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历时十年出版,这套科学著作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借鉴意义?

作者:刘瑞丽   2020年09月22日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百道编按】山东教育出版社最近推出《科技革命与国家现代化研究丛书》,该书编写历时十年,角度新奇,开创国别科技史研究新领域,以全球科技的视角阐述科技革命的重要性,填补了科技研究的这一空白,对读者和国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一直以来,“现代化”和“科技革命”都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两大关键词,是全国各族人民热议的话题。

56年前,我国政府宣布要以建成“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为发展目标。而在当前,全党和全国人民也正在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改革开往以来,我国政府和科技界希望国家能抓住新的科技革命的机遇,加速实现现代化。那么,科技革命与现代化究竟存在怎样的关系?为了探讨这个重要问题,我们既要研究本国,又需研究世界。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在中国科学院的支持下,从2010年开始组织国内外专家学者进行专题研讨,选择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苏联)、美国和中国等国家为案例,着力探讨科学革命、技术革命(工业革命)与现代化之间的互动关系。此项研究的主要成果就是近期刚刚出版的《科技革命与国家现代化研究丛书》。

历时十年出版的这部巨作背后到底有什么故事?在此时此刻出版,它又带来了哪些意义?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所长张柏春指出,现代化是100多年来我国努力追求的发展目标,科学革命、技术革命也是我国关注了40多年的发展问题,我们有必要专门探讨科学革命、技术革命和国家现代化之间究竟存在怎样的复杂关系,以求得历史借鉴。

丛书出版恰逢其时,理论价值之外更有实用价值

今年,中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第二个一百年的国家长期发展战略,同时中央正在部署编制“十四五”规划。在此背景下,《科技革命与国家现代化研究丛书》这套书的推出,对政策制定者有极高的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中国出版协会常务副理事长邬书林指出,当下面临新冠肺炎疫情,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需要在制定科技政策和其他政策方面借鉴古今中外的历史经验。“这套书无疑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值得大家关注。”他说。

《科技革命与国家现代化研究丛书》的出版还契合了当下国内发展的新理念,中国出版协会教育图书工作委员会主任、语文出版社总编辑魏运华就表示,这套书的内容很好地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尤其是很好地体现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和国家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始倡导发展科学,“现代化”这个主题一直延续到今天。与一些智库和研究机构的工作不同,《科技革命与国家现代化研究丛书》不是空泛单一地去说明中国如何走现代化之路,而是把这一研究放在了严肃的科学史研究的基础上。科技革命本身就是科学史的一个经典话题,有着深厚的学术积累。以科学史的研究基础和视角去讨论科学革命机遇或现代化进程,可以说有特殊学理意义和政策借鉴价值。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很重要的原则。《科技革命与国家现代化研究丛书》就体现出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将应用决策式的研究和学理性的科学史研究很好地结合起来,实践了“应用科学史”研究。对此,清华大学教授、全国图书评论学会副会长刘兵认为,这种拓展对中国科学史学科的发展是有意义的,能让人们更好地理解科学史学科除了有理论的文化价值以外,还有应用的价值。

“山东教育出版社把这套书做起来,是很有魄力的。在现在特定的国际政治环境下,出版社很有预见地做了这样一个选题,广义上具有主题出版的性质。这套丛书并不是一个纯学术著作,而是有现实意义和决策性意义。”刘兵谈道。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所长张柏春也坦言,国际科技实践以微观研究居多,这次的宏观研究项目可以说是我国研究团队一次冒险又先进的尝试。“现代化是100多年来我国努力追求的发展目标,科学革命、技术革命也是我国关注了40多年的发展问题。我们有必要专门探讨科学革命、技术革命和国家现代化之间究竟存在怎样的复杂关系,以求得历史借鉴。”他表示。

帮助中国等科技后发国家更好地认识科学

我国长期以来在科技史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中国科技史,特别是古代中国科技史,因此在世界科技史方向上我国的积累非常薄弱。据了解,这一次为了出版《科技革命与国家现代化研究丛书》,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邀请了众多国际合作伙伴参与研讨每一卷的框架、结构以及如何选择主要案例,并一起交流相关领域的新研究。

与通常的知识史不同,这套书属于国别史,是知识史与社会史的结合,涉及跨国科技史、全球史等问题。2013年10月,国际评估专家组认为这项研究为理解科学变革、现代化和全球化提供了中国学者的视角,其意义在于“试图再现科技史的宏观记述,批判性地反思科学革命与工业革命这一重大领域的现有编史学。”

