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对话出版业CEO:数字出版有未来

作者:陈晓平 许梦萦 陈洁   2011年03月18日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对话CEO:

  

    王斌
中信出版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周中华 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分社总经理
    徐智明 快书包董事长

    21世纪经济报道:目前,整个出版业的格局如何,出版社的盈利情况怎么样?

    王斌:中国出版业规模其实不大,总共大概800亿人民币的规模,其中,大众零售大概350亿元的规模,其中财经品种不到10%,大概20亿左右的规模。中信社能建立品牌影响力,与中国社会正经历商业转型,经济学家、企业家拥有话语权的背景有关,长远看,财经出版是一个窄众市场,因此我们也在延伸出版品类。

    周中华:华章的码洋大约两个多亿。传统的出版行业的利润大概是在8%,可能有一些更高,像教育(出版社)、高教(出版社)这些,都会有两位数。像国外的教材,一本书能够卖到500美金,他有收入的模块组合,一些产品不仅有版权收入,还有数字化开发的收益,中国的出版行业利润结构太过单一,风险是非常大的。

    徐智明:一般的图书销售市场规模,除教材教辅,300亿左右。当当根据它的营业额,说它占10%以上市场份额。我认为:这三百亿,在未来5年,应该不萎缩,但增幅可能很小很小,甚至于不增。

    21世纪经济报道:出版社目前给付作者的预付金和版税怎么算?

    周中华:所谓预付金实际上是版税中的一部分,相当于后端销售提成得提前支付,如果卖得好,后续还得给作者支付版税,风险放在了出版社,如果没有达到预期的销量,出版社不仅要赔钱的,有可能要赔大钱。

    因为国内的竞争比较厉害,会导致这种预付的方式,要有一个先期的投入;后续的版税实际上大家的操作都差不多,按照实际的销量或者是按照业绩。在国内,还有一个业绩版税,在国外都是销售版税,我们还是有中国特色的东西。

    21世纪经济报道:目前,移动终端发展很快,尤其是电子书的市场,您怎么看待这一块市场对传统出版行业的影响?自己的计划怎样?

    王斌:中国数字出版市场格局,现在没有看出个端倪,也许最终水落石出,还要大量的时间。这和中国分散的出版市场格局也是有关系的。

    中信出版成立了新媒体事业部,也在推“中信飞书”这样的产品,不过主要是锻炼队伍。未来这些产品形态或许都会改。做E-book,除了把书搬上来,是否还有其他形式?现在不知道,或许价值未必在版权,可能在渠道和服务。我觉得,现在数字出版,还是缺产品突破,一个好的东西打通以后,整个产业格局可能会改变。现在,移动互联、数字出版,都是谷歌、苹果、中移动、中电信这些公司在做,而不是出版社,产业链的突破很大可能出在外部力量,而不是出版圈内部。

    周中华:华章现在也有数字出版的团队,我们一直都在尝试,包括网络出版、手机阅读,也与移动有合作,我想,或许是三年,或许是五年,数字出版肯定是有未来的。至于纸质媒体,会不会消亡?我自己看,书可能比较难一点,报和刊有可能。我们在做自己的客户端产品,也计划做好与书相关的专业网站,当然它可以是平台业务,怎么利用好自己的品牌和现有资源,这是出版社都要考虑的问题。

    徐智明:我认为未来几年必须解决两个问题,才能保证数字出版有比较好的发展:第一是版权问题,第二是民众的消费习惯。这两方面将如何发展我不知道,但我知道数字出版只是会巨头的游戏。比如苹果、Kindle,国内的移动、盛大等。原先的出版公司不管大小,也能成为内容供应商,但卖内容这件事,跟民营书店、新华书店通通都没关系。

    数字内容现有的市场规模也就是一二十亿,基本是给大学做数字图书馆的收益,还没形成B2C市场。中国与美国的格局完全不同,所以我的预测是纸质书在未来五年内仍然是主流。但八年、十年后,是数字书超过纸质书,或者纸质书像音乐行业一样被数字化摧毁,这些都不知道。但我认为五年内,不会变。

    21世纪经济报道:未来,出版行业应该往哪个方向去发展?

    周中华:产业链一定要多样化,出版社还是要去做加法,比如一些空白市场。就华章而言,比如能不能扩张到华章教育、华章科技,或者其它的东西?还有,就是如何利用互联网的平台。文化产业,应该有一种相关多元化的结构和商业化模式,将各种资源聚集起来,寻求利润的多元化。

    王斌:下一轮出版的大繁荣或许在20年以后。出版业不是垄断、资源性产业,还是创造性产业。现在3-5年,由于政策之类的推动,资本市场比较热闹的阶段,接下来,会是谁死谁活的阶段。中国出版业,先给政策让出版社变成市场主体,如果不行,国家给政策撮合在一起,还不行,给资金、上市支持,最后市场竞争一轮下来,总有行的。

    汤姆森并购路透,其实能给出版业的变迁提供一些借鉴。汤姆森本是加拿大一个报业集团,后并购出版社,打造教材体系、专业体系,进入专业体系后发现最挣钱的是数据库服务,最挣钱的还是金融。20年时间,前后百亿美金,将一个小报社打造成汤姆森路透。

    21世纪经济报道:您如何看待出版行业上市的问题?

    周中华:会有这方面的考虑,但考虑得比较少,也要取决于投资方和体制环境。无论上市与否,核心能力还是特别重要的,如果你没有这种内生的竞争力和价值,不能创造收益,资本来的时候也是没有用的。

    王斌:现在大家上市,我自己感觉都没想清楚,钱在出版业务中的去处。现在是,大钱进来发不出力,只能扩充品种,这没什么意义,总体市场蛋糕不大,品种上涨,只会加剧市场衰退速度。只有拼杀过后,有些人能干,资本才能让他长起来,当然也有人拿钱放进来,做投资,搞房地产。钱可以进来,但关键是,能否吸引更多人才,让核心业务长起来。

附:
出版业数据说话

    1.出版行业市场规模 800亿

    中国出版业规模其实不大,总共大概800亿人民币的规模。大众零售大概350亿的规模,其中财经品种不到10%,大概20亿左右的规模。(中信出版社社长王斌)

    2009年,数字出版总产出已达到了799.4亿元,总体经济规模超过了图书出版,并且初步形成了北京、上海、广东等数字出版产业集聚区。目前新闻出版产业领域已经有41家上市企业。(《2009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 )

    2.国内图书销售收入 557.24亿元

    2009年为557.24亿元,2008年为539.65亿元,2007年为512.62亿元。(传媒蓝皮书2010)

    3.出版社码洋占有率排名6.5%


   数据来源:招股说明书,开卷信息、中金公司研究部

    4.图书的成本结构

    财经类的书给作者版税在定价的10%-12%。另外,印制成本会占一部分,大约15-20%。此外,需要给书店、给渠道折扣,大约在6折之下,中间利润非常低,而且一般的付款周期是半年左右。(中信出版社副总编蒋蕾)

    5.利润率 8%

    传统的出版行业大概是在8%左右。也有比较好的,像长江出版社大约能达到两位数。(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分社总经理周中华)

作者:陈晓平 许梦萦 陈洁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学习

随时随地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