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图画书《守夜》:曹文轩“苦难美学”的典型呈现

作者:志甜   2018年01月31日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百道编按】《守夜》是知名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在日本出版的第一本图画书,文本改编自他创作于20世纪80年代的一篇短篇小说,由日本插画家和歌山静子配图,目前其中文简体版由魔法象童书馆推出。这本书讲述了一个关于“死亡”的感人故事,它会启发每一位大读者、小读者珍惜生命和生活,让我们懂得爱和如何去爱;同时鼓励家长多陪伴孩子,珍惜在一起的时光。

《守夜》
点击图书封面可在三大网店购买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曹文轩/著 (日)和歌山静子/绘
出版时间:2018年01月

《守夜》是知名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在日本出版的第一本图画书,文本改编自他创作于20世纪80年代的一篇短篇小说。这个故事深深地感动了日本插画家和歌山静子,她为这个故事配上图画,并以图画书的形式呈现出来。《守夜》日文版于2002年出版,中文简体版由魔法象童书馆推出。

在《守夜》的新书分享会上,国家图书馆少年儿童馆馆长王志庚,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儿童图画书研究中心研究员孙莉莉,插画家、《妖怪山》绘者九儿,深耕阅读研究院院长、绘本慢课堂创办人李一慢出席活动,并以“陪伴虽有期限,给孩子的爱却永恒”为主题,对《守夜》进行了探讨。

(《守夜》新书分享会现场)

陪伴虽有期限,给孩子的爱却永恒

墨西哥有个"亡灵节",在这一天,人们祭奠逝去的亲人,却并无悲伤之意,而是载歌载舞,与亡灵一起欢度节日。在中国,我们有清明节和中元节,在这些节日里,我们缅怀革命先烈,祭奠已故亲人。尽管如此,平时,人们仍往往讳谈生死,更不会主动和孩子说起这类话题。

而《守夜》就是这样一个教孩子们直面死亡的作品,这本书讲述的是12岁的哥哥大鸭和8岁的妹妹小鸭为奶奶守夜的故事。“奶奶丢下大鸭和小鸭两个娃儿,死了。”在《守夜》的一开篇,便是对死亡的陈述,配上黑色的画面,渲染出深重的悲凉和满纸忧伤;翻页再翻页,大鸭和小鸭相拥相依,惊恐地看着乡亲们处理奶奶的后事……直到翻到第10页,屋子里喜气亮堂堂,奶奶正给妹妹盖上花花被,开始进入暖洋洋的回忆……

这本书保留了曹文轩作品的一贯特质,语言优美且清浅,意境也很清澈;虽然写的是苦难、是死亡,但他并没有让读者沉浸在苦难和悲伤中,仍然让大家看到了黑暗中孩子的天真和童心的纯粹,看到了贯穿始终的勃勃的希望。

(《守夜》内文)

曹文轩“苦难美学”的典型呈现

在曹文轩看来,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现实苦难的磨练,所以他的作品从来不避讳死亡、悲伤等沉重的话题。那么,如何给孩子讲死亡,才不过于沉重?才不是对孩子的敷衍?《守夜》是很好的例子,它同时被认为是曹文轩“苦难美学”的典型呈现。

插画家九儿最先注意到的是《守夜》的扉页,扉页的圆形构图给人的感觉既暗示了一种结束,更代表着一种开始。

九儿认为,“守夜是中国关于死亡的传统文化,如果没有死亡、感受不到死亡,那在成长的过程中就会有缺失。”她从自己为爷爷守夜的经历说起,表达了对死亡与生命教育的认可,“书里的奶奶和我奶奶很像,我和奶奶感情很深,但她死时我不在身边。后来爷爷去世时我给他守夜了,那时10岁左右,还不明白死亡是怎么回事,但能感觉到死亡是黑色的。到了现在的年龄,我觉得死亡是生命很美好的一部分,孩子需要死亡教育。小的时候觉得生命无限,直到为爷爷守夜,才觉得人生短暂。这反而让我更加珍惜生活,同时也很释然。”

国家图书馆少年儿童馆馆长王志庚认为,生命教育是很现实的话题,通过《守夜》等图画书,家长可与孩子展开对话。《守夜》一书从精神层面和生活层面两个维度,借助文字与图画引导儿童面对现实生活中的分离,拥有不同生活体验的人在读书时也会有不同的解读方式。