张柏春告诉我们,通过这套书的研究,他们的确有了一些新的认识。比如说,在某些国家,科学革命未必会带来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也就是说不一定带来现代化——例如17世纪的意大利最先发出革命,但是他们直到19世纪中中叶才开始工业化和西方现代化;只有少数国家既是科学革命或技术革命的发源地,又较快地实现了现代化,比如英国、德国;而少数国家在科学、技术、经济和社会等方面都有创新,实现后来居上,例如美国和日本;科学革命或技术革命的非原发国家,如俄罗斯、中国发生了“地域性的”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也能够逐步走向现代化——例如中国通过废科举和体制改革,更换了自己的知识体系,然后在实践科学后走上国家现代化。最后,通过研究他们也认识到,科技革命和现代化都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但有许多共性和相似性。

北京大学教授、医史研究中心主任张大庆表示,《科学技术革命与国家现代化研究丛书》的出版意义在于,能够帮助像中国这样的科技后发国家更好地认识科学和科学文化,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科技革命对于国家现代化的作用,看到很多现代化国家在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给当下中国建设创新文化带来启发。“我们仅关注科学的实用价值是不够的,还要关注科学本身的意义和科学对民族文化的影响。”他说。

各卷作者现身说法,详细解读构思框架

《科学技术革命与国家现代化研究丛书》这套书共有七册,分别是意大利卷、英国卷、法国卷、德国卷、俄罗斯(苏联)卷、美国卷和中国卷。各卷作者依据充分的史料,以流畅的文笔和清晰的逻辑,再现了在西欧科学革命背景下这七个国家近代科学的成长历程。

其中,法国卷的主题围绕着科学、技术与法国现代化展开。17世纪以来,法国社会不断变迁,经历了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的转变,与此同时,近代科学技术兴起并持续发展。法国社会与科学技术在持续演化过程中,如何实现互动并促进国家现代化的发展,是本书关心的一大问题。然而,宏大的历史议题常常不易把握。本书并没有提供百科全书式的说明,以期给出一个周全的阐释,而是试图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将研究主题分解为具体的问题。这些问题包括:近代科学知识及其传统在法国如何发展并融人当地社会?重要科技机构及科技体制如何建立并经历改革?牛顿力学及其世界观在法国本土怎样获得传播?近代科技知识与启蒙运动和革命思潮具有何种关联?科学革命与产业革命之间如何互动?一度成功的科技体制为什么使科学发展陷入困境,又如何加以克服?进入20世纪,法国如何克服战争创伤,在科技、经济上取得显著进步?

《(科技革命与国家现代化研究丛书:特精装版)科技革命与法国现代化》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山东教育出版社
作者:张柏春
出版时间:2020年08月

法国卷作者姚大志介绍说,他和另一位作者尽可能吸收了近几十年学术界关于法国研究的新成果,探讨法国在欧洲体系中的特点——如启蒙运动、政治体制转变的作用等。在整个欧洲体系中,法国的政治体制的一大特点是中央集权明显,这和中国在一定程度上有相似之处;同时法国又高举自由民主的旗帜,通过18世纪的启蒙运动为西方社会奠定了思想基础。“科学革命往往是思想观念上的一种断裂、以新代旧,但是从社会层面或者机构体制层面来看,实际上它又是一个延续渐进的、逐步积累的过程。在这本书里我们初步尝试探讨了法国体制的转变,以及随着科技本身的变迁,法国社会的改变。”姚大志解释道。

在德国卷中,《科技革命与德国现代化》从德国近两百年的科学发展史中抽取出几个片段,试图说明这些科学发展中的各种内外因素是如何纠缠在一起的。综合全书内容可以发现,科学在德国的兴起与衰落,不只是德国自身因素在起作用,还与周边的科学发展息息相关。

俄罗斯(苏联)卷中,课题组研究了俄罗斯民族文化与科技的关系,考察了工业化和工程发展中的科技选择。作者鲍鸥副指出,这本书的研究成果有助于消减人们对俄罗斯和苏联的文化误解。

英国卷则同时研究了科技的正面作用和负面影响,以底线思维来审视英国的发展。作者刘益东认为,以英国卷为代表,“这套书研究了一个宏大的主题,是对西方文明的一个反思和评价。”

据百道网了解,这套书出版的七卷只是阶段性研究成果。自然科学史研究所还将吸收行业内专家、学者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继续深化这一方向的研究,未来将出版修订版,综合了各国分卷内容的导论卷以及日本、印度等国别的分卷。

“这套书可以作为开放性丛书,与时俱进,不断扩充研究范围、修订丰富内容。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这套书现实意义重大,读者市场也巨大。我们要按照学术出版规律认真去做,精耕细作,合理定价,做好发行,使丛书成为山东教育出版社的看家图书。”邬书林如是评价。

 

(责编:肖歌)

作者:刘瑞丽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学习

随时随地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