚守初心、担当使命,众志成城、共克时艰。一是体现更好的企业品质。在疫情时期,全力以赴做好2020年教材教辅发行,确保“课前到书,人手一册”政治任务的完成。二是体现更好的企业服务。三是体现更好的企业形象。通过这次疫情危机,激励出比利润更大的价值。那就是,江西新华发行系统在抗击疫情、“课前到书”等方面得到顾客的信任,得到了各方面的高度认可,反响良好。疫情期间,我们还加大了对社会、灾区的捐赠,在做好对顾客、读者、学生服务的同时,还让利给他们。

2020年书店最值得关注的事情是,面对疫情及市场冲击,实体书店如何向行业与读者传递信心,尽快走出疫情的低谷期。实体书店如何及时发现自身能力短板,重整旗鼓、奋起直追,实现产业升级。但不可否认的是,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面对消费群体的需求、消费方式等的转变,实体书店的图书销售、多元经营依然面临着巨大压力。如何在后疫情时代抓牢、抓对书业运营重点,这是所有书店人亟待解决的问题。

2020年书店业最大的变化是,尽管疫情对实体书店造成冲击,但也倒逼书店开始自我反思,加快调整经营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尝试以抖音、微信开展短视频直播,进行线上销售、开办云讲座、启动图书预售。此次疫情有网上业务的书店受损失会相对小。这次疫情引发的便是业务网上网下的结合,社群营销带来的线下线上消费转移,不管是面对零售消费者还是团购消费者。通过技术手段支持图书产品的线上消费转移以及通过知识服务收费模式将原来存在于零售店面的互动体验互联网化。 

周亦翔(湖南新华书店集团 党委书记、董事长 )

2020年,我对书店行业最深的体会是:难。新冠肺炎疫情给各行各业都带来了不小的冲击,书店行业也不例外。这一年,不少书店关门歇业,即使终于熬到了开业,走进书店的人也寥寥无几,疫情使“图书+文创+咖啡+沙龙”的简单3.0模式备受质疑,倒逼从业者深入思考书店的本质和核心竞争力。

这一年最值得关注的事情也是一个字:新。新媒体渠道,线上探店直播、线上讲座直播成为书店破局的新模式之一,“线上线下”两条腿走路的模式,可能成为书店的日常。新技术融合,书店利用AI和大数据等新技术,丰富读者画像,精准满足消费者多元需求,强化读者黏性,提升核心竞争力。新势力入场,亚洲最著名的茑屋书店入驻中国,作为“新零售”的典型样本,会给书店行业带来怎样的挑战和启示?我们可以拭目以待。

余慧(宁波新华书店集团 总经理)

近几年,读者大幅向网购转移,很多书店也纷纷通过各种形式拥抱互联网,纷纷触网入驻天猫、京东等网购平台。年初,在疫情影响下,加速了读者对网购的依赖,如北京72家实体门店应势入驻美团外卖平台,通过不同的方式寻找增长点。宁波新华书店集团也从2020年开始启动打造“微生物”线上平台,尝试多元及特色图书产品线上销售。

刘佩英(东方出版中心副总编辑 上海中版图书公司董事长

最深刻的体会是,疫情之下的书店业生存压力加大,但浴火重生。疫情让人群集聚变得不可能,这对需要人流来带动消费的书店业不啻是加大了生存的压力。但疫情也让书店人加快了对新的商业模式的探索:直播带货、短视频推介、文化服务、借阅卡、社区快闪店等。但整体而言,2020书店经营相当困难,各书店都大幅度降低了进货数量。我所在的出版社,2020年从实体书店的回款额大致不足去年同期的一半。这也应该是业界的普遍水准。

施东毅(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 副总裁 )

最深的体会就是疫情的防控可能会成为一个常态化的事情,再加上图书馆、大型书城、网络销售平台竞争的影响,实体书店的生存压力倍增,迫使整个书店行业不断转型升级,去探寻新的发展出路。

在个特殊的时期,书店业最值得关注的事情有两个方面,一是政府的重视和相关的政策支持,二是书店行业里各家书店的自救方法以及创新运营模式。

而书店业最大的变化在于,各家书店纷纷寻求出路,采用“线上+线下”运营方式,将书店经营的视野扩展到书店实体空间之外,迈出跨界融合的步子,催化了新的商业模式,也催生了更多的互联网产品。

张秋林(著名出版人、海南出版社少儿分社 社长)

2020年我对书业最深的体会是焦虑和创新,最关注书店的是怎么生存下来,书店最大的变化是线下更依附线上平台。

江金辉(福建教育出版社 社长)

今年最深刻的体会就是书店的脆弱性,疫情之下,全国有太多好的书店倒闭了,包括福州也先后倒闭了多家知名书店,几个月的歇业以及后期人流骤减给这些书店带来了毁灭性打击。

相比这些倒闭的书店,我觉得那些在疫情之下积极寻求突破,转变固有运营思路,逆行而上的书店更值得关注和期待。

今年书店业最大的变化应该是把目光转向线上寻求突破,通过众筹、线上售卖储值卡、图书盲盒、直播、线上读书会甚至外卖等多种模式提高生存能力。

李晖(重庆购书中心 总经理)

最深刻的体会是艰难。今年书店业最值得关注的事情是,截止到三季度,线上线下纸质图书的销售码洋增长只有6%,抛开因为纸质图书定价上涨的原因,那么在2020年,纸质图书销售的总册数大概率是下降的,这是否意味着纸质图书发行的天花板已经到来?

书店业的最大变化是,从业者越来越理性,并积极拥抱这个变化。

陈逸凌(上海三联书店 副总经理)

书店行业整体抗风险能力弱。

相关文章:

《2021年中国书店业系列报道之(一)——2021年,书店的灯光继续温暖世界》

(本文编辑:海萍;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作者:文信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