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晴朗文艺书店李寒—— 我的庄里淘书地图(《河北书店故事》之三)

作者:李寒   2016年11月14日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百道编按】“有感于写到当代河北书店故事的书甚少”,几个在石家庄生活的读书人有心“对河北书店历史回顾与梳理”,《河北书店故事》是他们经过半年左右时间汇编的成果。“每个实体书店,都有自己的故事,在它们或起或伏之时,记录这些故事,本就是有意义的事情。”百道网经《河北书店故事》编者之一韩松授权发布其中几篇。


李寒先生的晴朗文艺书店。

李寒先生是诺贝尔文学奖2015年获奖者的中文译者之一,也是知名的俄文翻译家,他的晴朗文艺书店2012年11月开业。 

在庄里,买新书,您可以直接奔友谊大街上的图书批发市场,或是中山路与建设大街交叉口的图书大厦,以及它旁边的,人民广场地下的春华书城。但是,这只须称作“买书”,而似乎不适合称作“淘书”。淘书,在我心目中,更多的是指淘换旧书吧。

淘,有大浪淘沙,沙里淘金的意思。淘书是一种瘾,对身心无害的瘾;是一种病,一种让人身心快乐的病。淘书迷们沉溺其间,不愿自拔,其乐趣是不足与外人道的。

石家庄由庄而市,历史不长,文化积淀也显得单薄。提起庄里的淘书地图,难免会遭京津沪杭等大都市的讥笑,但作为一个很少能外出见大世面的庄里人,还是敝帚自珍,愿意把几处庄里的淘书地点说说,与大家分享一下淘书的欢乐。 

淘书,迷人之处就是其可遇不可求。不像去新华书店,去找哪本书,百分之九十九,那本书就在某个醒目的书架上放着呢。即使找不到,问服务员,他会很快给你拿来。

这几年,网络购书方便了,网上书店竞争激烈,相互压价,你只须坐在室内,鼠标点几下,搜索书名,往购物筐中一放,过不了多久,需要的书就会送到手中。这也全都是意料之中的事。 

这样,对爱书人来说,是不是失去了些寻觅、偶得的乐趣呢? 

去淘书,心里完全没底,不知今天会遇到什么,正如去钓鱼的人,乘兴而去,可能满载而归,也可能空手而回。但是,即便如此,也没什么失望的,最起码是散了心。 

我淘书的首选之地,是老棉一立交桥下的自由市场。一到周末,这里尤其热闹,天南地北的古董、文物商贩便齐聚这里。我对那些粘着新泥的青铜、玉器、陶瓷不太感兴趣,通常是走马观花般浏览一番,最为吸引我的还是那些流动书摊儿。 

说它们是流动书摊,是相对于公园东侧和南侧一溜儿较为固定的本地书摊而言。那些固定书摊大都是本地人经营,是这个小市场元老级的人物,从有市场之初,他们便占据了那些位置,外人是不能轻易抢占了。通常来说,这些商贩都是行家里手,较为刁钻油滑,一些图书要价总要贵些。幸而我是那里的常客,与他们也算混熟了,要价总还不算太过分。此处的图书,因是露天摆放,大多遭受风吹日晒,甚至雨淋,书的品相大多受到影响。那些摆出的图书,我不知扫描了多少遍,几乎都要背过,已不太可能给我什么惊喜。 

那些流动的书摊,却只在星期六出现一次,有时甚至一年也只能碰到一回,他们往往会带来不少意外的惊喜,价格较为公道。他们卖完就走人了,不愿意再沉乎乎地原封不动地拉回去。有时竟至于跟你商量价格,让你反觉得不好意思。今年,就碰到一位这样的书贩。那天,一看这位面生,知道不是常客,书在地上摊开了一大片,让我足足浏览了一个小时,意外淘得不少俄文原著,颇有久饿之人饕餮大餐一顿的快乐和满足。 

另外一个去处,便是市政府前,人民广场地下的春华书城。书城有两层,上面一层,面积较小,为特价书店。下面一层较大,多为新书,品种齐全。每次去,往往便是直奔特价。这里的书都整齐地摆放在书架上,不过分类也不是太清晰,大多是四五折,甚至办有会员证积分多了,还可以再降,有些甚至二三折。我就在这里淘了不少像人民文学、广西师范大学、三联等出版社的图书。这里因是室内,旧书的品相也稍微好些,有些是八九成新。不过此处的旧书往往都是近几年滞销的,或是稍稍破旧些的。 

逛完春华书城,我有时顺便还会到广场西侧,与之相隔不远的图书大厦,那里也有一家特价书店。原先在四楼,如今搬迁到了二楼,安静地隐藏在大厅的一角,占据狭窄的一条。一位女士在门口坐守着。书的种类数量不是很丰富。我曾在这里淘到不少与俄苏文学艺术相关的图书。相对来说,这里的书价偏高,且不能讨价还价,买得多了,最多可以打个九折。 