(《守夜》内文)

孙莉莉是南师大教科院儿童图画书研究中心研究员,她从儿童游戏的角度高度评价了《守夜》的现实意义,她说:“对儿童来说,游戏有一个基本定义:假装做什么,即用一种事物代替另一种事物,用一种身份取代另一种身份。为什么会有假装游戏?深层的原因是,孩子在现实中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于是通过假装游戏来寻求满足。”

“在《守夜》这本书里,兄妹俩模仿大人们的行为,以一种送别仪式来表达追思,排解悲伤。孩子可能在生活当中并没有亲人亡故的经历,但通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经历,对这件事情有一种如临其境又可以置身事外相对安全的体验机会。所以说,文学作品也是孩子认识世界的一种途径。”

的确,告别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但书中诗意的语言和充满隐喻的图画消解了话题的沉重,在潜移默化中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虽然亲人的陪伴是有期限的,但他们给予我们的爱却一直都在,这份爱会一直陪伴我们,给我们勇气继续成长。

(《守夜》内文)

现实主义题材,搭配画者匠心

孙莉莉在台湾台东大学读博时,专门研究过曹文轩。在她看来,曹文轩的作品主要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现实主义倾向,或是采用现实主义手法。他关注流浪汉、孤儿、留守儿童、失独老人等,颇有现实关怀。二是以童话手法反映现实。比如《一条大鱼向东游》《鸟船》等。

“《守夜》也是曹文轩最拿手的现实主义题材,区别于《小宽,你要坚强》和《狐狸树》等其他关于死亡的图画书,这本书与现实非常贴近。”孙莉莉如是说。“第二个感受就是画者的匠心,兄妹俩一开始出现在白纸中,另外一边的图画是成人的世界,两个世界很分明。然后他们进入右边的成人世界,渐渐地,之前的分隔没有了,他们出现在整个跨页。画家不仅把自己对故事的解读,用线条、造型及色彩呈现出来,还通过构图,很好地诠释了儿童从对成人世界的远离到进入再到承担的过程。”

深耕阅读研究院院长、绘本慢课堂创办人李一慢也观察到了《守夜》这本书的色彩使用,他赞赏的表示,“这本书特别用颜色为读者区分现实和回忆,描绘现实的画面都是黑色的,而描绘回忆的画面都是五彩斑斓的。黑白两色的处理很巧妙,死去的奶奶像幽灵一样就是黑线条的轮廓。而黄色是烛光的颜色,它是生命的颜色、阳光的符号。黄色能表现温暖、兴奋、得意,也能表现焦急、恐怖、禁闭,甚至死亡。我们沐浴其中去亲近它,体验现实生活中无法遇到的情感和情境。”

(《守夜》内文)

《守夜》背后的故事

在王志庚看来,《守夜》之所以能呈现出今天这个样子,是因为其完成了三步走:

第一步是日本化。中文短篇小说《守夜》变成日文版的《守夜》,文字有一些改动。其中,书名改为《天亮之前》,原著主人公是兄弟俩,日文版变成了兄妹俩,这是日本人对故事的一种改造。

第二步是绘本化。和歌山静子读到以后深受感动,将其改编成图画书。她不仅仅描绘文字的内容,还对原著的文字有少许删减,用图像的形式讲述。并且没有采用过多强烈的视觉语言,而是很克制,与文字的朴素相呼应。

第三步是海归化。魔法象童书馆把这本图画书从日本引进出版,编辑又沿用了比较多的原文文字。故事是中国原创的,图画是在日本完成的。这样一本书从日本回到中国,是国际交流的结果。

插画家九儿高度评价了这本书,她坦言,《守夜》是目前看到的中外合作书中的顶尖作品。“因为有些书中画的是中国故事,但怎么看都像是韩国和日本的。这本书的画家很了不起,没让我出戏,如果把名字隐去,我不会想到是日本人。画面里对联、窗花,还有“吉星高照”等细节,是真正能够打动人心、引起读者共鸣的因素。”

(本文编辑:June)

作者:志甜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学习

随时随地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