远一些的地方,一年中我会去两三次新华区高柱东街上的燕赵民间艺术市场。那里星期日人最多,各种旧货杂物,常常摆到市场外的马路边上。人们摩肩接踵、呼朋唤友的,也甚是热闹。市场中也有几家固定的书店,每次转完了露天的流动书摊儿,我也都会到里面看看,与店主打个招呼,问有没有添新书。窄小的空间里,光线昏暗,书码得满满当当,人需要侧身而进,吸着肚皮而出,幸亏爱读书的人多是瘦子,胖子是难以进去找书的。 

比起以上所说的这些,有些书摊更像是打游击战了,更需要靠运气去与它们巧遇。通常是一辆三轮车拉着,今天在桥东,明天在裕华,后天或许就到了新华。比如,在富强大街和槐北路交叉口的早市上,在南焦客运站附近的马路边,在南二环宋村附近,我都曾遇到过这样的书摊,为了躲避城市管理者的检查,他们不停地变换着地点。幸运的是,爱书的人总会遇到。远远地见了,过去一看,是熟人,一声招呼,显得格外亲切。 

这几年,庄里的一些书店纷纷关门,倒闭,我亲眼就见了不少,因素不外乎场地租赁费过多,书的利润太低,另外,网购增多,于是一些民营书店还难以为继了。 

开书店的人都是些理想主义者,或多或少都有些书生意气。

记得上世纪90年代初,我上大学时,红旗大街河北师范学院附近,最多时有不下十来家大小不一的书店,有几家专卖社科人文类,颇有品味。不远处的友谊大街上,就是图书批发市场,那些年的周末,我都是在这些书店中流连度过,至今令人回味无穷。到了2010年左右,那片的书店已是凤毛麟角了。前两年有家中和书店,品味不俗,租家属院的居民楼开店,但也只坚持了两三年吧?我们曾在那里办过沙龙,后来搬迁到了遥远的五七路,便很难再去一趟了。再后来,店主考取了研究生,书店便关闭了。实在是可惜。

离我家不远,金马市场附近有家书店,二楼整整一个大厅都是书,面积可谓辽阔,是我经常光顾的地方,我在那里淘到了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名著插图本中的所有俄苏文学作品,还有河北教育出版社90年代出版的许多优秀文学类图书,至今让我爱不释手。后来,不知怎么,它转移到了北面的一层,面积缩小到不足百十平米,再后来,就失踪了。如今,那里是唐人街夜总会和神马歌舞厅。只不过几年的工夫,谁还记得那里曾是一家书店呢? 

颇为遗憾的,还有河北日报社附近,青园街上的嘟嘟知识书店。《燕赵都市报》创刊时,应该是它的黄金时代,不大的店面,社科人文类图书和个性杂志比较齐全,最新的刚刚面世,书店中就有了。老板或老板娘常坐在入门的角落里,即便一个人时,也在那里对着一张棋盘琢磨。前年,这家书店也关门了。偶遇老板,问起缘由,他只苦涩一笑,没有说什么。 

还好,去年,等闲书店出现了,算是填补了这片空白。在槐北路上,十五中的对面,一溜卖板面、米线、麻辣串、打字复印的店铺中间,藏着这家小书店,你只能步行,慢慢地走,才能找到它。 

店主是个刚毕业不久的姑娘,姓王,懂德语。她不爱言语,爱笑,未曾开口先自红了脸。我最早是从豆瓣网上发现她这家小店的,当时刚开业不几天,她有时一早会出去散发名片,上面印着书店的地址和电话,当时它还叫“庄里书店”。后来登记时听说有重名的,就换成了“等闲书店”,也挺好,现在读书的,都得能等,都得有闲,不是吗? 

十几平方的书店,也被书塞得结实,渐渐几乎没有插脚之地了,但还是在中间放了两张便椅,一张小圆桌。店主办公收银的地方蜷缩到了入门的左侧旮旯里,躲藏在高高码起的一排新书的后面。在这里,每个周末还会搞些专题读书沙龙。但房租和场地还是限制了它的发展,另外,说不定哪天这里拆迁,也让她有些忧心。这是一个挺有思想的女孩,真希望它能坚持得长远一些。自从有了这家书店,我几乎一年没再从网上购书,有些书专门让她为我定购,感觉这样做,算是对实体书店一点微薄的支持吧。 

像南京的先锋书店,北京的万圣书园、朴道草堂,杭州的枫林晚,等等。爱书的人,走到哪里,就想到这些书店。说到一个城市的文化品味,我总感觉与那些高楼大厦关系不是太大。如果一个城市中多些独立个性的小书店,像电影《查令街84号》那样的。让人们在公务之余,匆忙的脚步慢下来,在这里找到慰藉心灵的密码,感受到人生的美好,那才是最好不过的。我想,除了那些遍地大同小异的国际旗舰店、全国连锁店之外,这个城市在他心目中的印象肯定是不同了。 

本文原刊于2012年8月14日《河北青年报》,收入《河北书店故事》,经编者韩松授权发布。

题图来自朱晓剑:国际庄有一家很古的线装书店 

(本文编辑:Thelma)

作者:李寒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学习

随时随地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